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夏天的尾巴,記錄豫章城的夏日
研究生擬錄取之後在京津冀臨時工作,溜達了一個月回昌之後繼續找了份自媒體,做著自己喜歡的選題,趕在最夏天的日子用鏡頭記錄南昌——這個待了二十五年的地方。在真要快離開的時候,竟然認真的把想拍的地方全部拍了個遍,想來算是圓滿了。
從小被大伯熏陶江右文化,將關於古洪州府的順口溜記了個遍,真到大了發現本地自媒體,包括自己城市的宣傳口都未曾去探究自己2200年的豫章文化,也似乎從未覺得應該去挖掘,似乎只要提及南昌,用一個紅色文化概括就完事兒了。好在海昏侯的覺醒,讓這個三線省會小城突然又有那麼一段時間重回了一次大眾視野。其實,除了路人皆知的滕王江閣,這座城市,還有不少屬於Ta的底蘊。
西山積翠這個當年的豫章十景之一,在紅谷灘崛起之後似乎想要在一睹西山梅嶺的綠意,只能親自驅車去趟灣里,吸一口負離子爆表的新鮮空氣了。
老四坡是爬不膩的南昌人的周末限定,雷公壇的梅嶺景色,應該就是古人那時筆下的「翠畢萬疊蒼崖深」了吧。
江農的學生永遠不會陌生在先驌樓上看梅嶺的場景。我很享受那一瞬的綠意,這是屬於夏天的江農限定,小時候在梅嶺腳下烤紅薯的故事大概也只能說給後代聽了。
關於昌北的記憶大概全都源自母校,畢竟,不是所有的南昌人都願意過江的。小時候認為的南昌城很小,小到過了江就似乎不是南昌了。長大後出去的城市多了,還是認為南昌城很小,才逛了幾個小時就不小心出了城。
做了一期選題,是豫章十景。按照古籍把原址都跑了個遍,算是圓了自己大學時候的想法,每個景都拍了照每個景都有構思那時候的古豫章又該是如何繁華。「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徐孺子,在南昌有個專門紀念他的公園,而這就是孺子亭。垂柳很美,孺子亭也依舊。
我喜歡老城區,八一公園作為清代貢院,這個幾乎每個南昌人小時候都會來的公園,承載了太多人的成長回憶。我的第一次落水,也是在東湖,那時候把是旱鴨子的父親急死了。喝了幾口東湖水,被人撈上來了。百花洲在這傳承了千年,八一公園也會在這陪伴每一代在此成長的後生。
那個走太多次的南昌大橋,和南昌的地標建築摩天輪,在高處看也是不一樣的風景。這段贛江夜景最佳的觀賞地點,每晚都會在江對岸的秋水廣場聚集一大批人。
原來不曾覺得秋水廣場的噴泉到底有多壯觀,但直到走過這麼多城市,才明白南昌的贛江夜景也算數一數二,才明白秋水廣場的噴泉本就名副其實。
二號線的貫通,讓南昌城總算有了像樣的交通規模,回家的路,似乎也更近了。
軍運會的火炬從這點燃,抬頭偶然看到「南昌第一棒」的標語,雙關的修飾讓人喜悅,他就是所有南昌人心中的第一棒啊!儘管這座城市和隔壁省會還差的太遠。
那些屬於這座城市的夏日限定,比如午後圍坐在石碓上的大爺大媽,沒事嘮嘮家常,在這個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和對方講述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一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瓦罐湯,是所有南昌人的早餐心頭好。原以為全國都有,但出了南昌,再想找到一口肉餅湯喝拌粉的味道,沒想到會那麼難。直到前幾天在莆田看到了遍地的「南昌瓦罐湯」,那種突然的親切感,讓自己對這座城市莫名多了幾分好感。
夜裡的八一廣場是不一樣的——寂靜深邃。從這打響的第一槍,如今似乎快被人遺忘了。
小時候不知道什麼是「霾」,直到這幾年天氣預報才有了這個詞。好在大部分的天氣,這座城市回饋的都是藍天白雲,只不過,「火爐」的威力卻從未在夏天減少。
龍沙夕照這個景,在夕陽的時候我大概真的能體會到了。贛江大橋的知名度不如八一和南昌,但他是贛江上最早的火車公路兩用橋,是北下回南昌的必經之路。如果不是特意來取景也未曾發現,這一段的江景,原來也這般好看。
最後,用滕王閣結尾吧。這個看了二十五年的滕王高閣,經歷了多達20餘次致命性毀壞,至今仍然在贛江畔屹立,並時刻想著恢復昔日的榮光。這個夏天,我是滿足的。
※蘋果發布 iOS 13 第三個公測版
※7499 元起,小米遊戲本 2019 款發布;捷豹確認下一代 XJ 將帶來純電動版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