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這一因素或許才是決定性的
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全國的使命,建立了強大的秦帝國,結束了數百年的戰國紛爭。很多人將秦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原因歸結為變法、招攬人才、強大軍事,這些確實是秦國崛起並完成統一的部分因素,但實際上這些因素在其他國家也都存在過,為何最後是秦國統一六國呢?
筆者認為其實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這一因素很重要——國君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戰國時期,國君的重要性是決定性的,很多國家都強勝過,但最終因為國君的原因走向衰敗。
1、戰國時期出現的明君主要有:魏國:魏文侯、魏武侯;楚國:楚悼王、楚威王;齊國:齊威王、齊宣王;韓國:韓昭侯;燕國:燕昭王;趙國:趙武靈王;秦國: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
2、秦國的情況:從上面我們可以從看出來,雖然各國都有明君,但秦國尤其多,從秦孝公繼位公元前361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221年,共140年時間裡秦國一共只有7位君主,而上述四位明君就在位合計133年,可以說保持了穩定性,雖然其中還有三位君主沒有什麼作為,甚至還引發國秦國內亂,但由於時間太短,未能夠對秦國根基進行影響。
3、六國的情況:而反觀六國,魏武侯時的魏國、齊宣王時的齊國、楚威王時的楚國、趙武靈王時的趙國都曾經勵精圖治,使國家成為當時最有實力的國家,但由於後代君主羸弱再加上在位時間長,比如楚懷王葬送了楚國、齊愍王葬送了齊國、魏惠文王葬送了魏國、趙孝成王葬送了趙國等,這些君主無一不是在位時間長、在國家極盛時期判斷錯誤,葬送了國家的命運,而其後代君主則更加無作為。
因此,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運氣成分也很重要,比如秦武王如果不舉鼎很可能也會和他弟弟一樣在位四五十年,而秦武王好勇鬥狠,很可能將使秦國疲於戰爭從而衰弱,但沒想到秦武王還沒來得及禍害秦國就舉鼎而死,此後的王位之爭很快平定,秦昭襄王繼位後在位56年,在位期間歷經五國伐齊、鄢郢之戰、長平之戰等擊敗了同時代崛起的大國,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
由此可見,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出了幾代明君而且在位時間都很長這一因素也很重要,而且很可能是決定性的因素。
※果然!土耳其發出威脅後,特朗普「服軟了」!
※為何說大國是沒有投降選項的?看看當年俄羅斯的遭遇
TAG:紫芝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