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對韓國半導體出口管製造成雙輸局面

日本對韓國半導體出口管製造成雙輸局面

日韓都以貿易立國,「半導體摩擦」不會無限擴大,不排除日本在參議院選舉後適度緩和對韓姿態,但摩擦不會簡單平息,兩國關係短期難有重大改善。日韓關係僵局不僅衝擊全球價值鏈,而且會阻滯東北亞區域合作。

二十國集團(G20)大阪峰會剛剛落幕,日本即宣布對向韓國出口的「氟聚醯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三種半導體關鍵原材料製品實施出口管制,並將韓國從出口對象國「白名單」中剔除。這一輪「半導體摩擦」反映了日韓矛盾的尖銳化,短期難以平息,不僅對全球價值鏈造成衝擊,而且會對東北亞地區穩定與合作造成直接傷害。

政治因素是「半導體摩擦」推手

目前,半導體已經成為韓國的支柱產業。20世紀70年代以來,韓國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重點扶持半導體產業,包括從歐美日引入先進生產技術,並由此形成日韓在相關科技產業領域的密切合作與深度融合發展格局。90年代後,日本半導體產品的世界市場份額逐漸被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取代,但仍處於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特別是在半導體原材料、製造裝備等方面始終處於領先地位。以上述三種關鍵原材料為例,日本產能佔據了世界的90%。處於產業鏈中游的韓國雖然具有較高的產業國際競爭力,但對日本存在深度依賴,需要從日本進口原材料和設備以維持生產。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統計數據,今年1—5月,韓國企業從日本進口上述三種材料達1.4億美元,依賴度分別達到91.9%、46.3%和93.7%。

日本宣稱對韓實施出口管制是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認為對韓出口的相關材料可能被用於製造生化武器等有損日本國家安全的軍事目的,為此需要加強出口審查。日方還公布了總計156件「韓國違法出口半導體原材料」的案例。但實際上,促使日本決意對韓國動手的主要是政治因素。2017年文在寅總統執政後推翻了韓日「慰安婦協議」;韓國最高法院就戰時勞工索賠案判決日方敗訴,扣押日本企業在韓資產以作為對勞工及其家屬的補償;兩國關係一路下滑。日本國內對韓不滿情緒持續發酵,推動安倍內閣以經濟手段解決政治問題,以迫使韓方就範。

日方宣布實施管制的時機選擇,凸顯了此舉的國內政治目的。7月下旬日本舉行參議院定期選舉,經濟民生是選民關注的焦點,也是影響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選情的關鍵。但從近期情況看,今年前兩個季度拉動日本經濟的三駕馬車中,企業設備投資、消費相繼顯現疲態;在美聯儲降息預期下,日元開始進入升值通道;10月計劃實施的消費稅增稅將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加上中美貿易摩擦,日本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增加,這一輪上升周期很可能提前結束。此前日本國內一度傳言安倍首相考慮提前解散眾議院,與參議院舉行同日選舉,也從側面印證了日本官方對近中期經濟走勢的悲觀預期。在此背景下,對韓顯示強硬可以轉移選民視線,迎合「厭韓」情緒,提高選舉勝算。

折射日韓深層矛盾及地區形勢變化

日本對韓國示強是新形勢下兩國深層次矛盾持續激化的結果,帶有一定的必然性。日韓雙方積怨由來已久: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後,日本對朝鮮半島進行了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1965年兩國簽署《日韓基本條約》、實現邦交正常化後,圍繞歷史、海上領土爭端的分歧和對立從未中斷。冷戰結束後東西方關係緩和使美國對其盟友約束力漸漸下降,日韓矛盾進一步凸顯,圍繞突出敏感問題的矛盾分歧愈演愈烈。在民間索賠問題上,日方認為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已經解決了所有賠償問題。安倍在宣布對韓出口管制後對媒體表示,此事關乎「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約定」。言下之意,是指責韓方沒有遵守作為「國家間約定」。韓國左派政治勢力則認為「請求權協定」解決的只是國家賠償,對民間索賠持支持立場。日韓國家矛盾還與韓國國內矛盾相互交織。代表韓國保守派勢力的朴槿惠政府與日方簽署「慰安婦協議」、《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後,國內形成政治反彈,進而推動文在寅政府後續調整對日政策。韓國現政府在慰安婦、勞工索賠問題上對日態度強硬,贏得了民眾支持。

日韓矛盾的發展演化還生動地體現在兩國官方文件的「互懟」模式上。韓國在2014年至2016年將日本定位為「擁有共同價值觀的重要鄰國」,但2017年版《外交白皮書》刪除了相關表述。2018年版《國防白皮書》也刪除了以往「韓日兩國共有自由民主主義和市場經濟基本價值」的表述。與此相對應,2018年版日本《外交藍皮書》刪除了視韓國為「共同享有戰略利益的重要鄰國」中「重要鄰國」一詞。2019年版《外交藍皮書》更進一步,刪除了2016年、2017年版「在相互信賴的基礎上,發展志向於未來新時代的兩國關係」的表述,認為日韓關係「處於非常嚴峻的狀況」;在爭議島嶼「竹島」(韓國稱「獨島」)問題上,新添「韓國非法佔據」的表述,強烈抗議韓國在其周邊進行軍事訓練;首次以專題形式記述被征韓國人勞工問題,就「慰安婦」問題作了兩頁的特別說明。

