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哲學與科學協作推進意識研究

哲學與科學協作推進意識研究

關於意識的哲學研究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焦點。圍繞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專家學者。

人類了解自己的重要前提

當今時代,科學研究雖有許多成就,但是對人類意識的了解程度還不夠深。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恆威認為,意識就是在你進入無夢深睡或處於深度麻醉和昏迷時會失去,而在你從這些狀態中恢復過來時又會重新擁有的「東西」,這是每個人都能親證的一個簡單而明確的狀態。正是這種狀態賦予生物一種主觀存在感或自我感。這種主觀感覺使得意識這種自然現象成為一個真正的「難問題」。儘管意識已經成為一個名正言順的科學主題,但它仍然拖著一條不短的哲學「尾巴」。從腦科學的研究角度看,研究意識的神經機制是一項科學事業。但是當我們考慮腦與意識的關係時,它又不可避免地關乎哲學。

「了解意識是人類了解自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王華平表示,了解意識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首先,我們還不能明確意識的概念,無法從概念層面去理解意識。其次,關於意識相關問題的任何回答都是開放的,還可以進一步追問。也就是說,給意識以任何一個解釋,都會產生一個解釋的鴻溝。所以,意識被認為是當代最有挑戰性的問題之一。但是,對於學術研究來說,越有挑戰性,就越應該去研究,也越值得研究。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徐英瑾提出,關於意識的研究橫跨了主觀和客觀兩個領域。因為現在認知科學以及哲學研究中的大多數人都預設物理主義立場,這屬於客觀領域的視角,而意識相對來說屬於主觀領域,所以如何在客觀領域和主觀領域之間搭橋就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關於意識的研究還涉及不同學科的交界問題。

澄清意識的明確定義

李恆威表示,全面的意識研究涉及四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如何在現象學上辨別意識的外延和澄清意識的內涵;第二,怎樣在形而上學上說明心與身—腦究竟是什麼關係;第三,如何在方法論上發展出體驗、觀察和檢測意識的有效方法;第四,怎樣在科學上說明意識現象背後的物理機制,包含共時的和演化的機制。對於完整的意識研究而言,沒有哪個孤立的層次是充分的。如果不能對心腦關係的本性給出一個恰當的形而上學說明,那麼無論是現象學方法還是科學方法都不可能在意識研究中獲得合法性,而且也不能真正理解意識的本性。

李恆威認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意識研究的不斷高漲的熱情來自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神經科學、物理學等諸多領域的研究者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廣泛而駁雜的共同體。在這一時期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充滿濃郁哲學韻味的研究議題。歸納起來,這些問題大致有:意識問題的實質是什麼,究竟什麼使意識成為科學中一個如此備受爭議的領域?意識的「難問題」,或意識與腦的形而上學關係是什麼?造成有意識心智與無意識心智差別的神經機理是什麼?從事意識研究會改變研究者的生活嗎?在這些問題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到這門新科學所包含的活力、創造性和進取精神。

未來,關於如何推進對意識的哲學研究進一步發展,徐英瑾表示,要澄清意識的明確定義,同時可以將關於意識的研究與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人工智慧可以為檢驗不同的理論提供一個平台。

在王華平看來,哲學與科學需要聯手,這是未來推進意識研究的重要途徑。我們需要藉助於經驗科學來尋找意識研究的案例,但同時意識研究又離不開哲學,特別是傳統意義上的哲學概念分析。學界在意識的概念層面還存在較大分歧,需要哲學來幫助澄清有關意識的概念問題,這是在科學層面開展意識研究的前提。因此,只有哲學與科學聯手才能在意識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關於2020年度浙江省社科聯社科普及課題評審結果的公示
牟宗三的浩然之氣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