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魯迅和胡適,同樣遭遇包辦婚姻,選擇不同,人生不同,各有得失

魯迅和胡適,同樣遭遇包辦婚姻,選擇不同,人生不同,各有得失

民國時許多文人才子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胡適和魯迅同樣也難以逃脫。

兩人都是遵從母親的命令走入包辦婚姻,然而結局卻天差地別。從某種角度來看,他們幾乎代表著當時包辦婚姻的兩種結果。

魯迅從始至終都沒有接受妻子,在遇到真愛許廣平以後,便丟下妻子,逃到廣闊的天地,和愛人相守在一起。

胡適也遇到過兩情相悅的女子,卻還是將自己的感情放下,選擇了母親定下的江冬秀,婚後也算過得美滿溫馨。

兩種婚姻,無關對錯,只不過是選擇的不同罷了。

一、魯迅:婚姻無法施捨

「清官難斷家務事」,對於婚姻,許多人都身不由己。

面對母親擅自做主定下的親事,恰逢父親剛去世,魯迅不願母親傷心,也只能懷著犧牲的心,無奈應下。

婚後,魯迅便將妻子作為「一件母親送給我的禮物」供養著。這個世人眼裡,封建禮教的「逆子貳臣」,明知此婚姻會是一場悲劇,卻還是十分平靜地接受了。

他對妻子朱安懷著一顆悲憫之心,認為:

「女性一方面本來也沒有罪,現在是做了舊習慣的犧牲。我們既然自覺著人類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們少的老的罪,又不能責備異性,也只好陪著做一世的犧牲,完結了四千年的舊帳。」

若說魯迅從來沒有打算接受妻子,其實也不盡然。他曾經對朱安提出兩個條件:放足和進學。但朱安並沒有做到,並因此徹底失了丈夫的心。

一個大文豪和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又怎會有什麼共同語言呢?

母親魯瑞不滿兒子的行為,質問兒媳有什麼不好的。魯迅只搖頭說道:「和她談不來。」當母親問「怎麼談不來」時,魯迅的回答是「和她談話沒味道」。

魯迅對妻子說的話,一日里也就三句。妻子叫起床,他答應「哼」,叫吃飯,也「哼」一聲。只有晚上妻子先睡,問關門與否時才應一聲「關」或是「不關」。

妻子抱怨:「老太太嫌棄我沒有兒子,大先生終年不同我講話,怎麼會生兒子呢?」

兩人的婚姻一直有名無實。

二、胡適:愛情來源感動

胡適的婚姻,和魯迅如出一轍。

他13歲時,母親便已選定了心儀的兒媳,江冬秀。出於孝心,他答應了。

和朱安一樣,她也是纏著小腳、大字不識的舊式女子。不同的是,江冬秀一輩子抓住了丈夫的心,甚至於後來胡適愛上了其它人,想要離婚也被她阻止了。

在美國留學期間,胡適也對未婚妻提出了放足和識字的要求。

江冬秀自然明白這一要求背後的意義。為此,她十分努力「放腳」,也開始了學習。

經過了一番努力和學習後,她的腳放大了許多,也可以閱讀和通信了。胡適知道能做到如此十分不容易,十分感動欣慰。

後來在日記里,他寫道:

「得冬秀一書,辭旨通暢,不知系渠自作,抑系他人所擬稿?書中言放足事已行數年,此大喜也。」

由此可見他溢於言表的喜悅之情。

因為這件事,胡適回國後便舉辦了婚禮。婚後的江冬秀,在丈夫的影響下,也慢慢向新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靠近。

江冬秀雖無法在學術上和丈夫有共同的對話,日常生活里的交流卻是平等的。加上她有著舊式女子的賢惠能幹,是標準的賢妻良母。

胡適的同鄉就曾說:

「江冬秀是一位相當爽朗的老太太,愛打麻將,燒得一手好吃的徽州菜,愛讀武俠小說。這一對老夫婦在紐約相依為命,實在看不出他們伉儷之間有絲毫不調合和不尋常之處。」

見過夫妻倆的人也說,江冬秀的確有「大使夫人」的風度。

三、選擇不同自有得失

兩段開頭相同的婚姻,卻因為中途人不同的選擇,駛向了不同的方向。

後來魯迅和自己的學生許廣平相愛,便決心逃離婚姻,拋棄了妻子。胡適也遇到了韋蓮司,一度鬧到了要和妻子離婚的地步,卻還是沒能成功。

面對丈夫的離開,朱安說:「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的。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

而江冬秀卻以死相逼,從此丈夫再也不敢提離婚二字。

魯迅從「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掙脫出來,去追尋自己的幸福。胡適則放棄自己愛情,回到家庭。

兩人的不同選擇,也有著不同的得失。

許廣平本身就是一位才女,婚後更是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一邊保持家務,幫助丈夫的抄錄出版等。無論是思想上還是工作上,對丈夫的幫助都很大。

婚後的近四百篇雜感中,「後九年中的所寫,比前九年多兩倍;而這後九年中,近三年所寫的字數,等於前六年。」

胡適談論過自己的創作高峰期,還是在讀書期間。

「那是我一生最閑暇的時期,也是我最努力寫作的時期。在那時期,我寫了約摸一百萬字的稿子。」

在《我們的雙生日(與冬秀書)》中,胡適表達了後期自己忙於著作,妻子卻總是邀約朋友到家裡打牌,對自己影響十分大。

魯迅去世後,許廣平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收集、整理、出版魯迅著作的工作之中。

夏志清曾不無感慨地說:

「魯迅去世才兩年,就有《魯迅全集》二十冊問世。而胡適去世十六年了,我們還看不到他的全集,這是說不過去的。」

或許這便是有得便有失的道理,不同的選擇,自然會有著不同的得失,只要從不後悔,當初的選擇便也是正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貝聿銘家族非名門女不娶,為的不是門當戶對,而是後代子孫成才
我國現代考古學的奠基者,北大清華多次邀請,卻是個落榜秀才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