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森鷗外與「史傳」小說:用新文學體裁批判日本傳統價值觀

森鷗外與「史傳」小說:用新文學體裁批判日本傳統價值觀

在中國和日本,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作家喜歡借古喻今,他們通過描寫一件事或者某個人來批判現實。這種創作方法,講究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加工再創造,所以寫出的東西既非歷史,也非小說,是一種介於真實和幻想之間的作品,日本的「史傳」小說,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史傳小說由日本文豪森鷗外一手締造,這位醫生出身的作家,堪稱日本「魯迅」,他想用史傳小說喚醒日本人的近現代價值觀。

森鷗外的成長軌跡

森鷗外(1862—1922)是日本近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與大約同時代的夏目漱石(1867—1916),並稱日本文壇巨匠。兩人都有留學外國的經歷,身為作家卻都遠離當時的文壇派系,如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唯美派等等,他們的文風獨立成家,雖孑然一身,卻極受尊崇。

比起夏目漱石標準的留學背景來說,森鷗外的求學經歷就複雜多了。就像明治時代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森鷗外從小就接受漢學教育,從5歲開始背誦《論語》,7歲讀完《四書》後,接著學習《五經》,9歲起誦讀《左傳》《國語》《史記》《漢書》,10歲前接受了完整的漢學教育,為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打下了基礎。然後森鷗外轉而學習醫科,12歲就進入醫學校預科,15歲成為東京大學醫學部本科生,19歲大學畢業後成為軍醫,直到1922年以67歲的年齡去世。

森鷗外基本上繼承了江戶時代儒者文人的志節與趣味,加上學習西方醫學後尊崇人道主義精神,他上承傳統文化而又致力於開啟西學洋務之風,身兼東西方文化的長處,成為了明治維新時期「文明開化」運動的啟蒙旗手。儒家以「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為主要價值觀,觀察森鷗外一生的所作所為,可以確定他就是在踐行這種追求。

森鷗外的文學意識

森鷗外的文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醫學專家身份發表的醫學專著,他倡導推行西方醫學,對日本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屬於所謂經國之功、濟世之德。同時他也不忘自己所敬仰的江戶文人的文採風流,除了當醫生之外,業餘喜歡舞筆弄墨,他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贏得了當代大文豪的稱號,而且從創立「史傳」小說的角度看,森鷗外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實,森鷗外的文學興趣早就有跡可循。他在十二、三歲時,開始熟讀《古今和歌集》《唐詩選》等書,並嘗試用漢語進行寫作。這些經驗養成了他後來喜歡吟詠和歌、新體詩,以及作漢詩的習慣。對文學的興趣,開啟了他的創作生涯。大概在28歲時,在德國留學的森鷗外發表了稍帶浪漫主義傾向的所謂「留德三短篇」——《舞姬》《泡沫記》《信使》,一舉奠定了文壇名家的身份。其後20年時間,森鷗外把精力放在翻譯、文論、小品、詩歌上,一直沒有小說問世。直到47歲(1909年)發表了一部驚世駭俗的小說後,聲威再次大震,接著寫了《青年》《雁》《灰燼》等長篇小說,進一步鞏固了文壇地位。

森鷗外47歲後發表的這些作品,完全揚棄了早年的浪漫色彩,轉而創立了一種理性旁觀態度與寫實手法相結合的風格,森鷗外關注日本社會在急速近代化的過程中出現的精神問題,例如殘留的封建觀念與習性、現代自我意識的抬頭與挫折、人生的希望與無奈等。這與夏目漱石的關注角度頗為相似,只是表現手法有異,他的文學風格與文壇主流,即帶有私小說傾向的日本自然主義格格不入,更顯得彌足珍貴。

任何偉大的作家,都要經歷某些震撼價值觀根基的事件之後,才能完成創作主題的升華。對森鷗外來說,這個事件就是乃木希典事件。明治45年(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駕崩,當年9月13日,日軍大將乃木希典為天皇而「殉死」,日本人將為主君而自盡的行為稱之為「殉死」。

森鷗外聽說了這件事,感動之餘深受衝擊,立刻寫了《興津彌五衛門之遺書》,這是他的第一篇以武士道為題材的歷史小說,也是他文學創作達到高峰的一個標誌。

這篇文章經過修改後,與《阿部一族》等收錄在《意地》集中。所謂「意地」是書題,概括文集中各篇目的共同主題或旨趣。日文的「意地」一詞,指固執己見、意氣用事之意。森鷗外用這個名字總結幾篇關於武士道的文章,言外之意就很明顯了。

