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吸百川,厚積薄發——橫山書院歷史學課程高級研修班第七課開課
橫山書院歷史學課程高級研修班(五期)第七課於2019年8月24日、25日兩日如期舉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編審、博士生導師李大龍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土司文化專業委員會執行主席、著名清史專家李世愉教授帶來兩日精彩課程。
8月24日,李大龍教授的課程《漢唐邊疆風雲——南北胡漢合作》在橫山書院班歌班訓中開始。
李大龍教授結合疆域地圖梳理了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脈絡。李大龍教授認為,從漢「大一統」到唐「大一統」,不僅僅是疆域擴大了,治理方式和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表現是唐朝以安北、單于、北庭、安西、安東、安南六個都護府有效管轄遼闊的邊疆地區,較漢代無論是管轄區域,還是管轄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語,而最主要的是形成了漢代郡縣區域之內「不可不臣」 的觀念,這一觀念主導了隋唐兩朝四個皇帝對高句麗發動的統一戰爭。
李大龍教授針對漢與匈奴關係展開講授。首先,他解釋了匈奴的含義。匈奴一詞,一是用於指稱族群,二是用於指稱游牧行國。接下來,李大龍教授講述了匈奴的生活習性,著重強調了匈奴明君冒頓單于的事迹,冒頓單于殺父即位、大敗東胡、白登兵圍劉邦、促成了漢匈和親稱「兄弟」、實現了草原「大一統」。在和親的初衷及漢匈奴文化衝突方面,李大龍教授總結了胡漢文化融合的一般表現,即約為兄弟、嫁公主、通關市以及文化交流。然而,也有和親的攪局者導致文化衝突,李大龍教授將他們總結為匈奴堅持原有習俗、與漢「爭長」、參與與漢使者的辯論。李大龍教授指出了匈奴的三個流向:進入中原地區、搖身一變稱為「鮮卑人」、西遷歐洲。
在講述了西漢與匈奴的關係之後,李大龍教授又針對五胡亂華展開講授。所謂「亂華」實際上是原有的政治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重塑,而「五胡」為重塑提供新的元素,這些元素來源於邊疆,尤其是草原。但是,歷史總是勝利者書寫的,「五胡」的努力不僅沒有被承認,反而在唐代的文獻中被扣上了一個「五胡亂華」的帽子,而魏晉「士人」對亂世的逃避則被罩上了很多的光環。
五胡為什麼沒有算入中國歷史?李大龍教授覺得因為他們不是勝利者。故而,他特意講了兩個內容,一是淝水之戰,一是「五胡」的族群觀。他認為,前秦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要解決東晉的襲擾,實現「混六合為一家」,以建立天下垂平、勁卒百萬、文武如林的基礎。但是這一目的並沒有達成共識,太子宏不同意,內部有叛將朱序。李大龍教授認為,苻堅的想法是開明的,唐代開國明君李世民說過,「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唐太宗的這一治邊思想就是直接受到了前秦苻堅的影響。
隋唐時期的中華大地存在著諸多的民族,也建立了很多的政權。如突厥、吐蕃、回紇、吐谷渾、高昌、薛延陀、契丹、南詔、黠嘎斯、高句麗、靺鞨等。這些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構成了隋唐兩朝的主要邊疆問題,但其中高句麗似乎是個特殊對象,早在王莽時期即是東北邊疆的一大問題,三國至北魏也是征討的對象,隋朝的滅亡多少也和隋煬帝的征討高句麗有關係。不過,經歷過隋末戰亂的唐太宗依然對高句麗兵戈相向,最終唐高宗將其滅亡。
就高句麗的特殊性,李教授專門講了高句麗政權。他認為高句麗政權一開始就誕生於西漢的郡縣區域內,最後它又回歸到了唐朝直接或半直接的統治之下,完成了一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個結局。從開始到結局來看,高句麗都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
課程結束後,李教授還留出了答疑時間,王一為、任曉劍等學員針對一天的課程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並總結了相應問題,李教授針對學員提出的問題作出了詳細精彩的解答,師生均熱情洋溢地投入切磋。8月24日的課程在意猶未盡的研討中結束。
8月25日,李世愉教授主講《教育與科舉》。首先,李世愉教授梳理了隋唐以來教育、科舉發展之路的線索。自隋唐始,中國進入了科舉時代,教育有了快速發展。隋代初步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學校教育體系。唐代的國子監是最高學府,又是中央官學的行政管理機構,它已經形成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從唐代始,官學佔了主導地位。宋代的文化教育普及廣泛,學校發達,有中央官學、地方官學、各地書院、鄉墅村校等。遼、金、元各朝,均有本民族的特點。明代開始推行「科舉必由學校」,把科舉與教育緊密聯繫在一起,大大促進了地方官學的發展。清代教育集歷代之大成,最突出的成就是在艱難曲折中完成了從傳統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轉型。
接下來,李世愉教授特別講授了清代的科舉制度。首先,清代科舉制度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央官學、旗學、宗學及府州縣學普及,社學、義學、書院快速發展。其次,建立了完善的教育體系,把教育推向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少數民族人才,讀書人口增多,書籍廣泛傳播,地方官以發展教育為己任。再次,扶植西南少數民族,西南少數民族的學額較優,入學較易,且專設少數民族入學名額(苗童、傜童)以及土司地區的優惠政策(土生),考試相對容易。有利也有弊端,科舉制度的弊端便是教育成為科舉之附庸,不注重科技人才的培養,不是完整的教育。
李世愉教授概括了清代科舉制度的特點。首先是分省取士,其次是發還落卷,它起到了監督考官、發現舞弊案、安撫落第者、充當路引的作用。三是搜落卷,搜落卷可以防止考官舞弊,避免考官疏漏,堵塞制度上的漏洞,平息輿論。四是禁止臨場條奏,不干擾士子備考,不給科場組織帶來麻煩。考場中也有特別的字型大小及筆色,通過筆色的不同確保科考的順利進行。此外,科舉考試中也有謊報年齡行為。
民族融合構成了漢唐的璀璨文化,科舉制度為人們提供了進階之路。橫山書院也要採擷漢唐魅力,汲取科舉精華,兼容並包,會八方之來客,集百家之精神,厚積薄發,繼往開來。
想法丨發現丨習慣丨人文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感悟生命
修學智慧
清心悅讀
TAG:北京橫山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