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用行政手段逼美企撤離中國純屬一廂情願

用行政手段逼美企撤離中國純屬一廂情願

針對美方將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中方近日不得不出台具體反制措施。對此,美方一些人下令美國公司立即撤出中國、尋找替代方案或回美國投資生產。這一言論違背市場經濟規律,遭到美國經濟界的普遍反對。

自中美經貿摩擦爆發以來,美國一些人不止一次地喊話,責令在華美企「儘早從中國搬離」。這是用行政手段行保護主義,不僅嚴重干涉美國企業的自由經營,也將對全球經濟秩序造成嚴重干擾和破壞。

當今世界各國基於不同經濟稟賦,早已通過市場配置和分工協作,形成穩定的全球價值鏈、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大網路。跨國企業基於市場經濟規律在全球配置資源,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它們不可能聽憑行政手段的指揮,讓往東就往東,讓往西就往西。正因此,美方一些人違背經濟規律的表態,遭到美國經濟界的普遍反對。

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近日發表聲明,強調「尋找替代來源是一個代價高昂且漫長的過程」,「美國零售商離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不現實的,在中國的業務使我們能夠接觸到中國客戶並開拓海外市場,這反過來又使我們能夠為美國工人、企業和消費者增加和帶來更多機遇。」美國全國商會也表示,美國企業在華投資有利於兩國人民,希望中美儘快重返談判桌。《華爾街日報》近日則指出:一些想放棄中國市場的全球製造商最終發現,越南等國無法與中國的條件相媲美,他們將生產基地完全從中國轉移出去是不可能的。

當前,中國經濟正轉向高質量發展,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價中的地位逐漸上升,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出現外遷,符合全球產業轉移的發展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常態現象。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中國吸引外資的綜合競爭力仍是其他經濟體難以比擬的。

首先,中國有近14 億人口的超級市場,有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群體,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力、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網路、全球最齊全的製造業門類等優勢相疊加,讓中國市場有獨特的稟賦和活力,給眾多跨國公司創造了豐厚利潤。2017年在華美資企業實際銷售收入約7000億美元,利潤超過500億美元。高盛公司2018年研究報告顯示,蘋果公司如果將生產與組裝全部移回美國,生產成本將增加37%。

其次,面對保護主義「逆風」,中方大幅降低外資准入門檻,推進服務業、金融業開放提速,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給外企吃下了「定心丸」。世界銀行報告稱,中國去年營商環境排名躍居全球第32位,成為進步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9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繼續提升,位居世界第14位。很難想像,一旦離開中國,不知全球還有哪家市場能給外企提供如此巨大的創富空間?

正因此,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連續三年下滑的背景下,中國今年前7個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超過2.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533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美國醫療器械巨頭賽默飛最近在中國蘇州高新區投資建設新的生產基地、美國水處理設備製造公司濱特爾今年在中國銷售和市場方面額外投資600萬美元……這些都釋放了美企看好中國市場的積極信號。

正如有識之士所指出的,美國製造業外流、貿易赤字高企的根源在於自身經濟結構痼疾。美方一些人動輒加征關稅、搞極限施壓,治不了美國經濟的病。美國老牌摩托車製造商哈雷戴維森公司不顧政治壓力,將部分生產轉移出美國等案例充分說明:關稅大棒逼退不了在華美企,反倒會逼著「美國製造」撤離美國,加劇美國產業空心化危險。這樣的結果,恐怕是美國一些人始料未及的。(國際銳評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國每年盜竊美國知識產權6000億美元」 的謠言是怎樣出籠的
德國偵探擬提供馬航MH17事件新資料 遭荷蘭拒絕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