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莊子:教你兩個不生氣的大智慧,誰看誰快樂莊子智慧

莊子:教你兩個不生氣的大智慧,誰看誰快樂莊子智慧

從前有一隻青蛙,它自小就生活在井底。

有一天,它在井邊碰上了一隻大海龜。青蛙就對海龜誇口道:「你看,我在這裡生活多自由自在啊!

我就是這井底的主人,那些蝦米和蝌蚪,哪有我這麼逍遙。

海龜微微一笑,對青蛙說:「你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來丈,住在那裡,才是真正的自由!

井底的青蛙聽到這番話,吃驚地看著海龜,良久說不出一句話。

眼界越狹隘,眼中的世界也就越有限。【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生氣,是因為格局太小

莊子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就是說,每天只是在斤斤計較的人,永遠看不到這個世界的寬廣和美麗。

當一個普通人正在為了對方的一個眼神或是一句話大吵大鬧的時候,優秀的人卻在和自己的人生價值較勁。

馬雲創建阿里巴巴之前,也不過是個很平凡的英語老師。

在大多數人看來,一個師範學院畢業的男生走上社會之後可以找到一份對口的工作,這聽上去也是不錯的人生。

但是在接觸到互聯網經濟之後,馬雲還是毅然決然地走了創業這條路,當時互聯網的普及遠不如今天,很多人都認為他的想法不切實際。

儘管如此,馬雲還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最終創建了阿里巴巴,成就了一番事業。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眼界。

一個人的格局太小,待人接物就會覺得處處不如意,事事不順眼;而擁有大格局的人,他看到的是更加長遠的利益。

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易之處,不被別人理解,其實很正常!

在生活中,幾乎是每一個人都曾被誤會過:

丈夫認為妻子的生活清閑懶散,卻不知妻子咬緊牙關兼顧著自己的工作和家中的雞毛蒜皮,每天下班就等於加班。

兒女認為父母總把自己小時候做的傻事說出來很丟臉,殊不知父母只是太孤獨,他們想和自己的孩子多說幾句話,話題卻只剩下了回憶一種。

在觀眾眼中,一個名人風光無二。卻沒人關注他生活在一個稍有不慎都會遭遇網路暴力,幾乎沒有隱私的環境中壓力到底有多大。

凡事都往寬里想一想,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氣好生的?

《論語》裡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為何那些被稱為「君子」的人,能夠在面對誤解的時候做到寵辱不驚呢?

這不是因為他們不介意自己被冒犯,而是他們看穿了一個普遍的真理:

我們的世界別人不懂,別人的世界我們也不懂。

如果我們可以學會換位思考,知道別人想要明白我們的感受其實也很難的話,心中的憤怒就會減少一半。

不再讓別人的態度影響到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的開始。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是消除誤解和怒氣的良方。

在外科手術中,有一樣東西叫做無影燈,其實構造也很簡單,只是將燈圍成一圈。

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燈光從左上角照射過來,自然就會在右下角產生一個影子。

但是如果在右上角還有一個燈,這個影子就會變淡。如果周圍都有燈光環繞,四周的影子也就都不存在了。

《心經》中告誡世人:「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心中缺少光明,生活自然充滿陰影。

到底是什麼東西蒙蔽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的心中籠罩著陰影呢?我想,這障礙物就是偏見。

只從一個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人很容易就會陷入不全面的判斷中。

當我們批判任何事物的時候不妨想想:有沒有可能,是我自己考慮得不夠全面呢?我是不是落入了「小知」的局限呢?【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莊子》在「小知不及大知」的理論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猜想: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意識地告訴自己,和格局更大的人比起來,我們很可能還處在偏見中。

那些因為偏見而產生的驕傲、憤怒、懷疑、不滿、妒嫉等情緒,不過是我們自己心中的陰影。

糟糕的情緒並不是全部來自糟糕的習慣,還可以來自淺薄的修養和未啟蒙的智慧。

到底什麼才是智慧呢?《莊子》所說的智慧就是「大知」,是指一個人可以打破視角和立場的局限,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發現,今天的自己變得更加開明,開始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前的脾氣都變成了從容的笑容,此時我們應該感到驕傲。

這樣的自己,已經開始擺脫小知的局限,走向大知了。

快樂,來自放過自己

莊子《逍遙遊》中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將人生修鍊到了極致的人,不用刻意追求功名和讚美,自己就是一道風景。

若是每天背負著「我必須被認為是有功勞的」「我必須被認為最有面子」這樣的思想枷鎖,我們的生活只會很累。

莊子《逍遙遊》的思想精髓,正是指引人們擺脫功利心的控制,找到自己心靈的自由。

《金剛經》中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世間萬物,本就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去執著的自我形象。

不要被內在的自我要求綁架,叫做「無我相」;

不要被別人的要求和評價綁架,叫「無人相」;

