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鉛筆道四周年:從3萬年收入到新一輪融資 只做對了一件事 堅持

鉛筆道四周年:從3萬年收入到新一輪融資 只做對了一件事 堅持

文丨鉛筆道創始人 王方

距離鉛筆道上線還有18小時,我們總覺得還缺點什麼。左思右想,腦海里燃起一個念頭,掏出電腦,敲下一行字:不說謊的媒體,鉛筆道——懷念那個熟悉的下午,在總理剛剛考察過的創業大街斜對面,鉛筆道出生。一晃眼,竟已是四年前。

時間能殺死三分熱度,但殺不死承諾。不知不覺,不說謊這件事,我們做了四年;不拿內容做交易這件事,我們做了四年;創新創業媒體這件事,我們做了四年。四年,把一群芳華少年,熬成了追風中年。四年前我25歲,而今即將而立。

過去四年,我們升級打怪,嘗試新模式,試錯新產品,開闢新客戶,大小教訓不斷,但一直對所做的事充滿無厘頭的熱情,從未思考過放棄。

創業到今天,我們採訪了約13000名創業者,用四年時間驗證了一個道理:創業並非99%失敗,只要自己不放棄,100%終會成功。把時間拉長至10年,這個結論一定正確。

今天是鉛筆道四周年,但堅持沒有期限,一次成功的創業至少需要10年。鉛筆道還在路上:目前,已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近期還將有好消息宣布;收入已正向循環,將破千萬大關。影響力相較於去年翻了2.8倍,單周流量約2000萬。

我們深知:四周年太短,談何四周年,鉛筆道永不放棄。

今天,我只想和大家說一個「堅持」的故事。希望讀完文章的你,也能找到堅持的力量。

拉新型產品與收入型產品

沿著前門織染局衚衕,團隊一行6人走了大約100米,拐入一條寬度約1.5米的樓間小道,目光所及,一扇黑灰色古典木門,推開——一所約150平米的四合院。「到了。」

正值2018年2月,衚衕樹黃,風吹枯葉百米長。晚上8點,一間約6平米的會議室內,我們討論2018年公司去向。會議前半段,大部分人不說話——會議室沒有門,僅有擋風門帘,門外-4℃,覺得冷。

關於會議的召開背景,大家心知肚明:我們是時代的眷顧者——在極限的條件下完成融資,很可能創造了一項行業記錄。

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但真正開始做收入,約為2018年年中。2017年,在全年報表收入僅3萬元的情況下,我們融到了A1輪。3萬收入融A1,可能是用最低收入完成了同級別融資。

只是,在商業化這件事上,無論如何,我們需要給自己一個交代了。

在此之前,我們花了大約8個月時間,開發了一款投融資數據產品:一端收錄創業公司,一端展示給投資人看,撮合雙方。

產品發布後,我們的影響力是上來了。當時,鉛筆道業務可用一句話概括——發現創新公司。產品發布前,我們以文章的形式,每個月最多報道300家公司。產品發布後,我們以"文章 數據"的形式,單月最高覆蓋1378家公司。

產品上線後,我們覆蓋創新公司的效率提升了約4倍。

同時,流量也上來了。產品上,每天大約能產生1500次投資人約見。流量上來,我們以為商業價值自然也會上來,於是埋頭數月完善產品,然後再去問客戶要不要。

直到2018年2月,直到這次會議,我們還在著眼於產品體驗,所有部門都盯著產品部,要做A功能,要做B功能......掉入產品升級的無底洞。

創業後,每天都在長教訓,但這個教訓格外似曾相識。創業者常常會有類似的經歷:先花1~2年時間在辦公室埋頭做產品,然後再拿出去問客戶要不要——這樣不好。

同樣的話,四年前就有創業者和我說過。

同樣的事,四年前就有創業者已經做過。

2015年10月19日,我曾採訪過一家獨角獸公司創始人——EverString創始人楊文傑。巧合的是,他也有過同樣的經歷:曾花18個月開發產品,然後再出去賣產品。更加巧合的是,他之前做的也是一款投融資數據產品:幫投資人找項目。

我們的結局也是殊途同歸:

他們的產品銷售了6個月,沒有一家機構客戶願意買;

我們的產品銷售了4個月,只有一家親戚(股東)願意買。

關起門來做產品,容易陷入一個誤區:把「用戶拉新」產品做成收入型產品。產品(或服務)分為兩大類型:

