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者說:歐洲航海家的地圖,借鑒了這個中國人,西方:不可信
在十五世紀、十六世紀世界地理大發現的浪潮中,留下了許多航海家的身影,如麥哲倫、哥倫布、迪亞士等等,他們懷揣冒險的精神,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國王的資助下,帶領船隊開始全球航行,由此開啟了偉大的大航海時代。
這樣的論述是不是非常熟悉?在大多數西方人的眼中,世界地理大發現的功勞,自然應當記在麥哲倫等人的頭上,是他們達到和開闢了西方人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也極大促進了西班牙、荷蘭、葡萄牙、英國等國家在近代史上的強勢崛起歷程。
但,他們卻忘記了這樣的一個人,他就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鄭和雖然是太監出身,但志向遠大,做事沉穩。明成祖朱棣時期,「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朱棣以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為借口,派遣鄭和出使西洋,先後達七次之多,成就了一段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也彰顯了大明帝國的國威,促進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
更為偉大的是,在鄭和七次下西洋的過程中,他率人繪製了一副世界航海圖,名字叫做《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簡稱「鄭和航海圖」。這一寶圖繪製了船隊所經亞非各國的方位、航道遠近以及水深等信息,也標註了較為危險的礁石等區域,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圖集。
不過對於《鄭和航海圖》的偉大成就,西方學者一直選擇視而不見。後來一名名叫孟席斯的英國學者,在考察了麥哲倫、哥倫布等航海家走過的航線後,寫出了一本《1421:中國發現世界》,在這本書中,孟席斯堅稱,歐洲航海家的地理大發現,其實曾暗暗借鑒了《鄭和航海圖》,才有了他們偉大的航海壯舉。
孟席斯認為,首先從時間上看,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72年的時間;比麥哲倫環球航行早了將近一個世紀,這為後者全球航行時借鑒前者的地圖提供了時間上的可能。
其次從船隊規模上,當時的大明帝國,全球實力做強,這一點在鄭和船隊的規模上也得到了體現,鄭和船隊常規編製人員兩萬餘人,大小船隻二百餘艘,其中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一艘就可以容納上千人。
這樣的船隊規模,是麥哲倫、哥倫布等人所不能比擬的;同樣,龐大的船隊,在航海測繪上也更有實力,所繪製的地圖也更為精準,而哥倫布、麥哲倫沒有這樣的實力和經驗,他們只能借鑒鄭和的航海圖。
最後一個方面,鄭和船隊所到達的地區非常廣泛,期間也為當地人留下了一些航海資料,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西方航海家得到了一些鄭和的航海資料,成為了他們日後航行的基礎參考。
孟席斯的觀點,自然在西方社會引起了轟動,畢竟具有不小的顛覆性,也許隨著考古等史料的完善,會有更多的證據支持他的這一學術觀點。
※中國有個省,幾個帝王都說:必須先佔據這個省,才能取得天下
※學者說:中國在15世紀時就落後於英國,18世紀落後於整個西歐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