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摺疊屏手機年底齊亮相,5G換機潮加速行業復甦,電子消費再迎機遇

摺疊屏手機年底齊亮相,5G換機潮加速行業復甦,電子消費再迎機遇

8月22日,上月投產的京東方綿陽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首次向媒體開放。京東方集團副總裁、綿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常程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京東方下半年會出貨瀑布屏、摺疊屏、盲孔屏(屏下攝像頭)等柔性AMOLED手機屏。

常程透露,摺疊屏的技術已經成熟,可以外彎或內彎,2020-2021年將會出現U形摺疊屏,到2022-2023年甚至會出現Z形摺疊屏。他預計,將有摺疊手機在今年聖誕節上市,「今年是摺疊產品元年,明年會小爆發,兩三年後將迎來真正的爆發期」。

摺疊屏手機「大戰」年底打響?

京東方此前曾表示,公司為華為Mate X 手機供應柔性AMOLED顯示屏,公司和華為保持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因此預計,Mate X或將會在年底上市。

據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消息顯示, 華為 5G 摺疊屏手機 MateX 重新拿到了入網許可證。圖片顯示,手機在設計上進行了調整,增加了第四枚攝像頭(一枚 ToF 攝像頭)。攝像頭和鉸鏈區由碳纖維材料覆蓋,主屏幕展開後更為平整,可做到 20 萬次摺疊不變形。這款手機將支持 5G NSA 和 SA。

而三星在今年初發布的摺疊手機Galaxy Fold,由於設計缺陷而召回後,也將在年底之前重新推出。

除此之外,曾經風靡一時的摩托羅拉RAZR手機新版也將於今年年底上市,可能的售價約為1500歐元,距離這個系列首次發布已有15個年頭。據報道,新款RAZR保持原先設計風格,但使用現在熱門的摺疊屏。

手機產業鏈上射頻晶元等細分領域有望迎來機會

中信建投認為,華為 Mate 20X、中興 AXON 10 Pro、vivo IQOO Pro 等 5G 版手機已於 8 月上市,部份機型錄得較好預訂量數據。我們認為在各方加速推進背景下,各手機品牌 5G 機型有望加快上市,並在明年下半年進入放量期,2020 年滲透率望達 10-20%,3年 CAGR 超過 200%。在管道方面,上周市場關注 5G 共建共享方案,我們認為市場此前已對共建共享的技術路徑和落地方式有所預期,同時考慮到總體投資節奏可能加快,對於通信PCB 等基站側電子供應商今明年業績兌現影響不大。建議堅守切實受益於 5G 終端放量與管道建設的細分行業,包括終端天線、射頻前端、高頻高速 PCB 與 CCL 等,持續推薦立訊精密、卓勝微、生益科技、深南電路等。

華創證券表示,電子板塊主邏輯轉換為5G推動的行業內生復甦需求邏輯,Q3為傳統電子旺季,第一波 5G換機潮有望在Q4到來,板塊估值中樞隨著產業復甦邏輯的不斷發酵有望逐步抬升,手機行業最壞時候已經過去,後期整體向上趨勢確定性較高,且隨著5G換機潮的逐步臨近,整體復甦趨勢有望加速。

渤海證券指出,對於通信行業來說,外部環境的影響只能起到短期擾動,而行業的科技樹已經點亮了 5G,這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技術發展方向。特別是國內以華為為代表的通信業必然會全球 5G 建設周期中佔據優勢地位。當前通信行業的兩條主線:華為產業鏈和5G產業鏈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產業鏈上的強相關公司獲得業績提升也是最明顯的,從近期發布個各個公司的中報顯示,通信產業鏈上游的器件和材料類的公司業績增長顯著,這也驗證我們一直強調的 5G 行情的第二階段邏輯——業績增長不斷兌現提升企業估值的行情。同時我們也注意到,5G 的建設也剛剛展開,行業整體的景氣度也處於加速初期,各個公司的業務的向上空間已經打開,短期快速上漲雖然拉高了估值,但是在整體向上的趨勢中,逢低吸納應收不二之選。隨著國內 5G 網路建設有望超預期方式推進以及華為消費電子產品爆發,我們更加關注當前中報中強相關的優質通信企業,該類公司有望成為市場長期關注品種。關注華正新材和韋爾股份

川財證券表示,三四季度為手機等電子產品出貨旺季,各品牌5G手機也將逐步上市。據國家質量認證中心官方網站顯示,現已有8款通過國家3C認證的國產5G手機,隨著各大廠商5G手機正式上市,預計明年起將出現大規模的換機潮,帶動智能手機出貨量回暖。而我國國產手機在全球市佔率不斷提升,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共佔據42%的全球市場份額,其中華為手機位列第二,OPPO位居第三,供貨量有望在三四季度進一步上漲。當前5G手機價格仍處高位,但未來產能將進一步提升,手機產業鏈上射頻晶元、基帶晶元、天線、材料等細分領域有望在量價齊升效應下迎來機會。建議關注優質標的歌爾股份、匯頂科技、京東方 A、立訊精密、東山精密、生益科技、欣旺達、卓勝微、韋爾股份、北方華創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凈值化轉型加速,銀行理財產品如何估值
黑灰產業「標記」誰的生活?小紅書自審機制失靈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