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勝的告誡:犯不犯錯誤不要緊,關鍵是你在不在圈子裡

白勝的告誡:犯不犯錯誤不要緊,關鍵是你在不在圈子裡

作者:高志嶺

(陳寅恪與傅斯年)

讀《陳寅恪與傅斯年》前,對傅斯年先生知之甚少,只知其為蔣介石退守台灣後台灣大學的校長。讀此書後,方對此人一生之波瀾壯闊甚為震驚。這樣一位在中國近現代教育界、文化界、政治界均留下巨大影響的為人,頗有些自負的我竟如此無知,深感赧顏。

(一)國難不已,於亂局中創建歷史語言研究所,終成學術重鎮

初讀此書,是沖著陳寅恪先生去的,對這位「三百年才出一位」的國學大師,早就心嚮往之。讀畢,傅斯年先生的形象反倒越發高大清晰起來。實則,對於傅先生前半生的生平,我是有些微不以為然的。

他在海外遊學七年,學心理學,學理工科,學文史,雜則雜矣,卻未必精;學完歸國,更加悲劇,差一點從「海歸」變成了「海帶」,幸虧中山大學機緣巧合收容了他;在中山大學立足剛穩,又仗蔡元培、朱家驊、胡適等大人物之勢,無中生有弄出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其間為人做事的霸道之氣,讓人退避三舍。

(傅斯年在書房裡)

然而,正是在這看似潦倒的前半生之後,傅先生厚積薄發,不僅以其輾轉騰挪之能,無所畏懼之勇,在政要眼界之外,生生打造起史語所之規模,並以宏大之願景,真摯之感情,禮聘來陳寅恪、趙元任、李濟等一眾在學界已地位卓然的大家,使史語所甫一建立,即成為國人矚目的學術重鎮。

之後十數年,在傅先生籌謀策划下,史語所又接連投入到大內檔案整理、安陽殷墟發掘等學術活動中,取得了令海內外震驚的學術成就,不僅業績超然,更使漢學中心回歸中國。史語所的建立以及成績的取得,傅先生居功至偉。

國難不已,時局動蕩,史語所幾度搬遷。從偏安嶺南,到移師北平;從遭受日寇鐵蹄流徙西南,到避難蝸居長江古鎮李庄;從復原南京,到漂洋過海紮根孤島,史語所輾轉流離數十載,其間人事更迭,大師遠去,更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病無葯的人間慘境,唯傅先生幾十年悉心愛護,不離不棄,致史語所薪火相傳,基業長青,未覆滅在歷史塵埃中。

(傅斯年在殷墟發掘現場)

(二)渡海傳燈,於危難中執掌台灣大學,奠定巍巍學府

在蔣氏王朝在大陸行將潰敗之際,傅先生又臨危受命,舍家去國,赴台灣任台灣大學校長,以期振興這所台灣歷史上的第一所大學,為國民黨退守孤島後奠定高等教育的根基。當傅先生剛到任時,因台灣島民剛從日軍數十年的殖民統治中光復未久,與洶洶而來的大陸移民在思想、文化、風俗上迥異而矛盾斑駁,再加上土匪般的流氓政客混跡其間,鼓噪離間,可謂時局混亂,舉步維艱。

當此混沌困厄之際,傅先生再次施展其縱橫捭闔之才能,銳意圖強,延聘自大陸遷徙而來的學者為教授,制定對移民和土著都可接受的招生教學制度,蕩平流氓政客的惡意言論。短短兩年時間,不僅使台大風氣為之一新,學科門類日臻齊全,並為台大終至成為世界著名學府奠定堅實基礎。

然而傅先生在弘揚台大披肝瀝膽、嘔心瀝血,病魔卻也悄然附身。終於在執掌台大僅僅兩年之時,先生便懷揣事業未竟之憾猝然長逝。

當此際,台島內外,學者學生,長幼婦孺,無不痛哭哀號。人間失一奇才,國家失一棟樑,百姓失一楷模。

(三)史學巨擘,嫉惡如仇,痛罵群小真痛快

傅先生以史語所聲譽之隆,以台大校長地位之重,學界領袖之名,實至名歸。於個人學術,傅先生亦不遑多讓。

先生祖上為狀元府邸,書香傳世,家學淵源,北大讀書時即有名聲,學問為師生所公認,並曾有以學生而保下胡適教授職位的軼事。

北大畢業,先生赴歐,在英德法輾轉遊學七年,所學博雜,且得西方科學嚴謹的治學方法。尤其在德國柏林大學期間,與陳寅恪先生亦師亦友,此時精研歷史,學問及方法更上層樓。

歸國後,先生於繁雜的教學和俗務之外,於個人學術上亦有突破。其所著《周東封與殷遺民》,《夷夏東西說》等篇,以科學的方法,縝密的推理,大量的史料,詳細的論述中國上古時期地理、人群的形成、演變和發展,使中國上古先民漸漸走出神話傳說,而清晰、真實的顯現出來,使中國的文明真真切切的向上延伸。

隨後數年史語所的考古發現,也深深驗證了先生的推論。傅先生以其科學性、獨創性的學術論著,站到了學術的巔峰。在相關領域,是無可置疑的第一人。

於教育、學術之外,傅先生亦是一位嫉惡如仇、行俠仗義的俠者。當抗日烽煙籠罩神州,百姓顛沛流離之際,位居四大家族的孔祥熙、宋子文置軍民抗日、百姓疾苦於不顧,橫徵暴斂、魚肉百姓、私吞物資、截流軍需、中飽私囊,大發國難財、賣國財,並縱容家人家奴作惡多端。

對此,傅先生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先生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揭竿而起、搜羅證據、緊鑼密鼓、激揚文字,以亘古不變之真理,無懈可擊之言辭,振聾發聵之聲,攻伐奸佞,鞭笞宵小。

傅大炮之名,愈益昭彰。

大炮之名,雖然不雅,但裝填的彈藥是百姓疾苦聲,是抗日軍民同仇敵愾聲,是殺國賊聲,威力無匹且彈道精準。終於在隆隆炮聲中,孔宋家族相繼倒下。全國軍民為之一振,抗戰勝利也不無得此裨益。

《陳寅恪與傅斯年》一書,所記只先生一生之梗概。然讀來已為先生之性格激賞,為先生之精神振奮,為先生之氣節敬重。偉哉斯人,一代英魂雖遠,精神永存,激勵我中國之青年!

(傅斯年畫像)

【作者簡介】高志嶺,河北滄州人,喜歡文學,尤其對中國古典文學、儒學感興趣。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陶淵明其實是沉湎于海市蜃樓的理想中的可憐又可悲之人
一日殺三子,到底是什麼讓唐玄宗如此絕情?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