武士有其武士道的道德倫理規範,但這一套倫理道德存在大量不合常理的思維傾向,比如輕視生命。日本武士常常為了一些事而偏激的對待個人生死,這對於救死扶傷的醫生森鷗外來說不可接受,在他看來,生命至高無價,而武士輕生命而重尊嚴,換句話說,把面子看得高於生命,完全是一種落後的觀念和錯誤的價值導向。

「史傳」小說

森鷗外在《阿部一族》之後,此後兩年陸續發表了《大鹽平八郎》《堺事件》《安井夫人》《栗山大膳》《山椒大夫》等中短篇。在這些作品中,都還留存著「意地」的意識傾向。此後,從大正五年(1916年)起,森鷗外在三年內,完成了以幕府末期的儒者為題材的三部傳記:《澀江抽齋》《伊澤蘭軒》《北條霞亭》。這些晚年的作品,一般廣義地被歸為歷史小說,但就創作的形式而言,它們既不像歷史,也不像傳記,更不像小說。作者「我」頻繁出現在敘述過程當中,好像一位畫外音帶著讀者一步步尋找歷史或故事的真相。

這種小說參考了公私文獻史料、經過實地走訪詢問,再加考證、分析、整理之後,以「我」的觀點寫作而成。這幾部作品可以說是森鷗外自創的新形式,類似時下流行的非虛構寫作,日本文學史稱其為史傳小說,史傳小說代表了森鷗外文學的最高峰。我們從兩部「史傳」小說就能夠看出森鷗外的創作衝動和價值傾向。

《阿部一族》主要講了一個身為家臣的武士未獲藩主許可而自行殉死,結果不但白死,甚至連累了一家滅絕的悲慘故事。森鷗外在《興津彌五衛門之遺書》後,借著阿部一族的遭遇,從近代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出發,思考了殉死的問題。

在封建時代武士道的傳統里,僕從臣下為主人殉死,自認或被認為於情於理都很正當,完全被看做一種美德。然而能不能殉死,也是個問題,武士除非獲得主君的同意,否則自行殉死等於違逆抗命。不過即便獲得許可,在悲壯切腹的情懷之外,除了純粹的忠心,每人其實都藏著心理矛盾與各種算計,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那麼單純。森鷗外借著史傳小說,批判了武士道的兩面三刀,控訴前現代道德漠視生命的醜態。

《安井夫人》與武士道無關,主角是江戶末期至明治初年的大儒安井息軒(1799—1867)的夫人佐代。佐代是個大美女,十六歲就自願嫁給被姐姐拒絕的安井息軒,這位漢學家不僅外形醜陋,還比佐代大十三歲。可是佐代卻毫無怨言,婚後勤儉持家,似乎一無所求或不知有何所求,平平凡凡,終其一生。森鷗外想傳達的主題是傳統婦女的無私、犧牲與奉獻其實是一種價值綁架。

文章最後,森鷗外在佐代死後突然現身說:「佐代心裡一定抱著極不尋常的願望,但她的願望是甚麼呢?恐怕連她自己也迷迷糊糊,一直沒有清清楚楚地辨認出來。」森鷗外站在人道主義的角度,在觀摩了一位典型日本婦女的生命軌跡後,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感慨,為日本婦女在本國文化中的附屬地位鳴不平。

森鷗外史傳小說的歷史意義

森鷗外幼年接受漢學與日本傳統文化教育,少年時轉而接受西方教育,最終成為一名德高望重的醫生。他的身上既有東方傳統文化道德的烙印,也有近現代西方人道主義價值觀的光環,如同在近現代化過程中掙扎的日本一樣,森鷗外本人也在東西方價值觀中迷茫徘徊,但隨著乃木希典的殉死,森鷗外覺醒了,他看到了日本傳統價值體系中的缺陷和弊端,為了揭露彼時社會人道主義精神的匱乏,他創造了史傳小說,用一種新的題材來實現自己的文化抱負。

史傳小說用事實描述問題,用「我」的觀點啟發讀者,通過講述一件事或者某人生平,用史論結合的方式來達到暮鼓晨鐘的效果。通過史傳小說,森鷗外希望日本人能夠主動思考自身文化中的問題,用更加貼合人性,更加人道主義的觀點來看待生活。

森鷗外用史傳小說來批判日本傳統道德規範,呼籲擁抱現代價值觀,他的努力和嘗試,為日本完成精神上的近代化做出了貢獻,也為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日本文學史》古橋信孝

《日本文學史序說(上下)》加藤周一

《日本私小說千年史》勝又浩

《森鷗外中短篇小說集》森鷗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廁讀大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考古學家找到遠古村落,化石中全是寄生蟲卵,糟糕的史前生活
麵包為什麼會成為日本人的第二主食?傳教士、戰俘和美國的影響

TAG:廁讀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