一種是拉新類產品。它的特點是「很多用戶願意用,但不願意花錢買」,適合用於「拉新」,但不適於創收,原因是產品沒有剛需到客戶付費的程度。

一種是收入型產品。它的特點是「很多用戶願意用,並且願意花錢買」,是利潤產生的主要來源。

兩種產品區別很大,把A做成B或者把B做成A,都會浪費大量財力物力。如何判別?客戶是否願意付錢是檢驗標準。

客戶沒有預算:危險的信號

2018年3月,我們開啟了產品的檢驗過程。

3月10日下午2點,車行駛在前往中國農大國際創業園的路上,堵得慌。我坐在後排,演練說辭,準備報價,以防客戶討價還價,還準備了一套話術。

2017年6月,我曾採訪推想科技創始人陳寬,他告訴我,防止客戶殺價太狠,合適的方式是讓客戶先報價,然後說一句「回去想一想」。我銘記於心。

他曾是一位學者,也曾不擅銷售;我曾是一名記者,談錢就會臉紅。2014年11月,我還是一個窮酸記者,參加用友發布會,抽獎環節幸運抽到了一台iPhone 6,主持人念著我的名字,等著我上台領獎,我說了句「不要了」。

這次拜訪客戶也是。客戶是奔著鉛筆道來的,想成為我們的種子客戶。事前我演練了不下10遍,一個10萬的單子打折5萬,最少5萬,再少就「回去想一想」。事實的情況是,聊至尾聲,客戶問我具體價格,我話到嘴邊最後也是說了句「不要了,您意思意思就好」。客戶是好人,沒有還價。3月24日,我們簽下了鉛筆道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客戶——5萬元。

事後證明,這是一個「人情單」。當月,我們發布了一篇文章《今日,鉛筆道終於鼓起勇氣:告別免費時代》,轉化了數十萬訂單。客戶多是鉛筆道的「親戚」、朋友,或是忠實粉絲。

2018年3~8月,靠著影響力積累的「人情單」,我們在「檢驗產品」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直到8月2日,英諾合伙人王晟(鉛筆道股東)給我發來一條信息:

「明天下午在公司嗎?」

「在,老闆有啥吩咐?」

「一是了解一下你們的業務情況,二是你們之前向我推薦過付費服務,我也來與你溝通一下。」

我們很是期待。由於此前客戶都是「親戚朋友」居多,英諾又是我們的投資方,特別照顧幫忙——所以我們很有理由地相信:又一個「親戚客戶」來了。

與晟總的聊天持續了大約4小時,話題從「銷售」很快上升了業務探討。最終,晟總沒有買下我們的產品,卻讓我們買下了他的「雞湯」。晟總說出了大多數客戶的實話:「你們不要向機構收錢,不要改變規則,傳統規則是被驗證的有道理的存在。你們創業3年了,沒想到對客戶需求的理解還是那麼......」

「那麼」之後的詞,他沒有說出口。他一邊抽著煙,一邊看著我。我的理解,可能是「錯誤」,可能是「遲鈍」。

仔細想來,我們早該發現,數據產品是一個「用戶拉新」產品,並非收入型產品。

2018年3月~8月,我們跑了約50家機構。絕大多數情況,客戶已經給出明確的反饋:願意用,但是沒有預算。更多的情況是,是從來沒有過這方面的預算。

「沒有預算」是一個關鍵信號。它有幾層含義:

1、之前有,現在花完了;

2、現在有,但是不給你;

3、從沒做過這方面的預算。

第三種信號最危險:每個企業都會提前做預算(年度、半年、季度預算),有需求才做預算,你的服務若不在預算範圍內,很可能說明客戶對你沒有需求。

特別尷尬的是,我們在2018年遭遇的大多是第三種信號。

當時,我們錨定的客戶是投資機構,以2.75億平均管理規模計算(清科數據),每年管理費550萬,人力與租金成本佔去絕大部分。以我們BD的經驗來看,至少80%的客戶從未有過「數據」這個預算科目。

所以說,創業不要嘗試去創造客戶需求,否則你會發現,客戶連這個預算科目都沒有。經歷半年摸索,我們終於摸清了一個道理:數據產品是拉新型產品,不適合用於做收入。

創業職業病:只要喜歡 是坑也想去闖

2018年9月,我們調整了方向,「投融資數據」不再作為收入重心,而是用於獲客 給自己用。事後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事前,我也隱約有所聽說。只是,創業者都是偏執狂,對於自己無限熱愛的事,即便被告誡多次「是個坑」,也想親自去趟一趟。

早在4年前,EverString創始人楊文傑就在自己的創業經歷中提過:數據項目無果而終——我是採訪者。

2017年10月,一家位於蘇州的投融資平台創始人告訴我,曾推出投融資數據服務,讓他一度陷入生死時刻,若不是危難關頭老股東相救,公司就沒了。而後轉型,立馬盈虧平衡。

2017年12月,我參加了行業里一個創業營,一位同學聽說我要做數據,立刻表明身份,說自己曾在某知名數據公司任數據負責人,這個業務做了10多年,一年流水只100多萬元,不賺錢。

2018年下半年,鉛筆道一位投資人告訴我,某家投融資數據公司已瀕臨倒閉,團隊背景豪華,曾融資數億。

2019年4月,業內一位朋友告訴我,據確切消息,國內最早的投融資數據平台已被併購。

......

