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為什麼武夷岩茶,也跟普洱茶一樣,正在山頭化?

為什麼武夷岩茶,也跟普洱茶一樣,正在山頭化?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剛開始接觸武夷岩茶的時候,就聽說了正岩和半岩的分別,聽說了三坑兩澗這些概念。

直到後來,天價茶葉蛋讓牛欄坑肉桂橫空出世。

於是明白了三坑兩澗里,還有牛欄坑慧苑坑水簾洞等等頂級的山場。

再到後來,聽過了浙大王教授的課,方才知道,原來,溫光水氣土,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的五大元素。

原來,三坑兩澗的茶好,是因為它們擁有武夷山地區獨特的山區小氣候——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起霧,西邊晴。

在這些小氣候的影響之下,武夷山區三坑兩澗里的每一個盆地,每一個坪子,每一個坑,每一條溝,都具有了自己獨有的溫度條件、濕度條件、氣候條件、水土條件。

正是這些不同的條件,這些對於茶樹的生長發育來說至關重要的條件,讓生長在武夷山風景區三坑兩澗地帶的茶樹們,擁有了自己獨特的香氣分子,以及令人難忘的獨特的味覺記憶。

近年來,在人類性格成型的研究方面,專家們提出了原生家庭這個概念,並認為,原生家庭對人性格的塑造與影響,是巨大的。

村姑陳以為,這些對於人類的理論,其實可以推及到茶樹們身上——這些小山場,小山頭,就是這些茶樹的原生家庭。不同的山頭,不同地位位置的茶園,擁有不同的降水量,不同的溫度濕度比例,不同的水土條件,故而,也就會孕育出不同香氣和滋味的茶葉來。

這便是山場論的由來,以及,它的存在必然。

《2》

其實,武夷岩茶的這種山場論,成形得,比普洱茶的山頭論,要晚一些。

去普洱的時候,有一次不小心看了一張圖,嚇個半死。

武夷岩茶講三坑兩澗,感覺山場已經很多了。

沒想到普洱茶的山頭,比武夷岩茶還多,竟然達到了三四十個。

勐海一堆,易武一堆,臨滄還有一堆。

每個縣,都有兩三個名氣大一點的山頭,餘下的,還有很多名號不怎麼響亮的山頭。

為什麼普洱茶的山頭會有這麼多?

原因很簡單。

普洱茶,講工藝,好像沒幾個人願意講。沒幾個人願意比拼做茶的技術水平。大家都差不多。

故而,便炒起了山頭茶的概念。

當然,平心而論,普洱茶的那些大的山頭,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溫光水氣土,每個山頭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獨特性。

就像在山頂看到的那場龍王雨一樣,有的村寨在下雨,可能隔壁的村寨,正在艷陽高照。不同的山區有不同的氣候,便孕育出了不同香氣和口感的茶葉。

山頭茶的概念,經年累月地炒下來,目前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局面——有實力的大茶商,賣大茶山的普洱茶;實力略弱的茶商,賣中等一些的山頭的普洱茶。

大家劃江而治,各自在各自的地盤上,玩得不亦樂乎。

而另一些入門更晚的、實力更弱的茶商,一看大山頭、中山頭都已經被人佔領了,自己插不下手,靈機一動,便開始炒一些大山頭附近的村寨——更小的山頭,利用普洱茶「山頭論」深入人心這一特徵,成功地把小山頭也炒了起來。

經過這三種茶商的市場推廣,多年下來,普洱茶圈子裡,便形成了這種山頭奇多的奇妙景象。

《3》

武夷岩茶,最講究的,是工藝。

但是,近年來,武夷岩茶的山場化,也與普洱茶一樣,越來越甚囂塵上。

歸根結底,是因為生態環境,越來越受讀者的重視。

不同的溫光水氣土,形成了不同的山頭氣候,便生出了不同的茶樹滋味來。

但是,如果僅僅把一款茶葉的好與壞,完全寄托在所謂的山頭,也就是所謂的小氣候身上,也太過於偏頗了。

山場有小氣候不假,小氣候有獨特性不假,但是,一款茶葉好與不好,除了產區的影響之外,還有工藝對它的影響。

就像一個人未來發展得好與不好,與原生家庭賦予的性格、價值觀有關,也與這個人本身的努力程度,際遇程度有關。

比如出身平凡的武媚娘,做了女皇。但她的女兒,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太平公主,卻沒有這般的福分。