此外,在2018年以來東北亞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動中,日韓兩國漸行漸遠,對朝政策分歧加大。韓方努力通過改善韓朝關係實現南北「和平共存」與「共同繁榮」,安倍內閣則一直以朝鮮核導問題為抓手,借「朝鮮威脅」推動日本安全戰略轉型,借「綁架問題」凝聚國內民族主義向心力。面對韓朝、美朝關係的緩和,日本堅持通過「極限施壓」迫使朝鮮接受「徹底、不可逆且可驗證的棄核」。在日方看來,文在寅政府的對朝政策無疑對日本對朝政策產生了巨大「沖銷」作用。日本在朝鮮半島和平進程中被邊緣化,周邊外交受挫,地區處境孤立,由此對韓生出無法名狀的怨懟情緒。

日本出口管制勢必傷及自身

日本出口管制措施對韓國無疑具有強大的殺傷力,一旦管制長期化,韓國半導體產業勢必受到嚴重衝擊。目前韓國同類原材料的庫存量大約可維持1個月,成品庫存量可維持3個月,二者相加最長不過4個月。這意味著只要日方拒絕放寬管制,4個月後韓國企業庫存就會「彈盡糧絕」,半導體產業面臨迅速陷入癱瘓的風險。日本雖佔據了上風,但從長遠、深層看同樣損失不小。韓國是日本第三大貿易夥伴,兩國經貿相互依存,日本對韓管制勢必傷及自身。

首先,管制措施將對生產相關原材料的日本企業造成衝擊,加重其成本負擔及降低設備投資預期,致使內需和出口同步受損。而且,在全球價值鏈體系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日本高科技企業所需的零部件不僅來自日本國內,也需要從韓國進口半導體晶元及電子顯示屏,韓國企業電子零部件生產受阻,也會造成日本企業採購困難。

其次,於日本地區處境和國際信譽有損。日韓關係雪上加霜,日朝關係更將延續冰封期。日本借口遵守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朝鮮決議對韓實施出口管制,認為韓國使用相關材料製造的產品可能進入了朝鮮。隨後,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連續發表社論,譴責日本「加大對南朝鮮的經濟施壓」,「踐踏我們民族的利益」,是朝鮮民族的「千年宿敵」。日朝實現日方所建議的兩國領導人「無條件會談」的前景變得更加遙遠。對韓示強還使日本近年來著力塑造的「自由貿易旗手」形象減分不少。日方辯稱這次的措施只是取消對韓國同類產品的出口優惠待遇,不在世貿組織法管轄範圍內,但日本作為東道主剛剛推動G20峰會發表《大阪宣言》,與各國一道表示將維護多邊機制、堅持自貿原則,轉臉即採取單方面出口管制措施,很難避免國際輿論的不利影響。

波及東北亞地區和解合作

日韓都以貿易立國,「半導體摩擦」不會無限擴大,不排除日本在參議院選舉後適度緩和對韓姿態,但摩擦不會簡單平息,兩國關係短期難有重大改善。原因一是日韓矛盾以民族情緒對立為背景,涉及歷史恩怨、領土爭端、國家及地區政策方向,盤根錯節,不易解決。二是美國無意介入。奧巴馬時期美國曾竭力調停日韓關係,推動建立「美日韓三邊同盟」。2014年3月,奧巴馬總統在海牙核安全峰會期間直接介入日韓關係,撮合兩國領導人在美國使館實現各自執政以來的首次會面。日韓2015年簽訂「慰安婦協議」、2016年簽訂《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但特朗普政府奉行單邊主義原則,將半島政策重心置於北方,視日韓摩擦為「杯中風暴」,對居間調停興趣索然。

日韓關係僵局不僅衝擊全球價值鏈,而且會阻滯東北亞區域合作。中日韓三國經濟總量佔世界比重已超過23%,與美國相當,但東亞區域內貿易佔比偏低。2002年中國提出中日韓自貿區構想,2013年以來共進行了15輪談判,但因政治原因幾度擱淺。2018年談判出現轉機,三方同意加速進程,力爭達成「全面、高水平、互惠且具有自身價值的自由貿易協定」。大阪峰會期間,中日領導人達成十點共識,其中包括「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積極引領區域一體化,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加快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年內力爭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但若日韓關係長期惡化,勢必影響東北亞地區和諧穩定,進而殃及中日韓談判,導致實現簽署自貿協定目標的延宕。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權力控制感與責任感:文化建構的差異
加快推進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學科體系建設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