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精華在下半句,但很多人忽略了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精華在下半句,但很多人忽略了

現代社會有一些非常開明的父母,當別人家的父母都急著給兒女物色相親對象,趕著讓兒女結婚時,他們卻顯得特別淡定,好像半點不著急。如果別人問,他們就會笑著說:「哎!急也沒用,兒孫自有兒孫福!」

「兒孫自有兒孫福」既是一句俗語,也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就是說,子孫們自有他們的福分,長輩不必過度操勞﹑擔憂。但話又說回來了,父母愛護子女是血緣天性使然,不管孩子長到多大,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哪有不操心的道理呢?

現代很多子女,面對父母的操心干涉時,往往會感到很有壓力,或者很不耐煩,因此而產生的家庭矛盾不在少數。其實在這一方面,古人早就給出了經驗指導,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俗語背後的故事。

相傳在明朝時,泉州有個姓羅的秀才,他幾次考科舉都落榜,就很想把兒子培養成狀元。只是羅秀才經常在外面教書賺錢,沒顧上兒子的教育。有一次,他回家考兒子做對子的學問,兒子表現得十分差勁,羅秀才心灰意冷,感覺羅家出不了人才了。

於是,羅秀才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在外面流浪。十幾年後他回到泉州,竟然發現羅家張燈結綵,慶賀兒子考上了狀元。原來羅秀才走了之後,他的妻子改變了教育方式,兒子慢慢讀了很多書,最終出人頭地。羅秀才深深感覺到自己當初太衝動了,他在牆上寫了一首詩:

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斗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所以說,「兒孫自有兒孫福」的下半句,就是「莫為兒孫作馬牛」。我們常常聽到這麼一句話——下輩子做牛做馬報答你。其實父母對子女的付出,經常比做牛做馬還要辛苦,如果不是做過父母,恐怕很難體會那種矛盾的心理。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故事。宋朝的文學家蘇東坡,在兒子出生的時候曾經有感而發寫了一首《洗兒》詩,裡面有兩句是這麼說的:「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意思是,人家養孩子都盼著他聰明,可我卻被聰明誤了一生啊!我的孩子,只要他無災無難就好了。

蘇東坡是很有才華的,他曾經擔任過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但還是懷才不遇,經常被貶。經歷了許多事情後,蘇東坡最終醒悟過來,某些事是不能強求的,做父母的也不可能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安排好,何不瀟洒一些呢?

兒孫自己有本事的話,自然可以過得好,如果沒本事,就算你把他的一切都安排好,他也總能打破原有的狀況。其實身為父母,為兒女操心在所難免,但父母也需要為自己考慮!凡事不妨想開一些,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並不是單方面的無盡付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妻子臨死前,要求丈夫必須娶妹妹做繼室,丈夫照做後後悔不已
包拯為何會暴斃而亡?900年後墓葬出土,專家在遺骨中還原真相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