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蘋果健康團隊「分崩離析」,互聯網巨頭做醫療能否行得通?

蘋果健康團隊「分崩離析」,互聯網巨頭做醫療能否行得通?

文/東方亦落

近日,蘋果健康團隊中有大量員工離職。這看似突如其來的事件其實早有跡象,只是在最近幾個月愈加明顯,形勢也驟然緊張。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員工對醫療健康領域「野心」不小,希望能夠處理醫療系統中與醫療設備、遠程醫療等相關的更具深度的問題,然而團隊的重點還是放在為用戶的個人健康服務上面。

說起醫療健康,絕對是當今互聯網巨頭們青睞的熱門領域之一。在中國,阿里、騰訊、小米、華為等頭部企業在這個領域都沒少下功夫。別看它們都是互聯網公司,做起醫療健康的業務也是各有側重,有的擅長硬體,有的專註平台,都在深耕某一個或某幾個細分市場。

互聯網公司做醫療健康,這種配置乍看之下比較「違和」,實則不然。大環境的驅動,人們整體不那麼好的健康狀況,以及越來越重要的互聯網,這些無不是促使互聯網公司涉足醫療健康領域的動力。

而蘋果健康團隊的內部分歧對「互聯網 醫療健康」模式的發展方向,或者說對互聯網企業做醫療的未來發展方向有著相當實際的意義。互聯網公司或許應該恪守著某種不成文的「準則」,其醫療健康領域的路才可能走得更順暢,對用戶和市場也才有可能產生更多正面作用。

一、互聯網巨頭「扎堆」醫療健康領域,優勢不同導致方向差異

蘋果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算是互聯網企業中較早的。

2014年,蘋果推出了健康平台Healthkit。此前的硬體產品中積累了大量的個人數據,給蘋果在健康領域的征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16年,蘋果收購了個人健康數據創業公司Gliimpse。這一舉動對蘋果的CareKit、HealthKit與ResearchKit等健康服務都有所幫助。

2017年,蘋果在9月份的秋季發布會上在第二代Apple Watch中添加了GPS功能,能夠測算用戶的步頻與距離,還能顯示運動的速度與線路,是跑步或登山等戶外運動的良伴。此外這款產品中還包括加強版的用戶界面、升級之後的健康功能等。

而在這款產品發布前的幾個月,蘋果還聘請了技術負責人、人骨3D可視化領域專家以及可穿戴領域專家,顯露出了在個人健康領域的決心。

對於健康領域,庫克曾說過「健康將是蘋果對人類最大的貢獻」,為了做好健康方面的業務甚至不惜縮減自動駕駛等部門的規模,足見蘋果對這一領域的重視程度。而蘋果憑藉硬體產品多年積攢的用戶與數據,以及蘋果自身在硬體方面的優勢,使其更擅長於個人健康設備方面的業務。

在中國,小米與華為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方向與蘋果頗有相似之處。小米手環、小米體脂秤都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名氣。與蘋果相似的是,小米的產品也是以智能硬體為主,在此基礎上細分為可穿戴設備、運動健康、醫療信息化等多個方面。

華為近兩年來也推出了手環、體脂秤等產品,同樣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為主。華為也明確表示可能與一些合作夥伴一起提供健康醫療的輔助解決方案,但不會去做純粹的醫療設備。

整體來看,蘋果、小米、華為在醫療健康領域所擅長的是智能硬體與數據收集等方面。蘋果的口碑、小米硬體的定位以及早期的「飢餓營銷」等獲客方法和華為的產品質量,讓這些企業都擁有了大量的用戶與相關的個人數據,這正是做個人健康智能設備所需的。

互聯網公司入局醫療健康領域還有一種大方向,即側重平台與服務。

2015年,阿里巴巴公布了「Double H」戰略(Health and Happiness),部署了醫藥電商。電商是阿里原本的拿手業務,所以健康醫療也與之結合,天貓醫藥館、阿里健康大藥房興起,涵蓋多個種類的藥品。

此外,支付寶中加入了打通線上線下的「未來醫院」,覆蓋了200個城市,可提供實名挂號、移動支付、報告查詢等功能。而阿里的「ET醫療大腦」則具備了醫學影像診斷、疾病風險預測、健康管理等多種功能,為醫生的診療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與阿里相比,騰訊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作為擁有「國民級」通訊工具和社交平台的企業,「鏈接」是騰訊更加擅長的方向。2017年,微信推出了「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包括線上AI導診、在線支付、藥品配送、AI隨訪等功能,打通就醫的各個環節。

今年4月,騰訊又在微信中開啟了「醫療健康」板塊灰度測試。騰訊此前投資的丁香園、好大夫等機構已經接入其中,為用戶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

