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戰功最大的軍,是國民黨起義部隊,陳明仁的舊部?
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繼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對外作戰。這一仗,共有9個陸軍軍參戰,分別是昆明軍區前指指揮的11軍、13軍、14軍;廣州軍區前指指揮的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戰後統計各軍戰績,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殲滅越軍人數最多的,既不是當年陳賡麾下的頭號主力部隊13軍,也不是在塔山阻擊戰中建立殊勛的41軍,也不是第一批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的42軍,而是戰前默默無聞的55軍。
55軍從2月17日至3月12日,在廣西憑祥當面擔負同登、諒山地區進攻作戰任務,經過24天的英勇奮戰,基本殲滅越軍3師12團、獨立205營、高祿縣獨立第8營以及4個公安屯;大部殲滅3師2團、141團、炮兵68團,公安12團;部分殲滅327師42團、150團、540團、炮兵120團,337師52團和北太省197團;共斃敵10843人,俘敵108人(被炸毀的同登鬼屯炮台、諒山二清洞三清洞,因為沒有辦法進去清點屍體,這部分戰績未予統計);取得了同登、諒山地區進攻戰鬥的輝煌勝利。
除了殲敵人數最多之外,55軍攻克越北重鎮諒山,從戰略上達成了威逼河內的態勢,在國際上造成的影響也最大。因此,說55軍在1979年立下的戰功最大,是毫無疑義的。最高統帥部對55軍的重大貢獻予以了高度肯定,戰後中央軍委授予該部7個單位、14名個人以榮譽稱號,這兩項數據都高居參戰各軍之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從軍師團到營連的各級殲敵紀錄,全部都是由55軍創造的。
55軍經過1979年之戰,成了全軍聞名的英雄部隊。一種之前就有的說法隨即廣泛流傳開來,說55軍是陳明仁的舊部,是國民黨軍起義部隊。這種說法究竟能不能站住腳呢?
作為軍事常識,我們知道,判斷一支部隊的組織沿革,決定性的標準只有一個,即領率機關的演變情況。1949年11月1日,陳明仁指揮的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正式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下轄52軍(214師、215師、216師)和53軍(217師、218、219師)。
1952年3月15日,中南軍區將21兵團機關改組為荊江水利工程司令部,參加荊江分洪工程建設。4月14日,中南軍區決定以原48軍的軍部、直屬隊及所屬144師、原49軍的145師和原21兵團部分直屬隊及所屬215師、219師合編,組建新的21兵團。
48軍軍部改組為新21兵團部,原48軍番號即行撤銷,144師按原建制歸新21兵團序列,番號不變。49軍145師與原21兵團的215師、219師合併,原145師番號即行撤銷。215師番號不變,該師的原3個團編成643、644兩個團,以145師的434團改組為645團。219師番號不變,以145師師部為219師師部,原219師的3個團合編為655團,145師的433團、435團改組為219師的656、657團。上述三個師合併之後,歸新21兵團序列。
月底,整編工作完成。新21兵團組成後,隸屬中南軍區領導。司令員由原21兵團司令員陳明仁擔任,政委由原48軍政委陳仁麟擔任,兵團部及直屬隊駐廣西桂林,144師駐湖南祁陽,215師駐廣西雒容,219師駐廣西柳州。
1952年11月1日,為了統一全國陸軍番號,21兵團番號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5軍。陳明仁繼續擔任軍長,政委陳仁麟調任海南軍區政委,中南軍區公安軍政委王振乾接任55軍政委。
根據以上組織沿革情況可知,55軍是由新21兵團改稱,而新21兵團是原48軍,那麼55軍最早的前身就是1948年11月改稱48軍的原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1縱隊,是真真正正的解放軍部隊,絕不是國民黨軍起義部隊。看到陳明仁為首任軍長,就認為55軍是陳明仁的舊部,這是典型的不明就裡的想當然。
1969年11月,215師脫離55軍建制,調歸福州軍區,改番號為87師,歸屬29軍序列。為了填補215師調離之後的空缺,55軍於12月又奉命組建了一個新師。
1970年1月,中央軍委重排全軍陸軍師番號,55軍下轄的144師、219師和新組建的師,依次改稱陸軍第163、164、165師,所屬各步兵團亦按順序改稱487團至495團。也就是說,1979年對越作戰的時候,55軍建制內,只有164師490團(即原219師655團)是起義部隊的延續。
在當時參戰的野戰軍中,真正算得上國民黨軍起義部隊的,是成都軍區50軍。而在該軍所屬各師中,也只有148師是起義部隊的延續,149師是原18軍52師,150師則是由成都軍區地方部隊組建的。
※孟良崮戰役,解放軍傷亡過萬,張靈甫的74師是怎麼打的?
※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參戰兵力,傷亡損耗知多少
TAG:南疆烽煙正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