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鍊金術」到底能不能造出黃金?西漢皇帝做過一次試驗

古代「鍊金術」到底能不能造出黃金?西漢皇帝做過一次試驗

黃金,本來是地球上一種普通的金屬元素。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不知從何時起,黃金在地球上浩如煙海的金屬種類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人類的青睞。黃金具有令人著迷的炫目光彩,還具有極強的耐腐蝕性,和極佳的延展性、可鍛性,千百年來,已經成為世人眼中財富的象徵和爭相追逐的對象。

有數據顯示,地球上自然界的黃金儲存量大概有數十億噸,聽起來是不少。遺憾的是,超過99%以上的黃金資源,都位於地球深處的地核之中,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只能望洋興嘆,可望而不可及。人類開採能力所能觸及的,僅僅是位於地殼之中的不足1%的黃金礦藏,從而使得黃金成為一種特別稀缺的珍貴資源。

從古到今,儘可能多地開採、獲得黃金,成為世人永不疲倦的追求。然而,黃金資源的開採利用卻難度極大。古人沒有現代化的找礦儀器和開採設備,只能利用最原始的肉眼找礦、手工開採技術,往往費盡移山倒海之力,所得到的僅僅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金子。

古代很多詩詞都形象地說明了黃金開採難度之大,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雜曲歌辭》寫道,「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美人首飾侯王印,儘是沙中浪底來」,把古代黃金開採搜集的難度之高、工作量之大形容的淋漓盡致。

古代皇帝作為黃金最大的消耗者和利用者,需要用大量黃金裝飾殿堂、製作首飾,或者賞賜臣下,或者用作國家財力儲備,對於黃金的需求量之大超乎想像。但如上所述,由於黃金開採收集成本高難度大,成為皇帝們獲取黃金的一道難以逾越的瓶頸。

在這種背景下,擁有濃厚神秘色彩的「鍊金術」應運而生。早在秦始皇時代,聲稱擁有鍊金術,就是方士們獲取帝王青睞的進身之階。到了漢朝,鍊金術更是紅極一時,掌握鍊金術幾乎成為當時的方士們必備技能之一。

《漢書》記載,著名方士欒大,面見漢武帝時,就曾大言不慚聲稱「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葯可得,仙人可致也」,漢武帝喜不自勝,把女兒都嫁給了欒大。雖然有很多方士都自稱會鍊金術,但卻很少有人做過實驗,因此鍊金術能否造出黃金,一直給人以霧裡看花的玄妙神秘之感。

漢宣帝在位期間,為了驗明鍊金術真偽,終於進行了一次空前絕後的試驗。此事要從漢武帝時代說起。西漢的皇室親王中,有一個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親孫子。他喜歡讀書藏書。當時所能見到的很多秘籍孤本,很多都被他收入囊中珍藏起來。

西漢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漢武帝為了抑制打擊諸侯王勢力,開始著手削減諸王封地。劉安因此心懷不滿,妄圖倚杖雄厚實力起兵造反。事情敗露後,劉安被漢武帝逮捕,家產被抄沒,釀成轟動一時的「淮南王謀反案」。

河間王劉德參與了查抄劉安家產過程。在劉安堆積如山的藏書中,劉德意外地發現了一本《枕中鴻寶苑秘書》,書中記載的正是失傳已久的鍊金術,和一些養生秘方。劉德心中一動,於是把這本書截留,私藏在家中。

劉德死後,這本《枕中鴻寶苑秘書》又落到他兒子劉向手中。劉向擔任西漢諫議大夫、大宗正,為了討好漢宣帝,劉向聲稱己掌握了鍊金術,並把《枕中鴻寶苑秘書》獻給了漢宣帝。漢宣帝大喜過望,立即迫不及待地下令讓典尚方按照這本書的內容如法炮製,想試驗一下鍊金術好使不好使,夢想能造出黃澄澄的金子。

結果讓他大失所望,「費甚多,方不驗」。朝廷投入了巨額人財物力,結果一星半點金子也沒造出來。因為想人工合成黃金,即使在現代科技水平下也難以做到,遑論古代。漢宣帝大怒,把劉向關入大牢。一場鍊金術引發的鬧劇至此落幕。

參考資料:《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歷史小火鍋 的精彩文章:

怛羅斯之戰唐朝7萬士兵屍橫遍地,世界各國從此卻更加尊敬唐朝
曹操洗劫一座西漢墓,只留下一件文物沒帶走,如今成國寶聞名世界

TAG:新歷史小火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