能不能走到權力的巔峰,除了性格,還要看運氣,看能力,看手段。

所以,一款岩茶的好和不好,產區之外,生產工藝也很關鍵。

優秀的制茶師 認真細緻的做茶態度 適宜的天氣條件,方是一款好岩茶誕的必要條件。

有一個優秀的制茶師,但他那幾天心情不好,跟老婆吵架了,估計這批茶得做壞。

制茶師心情好了,技術也好,但如果天氣不好,比如一直下雨,採摘期的時候一直下雨,茶青便容易採得老了。採摘期空氣濕度大,茶青便難於走水。焙火時節雨多,火便難於焙進去、焙透。

由此而知,一泡好的武夷岩茶要到我們手上,除了溫光水氣土,還要天時地利人和。

真真是不易。

正如今天這一款來自慧苑坑大山場里的一個小山場——天角的肉桂,它便是集好山場與好工藝於一身的,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岩茶界未來的,superstar!

《4》

在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打開電腦,開始寫字。

喝了一下午的肉桂,居然沒有醉茶。

看來,人在精神極度亢奮的時候,是感覺不到肉體的任何需求的。

曾經去過一次海南,在赤道灼熱的陽光下,去尋找那著名的天涯海角。

大約,在古人眼裡,這就是世界的盡頭了。連一向豁達的老蘇,到了海南,也寫下「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這般頹廢的句子。

等到付出曬紅皮膚的代價,找到那塗著紅油漆的「天涯」和「海角」時,才發現,那只是立在南海之濱的,幾塊孤獨的礁石罷了。

所謂的天涯與海角,並不是世界的盡頭。

我們放逐自己,以為從此可以浪跡天涯,卻其實,只是鬧了個地理學上的笑話罷了。

出海,坐著船,繞了一圈,又會回到原地。

人生並沒有什麼改變。

然而,如果這個天的邊緣,海的角落,是在一個茶園子里,是在一片特殊的茶園的一個特殊的角落,這個特殊的角落裡還種植著許多肉桂茶樹,那麼,當你喝過這款肉桂,必定會生出不一樣的體驗來。

這款來自武夷山天涯海角的肉桂,叫做「天角」肉桂。

它生在著名的慧苑坑裡,一個極小的角落。那個角落地勢不低,於是,便被稱作了「天角」。

想來,這個名字,當年也是一位有文化的人所命名。

否則,如果是庄稼人,大可以按形狀,把它叫作「畚斗」,或者「漏斗」。

唯有文化人,才會想到天空,想到天空的一角,給它起名「天角」。

一個小小的山間角落,一安上「天角」,這兩個字,便蕩氣迴腸起來了。

彷彿,李沅芷寫給毀容後的余魚同的那幾行字:情真意深,豈在丑俊。千山萬水,苦隨君行。

《5》

你有沒有喝過一款肉桂,它是標準的傳統工藝?

你有沒有喝過一款肉桂,它生在一個特殊的山場?

你有沒有喝過一款肉桂,它既擁有清冽的桂皮香,又擁有清甜的花香,同時還擁有蜜桃般的果香,以及成熟圓潤的發酵工藝香,當然,還有火工到位而生成的沉鬱焦糖香......

它的山場,往大了說,叫慧苑坑。往小了說,叫天角。

天角,是慧苑坑裡一個角落,不大,也沒有盆地般的平底。實實在在就是一個「角」。

然而,它有獨特的氣候特徵,獨特的地理條件,依著慧苑坑的大山場作背書,這裡的肉桂,生得滋味獨特,香氣別具一格。

前三沖的香氣,是普通的肉桂和傳統岩茶所獨有的香氣。

到了第四沖,在它的鼎盛時期,它的湯水,居然生出了老班章般的力量感來——茶湯濃淳厚釅,彷彿三十年陳的茅台酒,每一口,都像瓊漿玉液,每一口,都是歲月的濃縮,每一口,都是天地精華。

令人捨不得一灌到底,只能小口小口地抿,小口小口地感受,這特殊的山場,所獨有的風味。

這款肉桂,就像它的名字,天角。

天空的角落裡,漏下來的星光。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細說老白茶的前世今生,想完整了解白茶,熟悉老白茶是必經之路
老白茶拿來冷泡,是不是更能解燥?別,這是冷落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