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之外的皇帝,他被迫稱帝,時間短暫,下場卻比溥儀幸運
雖說歷史上更朝換代是常事,但中國文化自古到今從來沒有出現過斷層,清朝作為中國古代的最後一個王朝,並非是由漢人統治,但仍舊還是封建王朝的延續,只不過到了清政府末期後,被世界列強打開了「大門」,那一段黑暗屈辱的歷史,時至今日,我們仍然難以忘記。
清朝總共有12位皇帝,這相比於其他朝代,歷任皇帝並不是很多,甚至有一位偽皇帝,他僅僅做了3天皇帝,這位偽帝就是「保慶帝」溥儁。清朝的初期和中期還是繁榮的,甚至有過「康乾盛世」的局面,但是國家長久以來奉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實在是讓國家落後了一大步,西方國家的實力飛速發展。
道光十二年,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戰爭的慘敗讓清政府意識到了自己的落後,不得不向強國低頭,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這樣恥辱的條約在古代歷史上並不多見,沒有幾個王朝會被逼到這種地步,此後的甲午中日戰爭更是當頭棒喝,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經歷過了種種打擊,清政府不再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看到了國家的實力正在日益衰弱,若是不立馬改革變法,恐怕會被西方國家欺負,於是有了「戊戌變法」,溥儁的上位與之有著莫大關係。
當時的有許多的愛國進步人士在民間自覺請求光緒皇帝能夠改革變法,康有為和梁啟超就是這次「公車上書」的領頭人,一開始變法得到了慈禧太后和皇帝的支持,統治階級也希望能夠通過變法改變如今國家的被動局面,但是變法逐漸深入後,涉及到了「保守派」的利益,其中掌握著最大實權的慈禧開始反對,兩派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光緒皇帝是支持變法的,但他對付不了掌權的太后,於是康梁等人計劃著要暗殺太后,這樣就不會再有人阻止了,可這次刺殺行動失敗了,皇帝被幽靜在瀛台,而主張變法的戊戌六人則被斬首示眾,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了。
皇帝和太后並非是親母子,但兩人也確實是血親,光緒是她親妹妹的兒子,當時四歲的光緒還在宮外,一天宮中來人將他帶入宮中,此後便由慈禧撫養照料,還讓日後的他當上了皇帝,慈禧原以為有著天大的恩情,皇帝會非常感激她,但沒想到他竟然會支持暗殺行動,雖然失敗了,但是慈禧對光緒還是很失望的。
朝廷上不可沒有皇帝,慈禧並沒有想著要成為女帝,與心腹榮祿商議數日後,她又扶持了一位宗室子弟,是端郡王載漪的兒子,也就是十五歲的溥儁,其實他和慈禧也是有著幾分血緣關係的,畢竟皇室與貴族之間也是會有親事的。
在光緒二十五年,太后宣布,將他過繼給同治帝,此後留在宮中讀書,所住所學之地也都是皇帝的地盤,請的師傅還是大學士徐桐,是同治帝的岳父,一切都是按照儲君的規格走的,由此看來溥儁是新一代的皇帝。果然,很快慈禧太后就在群臣面前廢黜了皇帝,又宣布讓溥儁繼位,決定在第二年舉行光緒皇帝的禪讓,溥儁是為「保慶帝」。
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溥儁就擔任了皇帝的職務,在大高殿、奉先殿行禮,但就光緒帝退位這件事,慈禧太后的一番做法遭到了百姓的反對,還有各國駐華公使也表明願意和光緒帝打交道,恐怕慈禧並沒有想到會有多方勢力反對,最終迫於壓力,榮祿和慶親王奕劻聯名上奏,請求暫停此事,於是慈禧只能是打消了她的想法。
不久後民間就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也入侵北京城,來勢洶洶,軍隊根本無法守住,於是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一行人倉皇出逃,載漪和兒子溥儁也跟著。第二年後,慈禧再次回到了京城,為了安撫外國公使,坐穩高位,便以載漪縱容義和團、獲罪祖宗等的罪名廢除了他的爵位,兒子溥儁自然也失去了儲君資格,雖然只做了三天的皇帝,但此後他的一生再無坎坷,這比宣統皇帝一生坎坷已經很幸運了,他一直活到1942年去世。
參考資料:
【《清史稿》、《宮女談往錄》】
※史上最悲情的皇太子:熬了40年,剛繼承皇位,就被一女人毒死了
※王爺造反三次,大臣:應處死,皇帝說:赦免,王爺聽後直接自殺了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