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雲禪師:修行不是修理別人,是修養自己

白雲禪師:修行不是修理別人,是修養自己

所謂佛法,絕不是放在廟裡的那部《大藏經》,因為那部《大藏經》只是一大堆印刷品,跟《四庫全書》差不多。如果不去看它、認識它、理解它的內容,對你沒有一點好處。

佛法的本身,就是在世間的相對法里,去認識、了解、突破它。認識、了解、突破什麼?先對自己的「我」著手。

這些年我常對很多學佛的人講這麼一句不好聽的話:很多人學了一點點東西,就在修理別人,而不是修行自己。我們常看到有些懂得一點點佛教的人,看到對方有某些不好或錯誤,就說:「你看,你學佛,還這個樣子!」講的是別人的「我」,可是有沒有想過,當你看到、聽到別人的「我」有些問題時,有沒有反過來,看看自己的「我」有沒有同樣的問題?

所以,我常說學佛要透徹些,別動不動就修理別人。其實,我認為這還算不錯,為什麼?他還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最悲哀的是,有些學佛的人,面對其他學佛的人時,希望他們都是佛菩薩,不能有任何缺點,自己卻心甘情願做個凡夫眾生。你要求別人,希望別人好,希望他是佛、是菩薩,那自己又是什麼呢?

學佛的主體是自己,不是別人。以前有些家庭里的子女,要跟我出家,其父母會反對,甚至有的父母到寺院來對我說,他的兒子或者女兒,做人都做不好,還想作佛?不要以為他這句話說錯了,他說得很對,為什麼?人都做不好,怎麼能作佛、作菩薩?

做人,至少我們還有些公允的尺度,可依於那些範疇去做。可是作佛、作菩薩,不容許有自我。因此,談這個主題,「好好開拓自己」,就是在「我」上去培養。此種培養,是從身體的行為、言語的行為、思想意念的行為上去著手。以做人而言,人人都以為很了解自己,其實,人最不了解的人是自己。為什麼?

我們常看別人看得很清楚,輪到自己就犯迷糊了,比如有兩人在爭吵,如果你是第三者,很容易發現誰有理、誰沒理。我曾說,不管是學佛還是不學佛,為人要明辨是非,不要參與是非,明辨是非是一種修養,參與是非是出賣自己。為什麼這麼說?

別人在談是論非,已辯得不可開交,你和爭吵的兩人,本來沒有關係,你卻插上一腳,跟人家評理、去做「老大」,最後那兩人可能反過來對付你一個。為什麼?他們本來爭論的是「是非」,你參與的也是「是非」,你還是在「是非」的圈子裡。然而,如果你去明辨是非,就可以從這些辯論中學習。所以,明辨是非是學習,參與是非是出賣自己。

以佛法而言,沒有什麼「是非」。天底下以自我而言,只有一個「是」,沒有「非」。即使有的時候你認錯,並不表示承認你「非」,同樣還是以「是」作為你的理由。我們看兩個人爭論是非的時候,都說對方「非」,自己「是」,那表示在每個人的「我」裡面沒有「非」,只有「是」。只是每個人都強調自己是「是」,別人是「非」,這才有了是非的分別。如果你是第三者,從這上面去認識、了解,的確能學到很多。如果你參與,那是出賣自己。

可是,人往往很喜歡出賣自己。我常跟親近我的人說:「當你認為別人所顯現的是缺點,不要以為那剛好是你的優點。」

此話怎講?因為當你看到別人表現出的是缺點時,就已經認為自己的是優點了,為什麼?好像他有這個缺點,自己沒有。因此學習、修行中的人,當發現別人的缺點時,千萬不要表現自己的優點;當發現別人的優點,要好好檢討自己的缺點。

摘自白雲禪師《慢慢來,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任曉偉:我一直想以「新民主主義思想」為題,把這些年的相關研究做個總結
徐魯:安娜的鈴蘭花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