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老公房加裝電梯,沒想到裝上的是兩座「玻璃電梯」?

老公房加裝電梯,沒想到裝上的是兩座「玻璃電梯」?

近日,國和二村66、67號樓的居民終於可以搭上電梯了,而這還是兩座玻璃幕牆電梯。夏日的居民區里樹木鬱鬱蔥蔥,「玻璃電梯」折射著太陽的亮光,成了小區里最靚的構築物。

家住502的居民劉建憲參與了加裝電梯全過程。「這是20多年的老房子,樓梯老化嚴重,居民以七八十歲的老人為主,上下樓梯不便是大難題。」在前期排查中,老樓空間具備了加裝條件,但劉建憲依然心有顧慮,擔心居民工作不好做。

「目前上海老居民樓加裝電梯大多是放在房管局,把加裝電梯當成一項工程來執行,但實際上,加裝電梯更重要的是依靠居民自治。」殷行街道辦事處主任孫輝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殷行街道搭建了由社區自治辦牽頭,由社區管理辦、房辦、司法所等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電梯加裝服務平台。截止目前,已有三個項目竣工交付使用、一個項目即將竣工進入驗收階段,共惠及居民樓四幢,另有三個項目已經簽約進入審批流程,多個樓組正在積極開展協商。

作為加梯工程發起人,劉建憲在加裝電梯初期階段就挨家挨戶地上門做工作,帶領居民克服了意見徵詢、出資比例協調、手續報建等過程中的重重困難,居民徵詢同意率達到100%,一樓和二樓居民都欣然簽約了。「街道在上面做『手術』,我們居民在下面做工作,電梯從去年底開始施工,經過7個多月建設終於完工了。」

「玻璃外立面的點子,其實是小區居民出的點子。」電梯建設負責人金傑安告訴記者。然而最初,這個大膽的創意給設計師們出了難題。「傳統的玻璃幕牆需要做兩層鋼結構,內層是主體鋼結構,外層是支撐玻璃幕牆的鋼結構,然後再外一層才是玻璃。」這樣一來就會給小區加裝電梯增加不少成本。

這時,地鐵站台上方便殘疾人上下的玻璃幕牆電梯給了他靈感。設計團隊對玻璃幕牆結構進行了優化,將支撐幕牆的一層鋼結構與主體鋼結構合在一起,節省了成本,但這個複雜的工藝又對施工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將鋼結構工程的誤差要控制在毫米級以內。

對金傑安團隊來說,老公房加裝電梯是第一次嘗試,相比起團隊過去做過的許多商業貨梯和觀光梯項目,他認為,加裝電梯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居民參與自治的積極性來推進。

電梯竣工儀式上,《殷行街道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可行性地圖》正式發布。這是街道委託專業機構針對居民實際需求對200餘幢樓逐一開展實地勘測工作,從加梯條件較好、條件一般、條件較差和不具備加梯條件等四個方面進行分類標識繪製而成。

殷行街道共3800多個門洞,大部分都是老舊小區,都有加裝電梯的需求,但不是每幢樓都具備加裝條件。「近年來,居民提出許多加裝電梯的需求,但大多數居民對自己住宅樓的情況並不了解,等到居民申請了才發現條件不符,就會打擊他們的熱情。」孫輝表示,「可行性地圖」的目的就是讓居民可以「摸清家底」,按圖索驥地申請加裝電梯。

繪製地圖前,專業機構對每一棟樓進行安全評估。完全具備加裝條件的樓是綠色,只要居民內部協商好就可以加裝;黃色代表還需要突破一些瓶頸問題;不具備條件的是紅色。「繪製地圖的同時編製加裝指南,清晰列舉出協商、補償、加裝運行等方式,彙編成冊,給居民指明方向。」未來,殷行街道還計劃在原有加梯可行性地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勘測範圍,力爭將可行性調研覆蓋轄區內全部近3000幢老公房住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8月13日,24年前,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奠基
美洲杯奇事、怪事、爭議多,背後的原因是這個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