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圍棋期盤走向生產車間的AI雲智能,美好的故事變得廉價而高效
隨著5G時代到來,很多技術領域被激活,新的產業機會、新的勢力版圖、新的遊戲規則正在加速生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跳躍性,也讓從業者熱衷於「環道超車」,尋找新的「風口」、賽道。
雲計算升級新賽道,來自兩種傳統力量的結合。第一種傳統力量,是人工智慧。第二種傳統力量,是傳統企業。對絕大多數非技術基因出身的企業而言,昂貴的算力和高門檻的開發,制約了人工智慧從圍棋期盤走向生產車間。華為雲中國區副總裁胡維琦認為,人工智慧正在賦予雲計算產業新的使命,而華為用能力通過雲讓人工智慧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
比如,中國一共只1萬名有資質的檢驗醫生,但是其實13億中國人大概需要10萬名醫生才能保障整個醫療體系的更好運轉。因此很多醫生現在都處於超負荷狀態,也間接帶來了誤檢率、誤報率。而通過人工智慧的方法,就可以輔助醫生,降低勞動強度,提升醫療質量。
像這樣的案例還有許多,或許正因為華為雲對於互聯網、點播直播、視頻監控、基因、汽車製造等產業的賦能,造就了一張亮眼的最新成績單:2019年6月,華為對外運營的雲服務及軟體單月收入同比2018年6月增長5.5倍,華為雲規模客戶數增長了33倍;截止2016年6月底,華為雲已在全球總計23個地理區域開放44個可用區,以提供雲服務。
華為這一推動力,背後的推動力則是來自於IC投資x ICT融合。計算Iaas服務,再到 PaaS、人工智慧應用等,背後都離不開底層晶元的支持,而華為在底層晶元的投資是非常巨大的,包括存儲晶元、網路晶元、計算機晶元、人工智慧晶元在內的十幾種晶元類型,這讓華為方案更具競爭力。
同時,華為還提供了一層ModelArts人工智慧開發平台,為不太懂人工智慧技術的小白用戶提供了成型的開發框架、底層的基礎演算法,幫助用戶去跨越技術鴻溝。基於用戶自身場景、用自己的數據,和華為的技術架構去開發AI應用,最終又將應用回饋平台,共享給更多人。
萬物互聯,則是另外一個雲的機遇。隨著工信部5G牌照的發放,2019也即成為中國5G發展元年。當更多的設備通過5G聯網,也就更需要懂網路的雲來支撐「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基於華為鯤鵬和昇騰系列晶元,華為雲能為「雲 AI 5G」提供更具性價比、多元化的算力。如今,美好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好戲即將登場。
TAG:數碼昔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