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軍」曾經名動三湘,抗日王牌部隊第十軍的組建與消亡
經典電視連續劇《長沙保衛戰》中關於第十軍的軍史詮釋是錯誤的,第一次長沙會戰中其實並沒有出現第十軍的身影,在贛北和湘北之間完成機動擊破日寇的是第74軍。然而縱觀第十軍的抗日曆程,其經歷的惡戰之多和殲敵的數量之大,完全不輸於第74軍,並且遠超第5軍、第18軍等其他所謂「五大主力」,只是由於衡陽保衛戰的絕唱,讓第十軍從主力的行列中消失罷了。
第十軍的番號在國軍歷史上曾出現過五次之多,它最早屬於北伐軍的作戰序列,是由效忠廣州革命政府的黔軍第2師升格而來,軍長王天培在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前被殺,部隊被肢解。之後這個番號先後撥給西北軍、收編的浙軍和直魯聯軍等部使用,抗戰爆發後的1939年7月,再以陝軍一部和後備軍一部組成的第十軍(軍長梁華盛),僅下轄第79師和第190師。
在這年的冬季攻勢中,第十軍戰意和戰力表現的都非常糟糕,因此1940年5月軍委會調整建制,將第八軍和第十軍合併重組:保留第190師,調入第八軍第3師、調入第86軍預備第10師(調出第79師),以黃埔一期的第八軍軍長李玉堂改任第十軍軍長,從此,抗日戰場上一支王牌部隊誕生了。
1941年9月第二次長沙會戰,第十軍與第74軍雙雙被日寇擊潰,處在日軍第3和第6兩個精銳師團包圍之中的第十軍,在李玉堂的率領下浴血奮戰,終於突出重圍,損失頗重但元氣仍在。戰後李玉堂被撤職查辦,但是新任軍長了解內有冤情,故意拖著不肯到任。
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代理軍長李玉堂指揮所部,堅守薛岳天爐戰法之「爐膛」長沙城,面對兩個師團的日軍死戰不休,70多個小時力保城池不破。至1943年元月4日,九個軍的抗日部隊完成對日軍的合圍,敵寇狼狽撤退奪路而逃,傷亡者眾,史稱「長沙大捷」。
戰後李玉堂榮升第27集團軍副總司令,預備第10師師長因守城之功卓著,直接晉陞為第十軍代理軍長。第十軍則因防守時不動如山被譽為「泰山軍」,一時名動抗日戰場。三個月後,黃埔三期的方先覺實任第十軍軍長,正式統領泰山軍。
當年秋天的常德會戰期間,方先覺奉命率第十軍增援常德,由於第六和第九戰區協同太差和指揮混亂,第十軍被日軍伏擊,先頭部隊第190師死傷慘重,少將師長孫明瑾陣亡。 第190師此戰過後僅存1200餘人,直到衡陽會戰打響,也未能完成整補,這就是第十軍衡陽保衛戰僅有17000多兵力的主因。
1944年的衡陽會戰,第十軍17600人死守城池47日,頂住了日本人四個師團前後三次總攻,斃傷日軍數萬人,打得日寇華中主力第11軍徹底膽寒,屍橫遍野進攻疲軟,紛紛驚呼為「昭和的203」(指日俄戰爭期間的戰役)。然而衡陽一戰確實傷筋動骨,不僅因為能打的官兵大多戰死,最關鍵的是,整建制放下武器使這支部隊蒙受了巨大的恥辱,從此難以抬起頭來,士氣大損。
1944年10月,軍事委員會在重慶重建第十軍,恢復了第3師和預備第10師的番號,以第27集團軍總司令李玉堂兼任軍長。部隊兵員以從衡陽等地逃出和傷愈歸隊的8000餘人為基幹,然而它的軍魂已散,「泰山軍」血氣不復存在,始終沒有再參加什麼像樣的戰鬥,抗戰勝利後改製為整編第3師,在定陶戰役中被殲。
※《我的兄弟叫順溜》陳大雷這個軍分區司令員是什麼級別?不可小覷
※名將死於鼠輩之手:二戰蘇軍方面軍司令員瓦圖京大將的悲催人生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