不要被大多數人嘴裡的輿論所綁架,人云亦云,迷失自我,叫「無眾生相」。

所以我們從《金剛經》中的箴言反觀《逍遙遊》,我們似乎可以領悟到,成人,其實也就像成佛一般。。

什麼叫「成佛」?法力無邊,千年不朽只是傳說,真正的「成佛」其實只是成為一個內心足夠強大,充滿智慧和勇氣的人。

當我們真正修成了一顆強大的心,那些給我們帶來苦惱的暗影,也就無處遁形。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們心中的抱怨,憤怒和不甘,其實恰巧就是因為我們有了人相、我相、眾生相和壽者相。

在莊子的思想觀念中,我們正是被美與丑,高位與地位,富裕與貧窮的固有觀念束縛了手腳,才會擁有著更好的物質條件,卻無法感到快樂。

我們的不幸福,通常只是來自心裡的習慣。

莊子的《逍遙遊》里講了很多故事,歸根到底,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

我們心中的不自由、不快樂,只是我們既定的習慣造就的。

在我們還不懂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感到恐懼的習慣,就像是當我們調皮的時候,大人會用:「不懂事的小朋友會被狼外婆吃掉」這樣的話嚇唬我們。

在當時,我們就認定了被狼外婆吃掉和調皮一樣,都是令人恐懼的事情。

後來我們長大了,知道了狼外婆只是一個虛擬的童話人物,不再怕她的時候,卻早已留下了害怕的習慣。

雖然我們自己是沒有感覺的,但是這種默默生長的恐懼感限制了我們的快樂。

有些朋友,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嚴格教育之下,總是被否定,被比較,他們會開始懷疑自己不配被關愛,別人總是比自己更優秀,因此感到焦慮。

再如一些長相出眾的孩子,他們的母親會認為兒女太帥、太漂亮會影響學習,就故意把孩子打扮的很土氣,並且一次次提醒他們好看不是資本。

等到這些孩子長大了,他們反而會輕視自己的帥氣或是美麗,認為自己就是不如別人,永遠做不好事情。

還有一些父母,不管家裡窮不窮,都會告訴孩子,我們家裡情況很不好,爸爸媽媽賺錢很不容易,你必須比別的小朋友更努力才能給家裡賺錢。

這樣的教育雖然能教會孩子珍惜財富和認真上進,但同時也會讓這個孩子一輩子都不相信,自己也可以很優秀,並不是天生低人一等的。

更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自己很害怕、習慣性的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習慣性的認為自己會被歧視、習慣性的認為自己比別人矮一頭。

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礙,它們阻礙我們客觀正確的認識自己,切斷我們迎接幸福的勇氣。

我們也不需要因此怨恨父母,因為父母也是凡人,他們也這樣過來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無法察覺的隱痛。

所以,我們才會認為人生是一場漫長的修行,修的正是這顆心。

所以,莊子才會寫下《逍遙遊》,去探究人生真正的快樂和自由。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黑暗的角落,我們需要的只是走出來。

有所覺察,就是奔向自由的開始。

當我們知道了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障礙的同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對自己內心的弱點有所覺察。

當我們覺察到造成自己不快樂、不幸福的原因是什麼的時候,就要有意的告訴自己,是時候該走出來了。

在每天入睡之前,我們不妨去做一個練習。我們不妨想像自己躺在一片柔軟的白雲上,安靜地判斷出,今天讓你不舒服的究竟是什麼。

那個真正讓自己不舒服的原因,就是源自我們潛意識深處的恐懼,不要害怕,試著了解它。

當我們最終發現,這些不舒服的感覺只是源於另一種執念,也就不會對引起這種不適的人或者事物感到憤怒了。

至於那個水落石出的秘密,我們也不需要告訴別人,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究竟是在和什麼作鬥爭。

原始人類正是戰勝了動物,才吃到了肉食,大腦得以發育才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文明的物種,習慣性地對抗,是我們成長本能的一部分。

這種習慣讓人類在原始時期得到了發展,但是它也讓我們更加看重鬥爭,而不是愛和理解。

它讓我們在感覺自己沒有被認可的時候首先想到了樹敵和爭吵,而不是換位思考。

它讓我們不快樂,讓我們總是在過去的種種不甘心中活著....

所以孔子說仁者無敵,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仁愛之人就能戰無不勝,而是提示我們,真正接近逍遙之道的人,更加喜歡包容和理解,而非與人為敵。

這一切都來自於我們對事情真相的洞察和理解。

一切讓我們輾轉難眠的痛苦,都和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對抗有關,我們應當找到它,了解它,解開它,放下它。

最近在網上,很多人喜歡說:「逃避雖然可恥,但卻有用。」其實,這句話是沒有道理的。

逃避只是將問題後置了,不僅可恥,並且還很無用!

當你和自己達成和解,做了一場不亞於破繭成蝶的美夢之後,你會在第二天早上發現自己就像是重獲新生一樣,心中充滿希望。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佛說: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早課第122期
遠離那些消耗你的人,越早越好曾國藩第17集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