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脾氣一衰,濕氣自來!治脾除濕,古人用四味葯打天下

脾氣一衰,濕氣自來!治脾除濕,古人用四味葯打天下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引用!)

本文理論依據:《醫方臨證指南》、《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現代方劑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咱們來和您聊聊,怎麼除痰濕。

說起來有意思——咱們現代人啊,被痰濕給嚇怕了。身體不舒服了,首先一個就想到是不是有「痰濕」。最典型的,就是一個人身材胖了,這個時候就有人會猜測,嗯,這個人有痰濕了,有濕氣了。

實際上是這樣嗎?絕對不是,有痰濕的人,可不僅僅是胖子。瘦人也會有痰濕。痰濕,是中醫語境下人體內津液代謝異常的產物。它可以滯留在臟腑、經絡、肢體等等多個部位。它所帶來的影響是千變萬化的。按照痰濕的臨床表現,可以分為寒痰、熱痰、濕痰、燥痰以及風痰等。

所以,我們不要把痰濕想得簡單了。作為一個中醫人,如果真能把痰濕病給治明白了,那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痰濕不好除。為了去除痰濕,中醫有好多辦法。今天我給你講的,就是中醫除濕辦法中的一個,叫做燥濕化痰。我們說燥濕化痰裡面的代表方劑,這就是二陳湯。您記住了,這個二陳湯,是針對我們現代人的除濕良方,現實意義很大,作用人群很廣泛。

具體說這個方子之前啊,我們先來看看這樣一種體內痰濕癥候。

第一個,平時愛咳嗽,痰多,痰色是白的,量挺大,而且容易咳出來。不像有的人,根本咳不出來。

第二個,常常感覺噁心,欲嘔,食欲不振。

第三個,常常感覺胸膈部位比較脹滿,肚子脹,不舒服。

第四個,肢體比較困重,四肢似乎無力。

第五個,頭暈,或者心悸。說白了,就是腦袋經常暈乎一下,或者心頭常覺跳動、慌亂。

第六個,舌苔白而膩。

現在,您看看自己,或者看看您身邊的人,是不是有這樣的狀態呢?告訴您,這樣的人很多。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高脂血症患者、慢性胃炎患者、慢性咽炎患者,脂肪肝患者、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高脂血症患者,乃至一些陽痿患者等,都可能有這方面的體現。不用說,這些疾病的產生,都可能和痰濕有關係。

這些癥狀怎麼來的?痰濕上泛於肺,於是多痰,痰量大而色白。痰濕阻遏中焦,導致胃氣上逆,所以噁心、想吐,食慾不好。中焦氣滯,所以腹脹。痰濕充溢四肢,脾不能主四肢肌肉,所以我們就乏力,肢體困重。痰濕上泛頭部,阻遏清陽,或者水氣凌心,故而我們就頭暈、迷糊、心悸。

這個,您記住,就是濕痰證了。它的形成,和脾虛失運、脾陽不足有關係。我們現代人,飲食無度,生活不規律,容易傷脾氣,損脾陽。因此我說,這個證,和我們現代人的關係最密切。

這個時候怎麼辦啊?醫家往往用二陳湯。方見——

半夏、橘紅各15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這是主要的四味葯。服用的時候,有一點小小的加工,就是投生薑7片,烏梅1枚,水煎服。

這裡面是怎麼個學問呢?首先,既然是濕痰,那就得燥濕化痰。你看,地面上有水,我們得用乾的抹布去擦,這樣擦能擦掉。這個干抹布,其實就類似性燥的藥物。半夏,辛溫而燥,故而它就可以除濕。同時,半夏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不降導致的噁心欲嘔有治療作用。可是,光用半夏是不行。怎麼辦啊?得給它找幫手。比如說橘紅。它一方面,性燥,符合燥濕化痰的要求,另一方面,它行氣啊。行氣,就能化痰。就好比晾在外面的衣服,只有風吹過來,它才幹的快。所以,橘紅在這裡還負責行氣化痰。半夏的另一個幫手,是茯苓。茯苓甘淡滲利,可以利水。它通過利水的方式,把水濕化散掉。就好比一個水池,它把底部打開了一個窟窿,水順著窟窿往下流,水池不久幹了嗎?茯苓,其實幹的就是這麼一件事。

煎服的時候,加入生薑和烏梅。這裡又有一些學問了。生薑,一方面可以除濕,一方面能降逆止嘔,這就幫助半夏來發揮作用了。另外,烏梅做啥用啊?烏梅是收斂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把痰濕收斂一下,然後再除掉它們。這就好比說抓壞蛋,把歹徒聚集到一起,然後一網打盡。這就比他們分散開,然後分頭去抓捕要方便得多。

所以你看,這個二陳湯來化痰除濕,是不是挺有意思啊?它用了辛溫燥濕、利水除濕、行氣除濕、斂邪除濕四招。有人問,此方為何叫二陳湯?原因是,裡面的橘紅和半夏,都是越陳越好,保存的時間越長藥效越好,故而叫做二陳湯。這個方子對於濕痰證是很好用的。再把主治癥候說一下:咳嗽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頭暈心悸。舌苔白滑而膩。普通讀者必須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借鑒應用。

好了。關於除痰濕這件事,今天我先給你講這麼多。還有別的內容,我們以後慢慢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濁氣泄於眉頭!此穴藏在眉毛里,吹空調後要掐按
患上肝癌的人,身上兩個地方會有「白點」!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