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裝修成什麼樣,要問鄰居的意見?一條「網紅路」誕生的背後

裝修成什麼樣,要問鄰居的意見?一條「網紅路」誕生的背後

小編說:江陰路,位於黃陂北路和成都北路之間,短短200多米,誕生過上海第一個專業花鳥市場,留存了很多上海人的記憶;本世紀初,隨著市場改造、大部分店鋪轉地別處,江陰路漸漸被人淡忘。不過,最近江陰路突然多了「曝光度」,周邊冒出了一些「打卡點」。

過去一年多,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對江陰路街區進行了街區微更新,江陰路以及周邊10.08公頃的區域,從城市公共空間到周邊歷史街坊再到居民樓內,都發生了不小的改變。

在上海,社區微更新並不少見;但江陰路街區微更新,是首個以風貌街坊為單位的多元社區更新項目:微更新面積大,涉及利益主體多元,且更新街區內有不少風貌保護街坊,推進起來更為複雜。街道請來專業設計團隊,一起「摸著石頭過河」。

對這樣有點特殊的街區微更新,該從何處入手?又會遇到哪些與小區更新不一樣的難題?微更新啟動至今,社區了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記者日前在設計團隊與街道居委幹部的陪同下走訪街區,選擇了兩個有代表性的更新點位,聽他們講述對這些地方進行微更新的邏輯以及推進背後的故事。

裝修成什麼樣,要問鄰居的意見?一條「網紅路」誕生的背後

重慶北路328弄,一條彎彎曲曲的兩米寬小路,從重慶北路通往江陰路。原本,兩側圍牆高聳,沒有什麼風景可看;路面坑窪,一到下雨天路面滿是泥濘,角落裡面藏污納垢;因為小區居民都在圍牆背後,小馬路上終年少有人氣,是不少江陰路街區居民童年起就不願意走的地方。

如今,這條小路卻成了最受周邊居民歡迎的小路——一段段富有藝術氣息的彩繪牆,取代了原來髒兮兮的白牆,站在前面隨便凹個造型,拍出來都是美圖;兩側圍牆上掛上了綠植,鋪著透水磚的路面不再積水,炎熱的夏天從這裡一路穿行,感覺非常涼爽;沿路有一處街區共享空間,經常開著門,可以走進去看展覽、聽講座。附近居民給這裡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曲徑通幽」,有時候寧願繞路也要從這裡走一走。

一條沒有人氣的「死路」,就這樣「活」了。「曲徑通幽」是江陰路街區微更新項目中的一個更新點位,誕生背後有著曲折的故事。

在文化割裂的社區創造共享空間

「江陰路街區由南京西路——黃陂北路——威海路——成都北路圍合而成,佔地約10.8公頃,緊鄰市中心的人民廣場、人民公園、上海大劇院、上海歷史博物館。如此大面積的微更新不能像『撒胡椒面』一樣平均著力。選擇更新的點位非常重要。」江陰路街區微更新設計師、「優空間」公共更新平台設計師嚴暘告訴記者。

微更新之初,街道、居委幹部就帶著專業設計團隊,走遍街區的每個角落、諮詢居民代表的意見,尋找更新推進的關鍵節點。

這條小路是在第一次「掃街」時,就被街道與居委幹部、設計師與居民代表一致看中的地方。

「江陰路街區內有順天村、九福里等里弄居民小區,長發大廈、威海苑等商品房小區,還有明天廣場、中區廣場、人民公園郵政支局、儲能中學等社區單位。小區之間相對比較獨立,與社區單位也少有交集,社區整體面臨文化匱乏、歸屬感缺失甚至階層分化的問題。街區微更新不僅僅是改善環境,最終目的是促進居民對街區認同感、歸屬感的回歸。我們希望,能在街區中創造一些讓居民產生交集、共同活動的街區公共空間。」嚴暘說。

但光是一條路、沒有節點,不行;很難讓人留下來,設計師和街道幹部想到了在「曲徑通幽」沿途打造一個讓人可以駐留的空間。

「曲徑通幽」的一側是商品房小區的圍牆,另一側是一排兩層樓的里弄建築。街道租下里弄建築中的一個底層房屋,想打造一個隨時敞開著大門、讓居民可以走進來的共享空間。

街道租下的這處房產原是存放水產品的倉庫,終年潮濕陰暗,底樓的潮氣返到樓上,樓上人家叫苦不迭。設計師與街道幹部設想:先對房屋內部做好加固與防潮處理,解決掉老房潮濕的問題,再設計一些主題風格對空間進行美化。

但「麻煩」也來了。

「向好的改變,也要尊重居民的想法」

對小區進行微更新,要徵詢住在其中的居民意見;在江陰路街區更新中,街道對很多不涉及到居民個人利益的公共空間進行更新時,也會徵詢周邊鄰居的同意。「街區微更新不是街道一廂情願在推動的更新,需要社區居民的充分參與。向好的改變,也要尊重居民的想法。」街道幹部說。

南京東路街道提供

帶著設計方案,設計師與街道幹部走訪了最為相鄰的三戶鄰居。最初他們覺得,改造共享空間的同時也改善了環境,一定會得到鄰居的支持。

結果卻出人意料。鄰居提出了各種擔憂:裝修會不會導致房屋牆壁開裂?在共享空間內組織活動會不會產生噪音?還有鄰居指著設計圖上大門上方的做舊屋檐造型說:「多年來,我習慣從窗口望出去是對面商品房小區的圍牆,現在在畫面中增加了一個屋檐造型,我會不習慣。」

對居民提出的想法,無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街道幹部與設計師都認真思考、想辦法解決。

他們對居民耐心解釋:裝修並不會改變房屋結構,且使用的是最好的工藝,確保房屋的牢固性;會在牆壁與屋頂夾層中添加隔音棉,同時舉辦活動時會控制在白天時間,減少聲音對居民的打擾。原來設計感很強的做舊屋檐造型,也被改為設計感稍微差一些的青磚平瓦造型。

看到街道幹部與設計師能為自己的顧慮考慮,周邊鄰居慢慢敞開心扉,不但欣然接受了環境的改變,還積極支持這種改變。

住在共享空間樓上的兩位退休居民告訴街道幹部,如果要在共享空間組織什麼活動儘管組織,只要提前告訴他們一聲就行了。住在隔壁的一位愛養花的鄰居,無意中看到設計團隊在布置花草,不但參與指導布置,還搬出自己家的花卉點綴共享空間。

通過微更新,做出一些美麗的景觀並不難;難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人心的改變。「微更新的目的,就是通過改變環境來促進人的改變。只有讓居民認同了這種環境的改變,他們才會真心維護微更新的成果。」街道幹部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22個中國城市治理優秀項目接受專家面對面評審,10個項目獲優勝獎
巴金《第四病室》手稿本問世,筆跡濃淡間儘是生命體溫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