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讀古玉線刻裝飾技法

解讀古玉線刻裝飾技法

玉器上的裝飾紋線主要分為凸起的陽文和凹槽狀的陰線兩大類。其中陽紋有減地陽紋、雙勾擬陽文、壓地隱起陽紋、剔地隱起陽紋等。

陰線分為刮刻陰線、砣碾陰線兩大類,其中砣碾陰線按其形態可分為單陰線,一面坡陰線,漢八刀陰線、遊絲陰線等。

一、陽紋

1、 減地陽紋

又叫真陽紋,通過磨削「地」,使陽紋微微凸起於平面之上,也叫減地隱起或者淺浮雕。

2、雙勾擬陽紋

又叫雙勾陽文或者勾撒法,或雙陰擠陽,是商代才出現的表現手法。以並列的兩條陰線使中間凸起部分,看上去像陽線,其實是在凸起部分的兩側雕琢出兩條淺淺的凹槽,它們是斜下的淺溝,並非直下的切壁,所以看上去像陽紋浮雕。(看圖,估計那雙勾也就是兩邊用勾砣勾出來的意思)

3、壓地隱起陽紋

將雙勾陰線中的一條砣碾成斜面,使主體紋樣突現出陽紋一樣的視覺效果。是春秋及戰國早期常用的表現手法。

4、剔地隱起陽紋

在同一水平面上,將紋飾線條以外的地子剔除,以達到表現內容的潛浮雕效果。這是唐宋及明帶板,明清玉牌子較常見的表現手法。通俗叫「磨砂地」

二、陰紋

1、 刮刻陰線

以硬質尖狀物刻畫出來的陰紋,主要見於良渚文化的人面紋,獸面紋的細節,大多清淺曲折。

2、 單陰線

顧名思義,特別唐朝以單短直陰線為其顯著特徵。

3、一面坡

以較大的傾角將陰線一側的地子磨成斜面,使紋線更加明顯。此法又稱「撒」,最早出現在商代中期,從商晚到春秋頗為流行,因商代一面坡斜面略帶弧度,不及西周時期寬直,故稱「撒爾不斜「

西周

4、 雙勾陰線

又叫雙勾碾法,以商代早期最為常見。因為它給人類似平凸陽線的錯覺,又稱為」雙陰擠陽「,其陰線凹槽表現為兩頭尖淺,中間寬而深。

5、 勾撒法

雖然也是一種」雙陰擠陽「,但與商代雙勾陰線均細不同的是西周中期以後以勾撒法砣出陰線一寬一窄,窄線用勾,細而深,寬線用撒,靠近陽紋的地方為直岸,另一面砣出較寬斜面。陽線效果明顯,特別漂亮。

6、遊絲陰線

春秋晚期出現鐵質砣具後才出現,以其細如髮絲而得名。

春秋戰國

--------- 這裡插一段關於遊絲陰線的--------

7、 漢八刀

比一面坡更為犀利的陰線雕琢方法,一面立如壁,一面斜如刀削,線條簡潔強勁。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費城藝術博物館百餘件館藏美玉,飽眼福!
古玉古珠賞析,古老帝國的珍貴遺存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