這是鉛筆道在商業變現上經歷的又一個教訓,看清了幾點真相,分享給大家(僅限投融資數據):

1、長期來看,數據有著巨大的「用戶拉新」價值,能產生輔助性收入,但一定無法養活團隊。

2、如果你沒有把握融到未來5年的錢,這件事最好不要做;

基於過往經驗,如若不符合以上兩點,我建議創業者繞路而行:沒開始的,打消開始念頭;已經開始的,儘早考慮轉型。

2018年9月做出調整後(轉向流量變現),我們和那家蘇州投融資平台一樣,立刻盈虧平衡。2018年9月~12月,鉛筆道的收入從十萬級別立刻提升至百萬級別;內容上,流量同比再翻2.8倍,2019年3月,單日流量增至285萬。2019年5月,我們完成一筆戰略融資。

公司創立第一天起我就意識到,不會賺錢可能是鉛筆道最大的基因缺陷。去年12月,我參加廣州新媒體南方峰會,曾分析了其中兩個緣由:一支記者基因的團隊出來創業,是一個災難。如果做的還是一個媒體——更大的災難。它需要跨過兩道關鍵的坎:

1、角色衝突:記者的使命是「客觀中立」,平衡各方利益,而CEO的使命是公司利益最大化;

做記者時,總會經受職業思維訓練:一個硬幣有兩面,不能偏聽偏性,不能讓任何一方吃虧。而做CEO時,我常常陷入分裂:怎樣既平衡各方利益,又能極端地使公司最大利益化?

2、價值衝突:一個普通公司,可以拿100%的產品或服務去變現。一個媒體,只能拿50%去轉化商業價值,剩餘50%必須承擔社會價值。

無厘頭的熱情:創業的必要條件

好在創業這件事,戰略從來不需要絕對性正確,階段性正確即可。

可能有人會說,我們創業3年才做收入,現在看起來有點晚。實際並非如此,如果不是前3年把100%精力All in 內容,用大部分預算建成一支規模一流的內容團隊,我們根本無法在強者林立的創投媒體中脫穎而出——所以這個策略在當時是對的。

還有人可能會說,我們在數據變現上糾結太久。實際上也不是,數據只是變現價值不大,讓我們損失了些收入,但它戰略價值巨大,沉澱了大量我們的客戶、採訪對象、讀者。

好在創業這件事,不在於你做錯什麼,而在於你做對什麼,有時候只需做對一件事,就足以讓你做成。

鉛筆道創業四年,有兩大精神勝利法,分享給大家:

1、創業並非99%失敗,只要自己不放棄,100%終會成功。

2、任何複雜的事物背後,解決方案都非常簡單——來自《複雜》一書

在我看來,創業是一個複雜問題,但背後的解決方案很簡單,那就是不要放棄。怎樣做到不放棄?你需要問自己,是否對創業所做的事抱有無厘頭的熱情。你的內心需要有一個永動力,這也是堅持的源動力。

投資人常說「投資就是投人」:創業成敗與否,關鍵是團隊。而我說,只要團隊對當前所做的事抱有無厘頭的熱情,那麼他很難失敗。

所以從創業第一天起,我就深信鉛筆道很難失敗:我自己2010年任實習記者,2011年任見習記者,12年成為正式記者,15年創業,做的還是「記者」。職業生涯 創業生涯中,做過的唯一職業就是記者。9年時間考驗,依然對內容有著無厘頭的熱情——我的同事則與我一樣。所以創業後,我從不擔心失敗,也不害怕焦慮,時而還抖音跳舞。

今天是鉛筆道四周年,但堅持沒有期限,一次成功的創業至少需要10年。鉛筆道還在路上:目前已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近期還將有好消息宣布;收入已正向循環,將攻下千萬大關;影響力相較於去年翻了2.8倍,單周流量約2000萬。未來,我們將專註於一件事:發現創新公司,服務創新公司。我們將抱著無厘頭的熱情,一根竿子打到底。

我們深知:四周年太短,談何四周年,鉛筆道永不放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主打共享開放式的原型組件和素材庫 「xiaopiu」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
阿里巴巴發布2020財年第一財季財報 凈利潤309.49億元 同比增長54%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