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喂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重點所在,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

俗語「喂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重點所在,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

在著名影視劇《亮劍》的小說原著中,大學畢業的趙剛對著窮苦出身的李雲龍說:「我在你的身上,感受到了農民所獨有的那一種樸素的智慧!」當然他隨後就被李雲龍給錘了一頓,但是趙剛所提出來的這一種「農民所獨有的智慧」確實蠻有意思。

智慧是來自於對過往實踐的經驗教訓,以及提煉升華,農民們大量的時間都投入在勞動生產生活當中,這就讓他們有著大量的實踐,自然也就能夠總結出很多實用的經驗,這便是趙剛口中「獨有的智慧」。但其實在廣大農村地區,這一些老祖宗們在漫長歲月中所總結出來的智慧,都已經以一種大白話的形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口耳相傳,這便是人們常說的俗語。

「喂狗別餵飽」便是這麼一句相當具有生活氣息的俗語,具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應該很容易就能夠理解,因為以前人們喂狗的時候,基本都是用家中的一些剩飯剩菜去喂狗,反正都已經是剩菜剩飯,那就全部都餵給狗了,但是這狗一旦吃飽了以後,它就會越來越難喂。

原本有紅薯給它吃就已經能夠滿足了,但是隨後就會想要吃白米飯,接著這個白米飯沒有肉湯都不吃,等到後來就是湯伴飯中必須要有肉片,等到後來就連米飯都不吃只吃肉了。要知道那個時候人們都只能夠偶爾吃肉,但是如果始終滿足這狗的要求,那到最後它的標準就會比人還高,並且還嫌棄主人家無法為它提供好的條件。

相信有過養狗經驗的人對此都不會陌生,這確實是從實踐中得來的真知灼見,但其實在這句俗語的後面,還有著下半句,那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是老祖宗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為人處世的智慧,這半句話就是「對人別太好」,這句話可能很少有人聽過,但是想必大家也會很有共鳴。

以前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說的是某個小女孩與父母吵架,於是毅然離家出走,跑到半夜已經是飢腸轆轆,但又身無分文,這個時候街邊一位賣餛飩的老大娘送了她一碗餛飩給她吃。她坐在街邊吃著餛飩,特別地感謝這位老大娘,想起自己的父母時又極其怨恨,認為父母過於狠心。

老大娘聽著她哭訴完了所有的話以後,靜靜地說:「我免費讓你吃一碗餛飩就讓你如此感激,那你有想過你的父母讓你吃過多少餛飩嗎?」正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對自己太好,所以就會近乎理所當然地認為所有的這些好都是父母應該做的,我們看那一些受到父母寵溺的孩子,往往心智成熟得比較晚一點,也有著這方面的原因。

父母兒女之間,尚且會因為父母對孩子太好而引發兒女的怨恨不平,何況是其他人呢?對待朋友對待陌生人也是一樣的,本來他對你沒有太多期待,認為能夠給他一碗飯吃就足夠感恩戴德了,但是你不但給了他一碗飯,而且還把他請到自己家中居住,拿最好的待遇,超出自己平日生活的規格去招待他。

那麼久而久之他就覺得你的家就是他的家,你的房子土地都應該與他共享甚至是直接全部給他,沒有給他就是你的無情無義,甚至哪天規格下降了也會引發怨恨不平之心。所以古人說「升米恩,斗米仇」,其實也蘊含著這麼一種意思,只是那個是由文化人總結出來的,不如「喂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這麼生動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佛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他曾是漢奸逃亡國外,兒子成總統後與中國斷交,如今面臨亡國危險
「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是為何?老祖宗的智慧,道盡現實人心

TAG:小佛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