縱觀互聯網巨頭布局醫療健康的特點,一是以自身的優勢作為切入點,二是符合自身整體的戰略布局甚至能夠對其他業務形成「反哺」,例如小米醫療健康的布局受到其生態鏈的「輻射」,騰訊醫療健康事業群從屬於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等。

根據自身的特點,巨頭們往往專註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域,將細分市場最大化地挖掘,儘可能多地觸達其中的用戶。各大互聯網公司如此煞費苦心地進入醫療健康行業,根本原因當然是市場中巨大的利潤以及潛在的發展空間。

以中國為例。2017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的總產值在6萬億元左右,預計將在今年年底突破7萬億元。而到2020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而這還都只是在中國的醫療健康行業處於「初級階段」下的數據,說明其在未來具有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曾將醫療健康產業稱作是繼IT產業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那麼這一產業中的空間與需求具體有哪些體現呢?互聯網公司若是繼續深耕醫療健康領域,又將會走向何方呢?

二、多種因素促使互聯網巨頭入局,投入風口更需把握「尺度」

當今時代,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達到了空前的地步,在很多國家與地區,人類健康的整體水平也令人擔憂。

在中國,人們的經濟水平已經在整體上達到了一定的標準,但「亞健康」似乎也成為了這一時期的「關鍵詞」。要說現代人的健康問題,真是數不勝數,肥胖、脂肪肝、心臟病、高血糖、失眠......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

豐富的物質條件、高強度的工作學習、忙碌的生活、無規律的作息...現代社會有太多太多可以影響我們健康狀況的因素了,看看視頻網站里熬夜追劇的,加班加到幾天都要連軸轉的,躲在被窩裡玩手機能熬一個通宵的,大晚上不顧肥胖和健康點外賣的......再加上食品安全問題、空氣問題、環境問題等等。

這樣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強度下,健康必然會出現問題。對可能引起疾病的現象最好是能及早發現,但更好的方式是將其扼殺於萌芽階段,所以個人健康就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於是「私人健康管理」之類的行業也由服務於經濟實力較強的小眾群體逐漸普及開來。

不過這類服務仍以線下為主,側重於通過「他人」來管理健康,到底還是缺乏主觀能動性。其實個體應該對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充分了解關於自身健康的各類數據,從而有針對性地自主提升健康狀態與生活品質。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能便捷地掌握自身健康數據的最佳途徑是可以與智能手機連接的手環、體脂秤等設備。如今智能手機的普及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人們通常都要隨身攜帶,否則就渾身不自在。

「貼身率」如此高的設備用於個人健康管理真是再合適不過了,與可穿戴設備配合便於隨時隨地掌握自身的健康數據,以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規劃,來提升自身的健康狀態。此外在手機中使用醫療健康相關的平台與服務也非常方便。與專門的線下健康管理機構相比,這種方法更簡單也更快捷,更符合現代人的節奏。

與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相聯結,是醫療健康領域當前與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也給了互聯網巨頭入局的機會。而蘋果醫療健康團隊內部產生分歧的點在於未來發展的方向,許多員工認為蘋果應該涉足更為專業的醫療領域。

所謂專業的醫療領域,是更多地去「針對」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目前蘋果專註的大健康業務受監督力度沒那麼大,風險也比較小,但在醫療健康系統中並不是收益最高的,那些涉及到專業的醫療,或是與醫療體系密切相關的業務更容易獲得利益。

例如有些員工希望能夠拓展醫療軟體,最終達到為臨床醫生製造專業醫療產品的水平。還有的員工希望引入遠程的醫療服務,並涉足醫療支付領域,達到簡化保險賬單的目的。有「野心」和想法當然是能產生積極意義的,但「野心」太大,想法太多,反而難以兼顧。

雖然蘋果實力雄厚,但那是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而不是專業的醫療領域。即使互聯網公司再有實力,可術業有專攻,若是涉足專業醫療乃至過度參與,則無益於互聯網公司在醫療健康行業的長遠發展。

其實能把自己擅長的做好,互聯網公司同樣能夠獲得可觀的利益。據摩根士丹利預測,蘋果的健康護理業務在2027年至少能達到150億美元,最多則可達到3130億美元,而蘋果去年的總營收為2660億美元。

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互聯網公司在醫療健康領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與技術,可以向著更深度的方向發展,但在現階段,互聯網公司還是應該專註於消費者層面的「大健康」、「泛健康」,基於自身的優勢和能力,繼續深耕自己擅長的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5G體驗店、新一代無人倉、新版小店和極物,蘇寧818夠出彩
印度手機市場分析:VIVO將在年底取代三星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