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長寧這個小巷總理的故事,受邀參加中宣部演出

長寧這個小巷總理的故事,受邀參加中宣部演出

8月21日下午,長寧區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中期推進會召開。

記者從會上獲悉,自去年4月成功獲得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長寧區各項任務和推進舉措完成率目前已達92.3%,會議當天「公共文化 」數字化綜合服務平台「長寧文化雲」也正式上線。生活和工作在長寧的市民可通過PC端、移動端、線下終端等多種渠道,預約、瀏覽區域內文化活動與信息,享受更為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

劉海粟美術館

根據2018年7月制定的《長寧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規劃暨2018-2020年長寧區公共文化服務優質 均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示範區創建規劃共包括65項任務和推進舉措,截至目前已完成60項,2020年將迎接終期驗收。

如,長寧區以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塑造「長寧文化」特色為指引,打造「虹橋舞蹈」品牌標識度,聯合主辦中國「荷花獎」舞劇展評展演和上海國際芭蕾舞比賽,先後引進2個名家舞蹈工作室豐富「舞空間」品牌項目。同時,打響「長寧音樂」品牌知名度,舉辦了「浪漫四季聆聽肖邦」——上海長寧國際草地鋼琴音樂節、愚園路國際鋼琴節、上海世界音樂季、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項目以及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惠民演出等國際性活動,方便了長寧市民就近體驗異域文化魅力。

經過一年的創建,長寧圍繞轄區內現有文化資源,聚焦重點項目與補齊短板,為市民構建更豐富的公共文化體驗,引領創作多部文藝作品並率先在區域內文化空間上演。2018至2019年,長寧區共有13個作品在「上海之春」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中獲獎,器樂作品《和·鳴》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上榮獲第十八屆「群星獎」,取得歷史性突破。此外,長寧滬劇團、李軍京劇工作室以先進典型人物為原型,創作了滬劇《趙一曼》、《青山吟》、《小巷總理》、現代京劇《社醫仁醫》等作品,以虹橋街道虹儲居民區書記朱國萍為原型創作的《小巷總理》受邀參加中宣部、文旅部聯合主辦的「2019年全國基層院團戲劇匯演出」,獲得北京觀眾的熱烈反響。

今年3月,長寧區首次舉辦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公共文化和旅遊產品採購大會,不僅首次實現文采會的跨區域舉辦、市區聯手、長三角地區聯動,還首次實現了公共文化和旅遊產品聯合參展、文化產品與服務全產業鏈集中展示,兩天會期吸引了240家參展單位的1500家採購主體、1萬餘人次參與,現場成交意向金額達1.03億元。

近年來,長寧區內先後誕生了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劉海粟美術館、虹橋藝術中心等市級和區級重大工程項目,區域內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劇院等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由10個市級場館、6個區級場館、10個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83個居民區綜合文化活動室構成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已經實現全覆蓋。目前,長寧區屬公共文化設施面積為19.74萬平方米,人均面積0.29平方米,高於上海「十三五」期間全市人均0.18平方米的標準。

長寧區區長顧洪輝在會上表示,雖然創建任務大部分已完成,但接下來的推進工作都是「硬骨頭」。如,居民區綜合文化活動室單體面積需達到200平方米的創建要求,對於土地資源緊缺的中心城區來說,實現起來難度較大。此外,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仍需持續培育更多社會組織,如何提高社會組織和居民區自身的文化「造血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兩年來長寧區不斷創新公共文化工作方法,比如在城市更新中,愚園公共市集將街坊老店、社區便民服務點和粟上海·社區美術館有機結合,使文化更貼近百姓生活。在產業發展中,推進時尚創意產業發展的同時,通過各類文創活動,帶動公共文化事業發展。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國新在會上表示,下一步長寧應聚焦解決公共文化服務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供創新性解決思路和做法,同時進一步主動融入、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探索,加快建設「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不斷塑造「一街一品、一居一特」的區域文化品牌,為居民提供有品質的文化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一網通辦」引入好差評制度,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
9部作品30餘場演出,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演」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