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只能養生,不能治病?了解此方後,你該閉嘴了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引用!)
本文理論依據:《醫方臨證指南》、《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近年來,隨著中醫養生熱潮的不斷興起,很多人對中醫養生這個概念,印象深刻。與此同時,卻出現另一種聲音,這就是,中醫只能是養生的,它治不了病。想要治病,還得靠西醫。
一時間,這類「中醫只能養生,不能治病」的陳詞濫調,甚囂塵上。
對此,作為一個中醫人,我,文君然,覺得不可思議。我覺得,說這樣話的人,一定沒有深入地了解過醫療。他所處的位置,一定是非醫療行業的角度。但是,如果不把這件事搞清楚,會讓這種思潮越來越厲害,最終影響中醫的健康發展。
先說一個我自己親身體驗的例子。
有那麼一段時間,好像是去年的夏天吧,我的腹部總有欲便之感,裡面談不上疼,也談不上多脹,但就是不舒服,一次跟著一次地想如廁,便溏。後來時日一長,竟然影響到正常工作和寫作了。我一看,這樣不行,到藥店買了參苓白朮散,一劑見效。
有人說了,你這是多大個病啊?小小的消化不良,用中醫治治也就行了。要是趕上生死存亡之際,中醫豈有用武之地?
現在,我再給你講個例子。
我剛上班的時候,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例,非常典型。患者是個男性,當時是65歲,有咳喘病歷史20年,到了冬天就特別嚴重,而且腰部以下有浮腫。入院的時候,是因為外感誘發,經過西醫綜合治療,病情越來越嚴重,診斷為肺心病心力衰竭。醫院立即要求中西醫結合會診。我陪我的老師就去了。
當時,見到這個患者,樣子真真有些嚇人。他端坐在那裡,面無表情,眼睛直勾勾往前看,急促地呼吸著,每一次呼吸都顯得痛苦而短促,同時滿頭冷汗,面色發暗,舌頭髮紫,四肢很涼。
這個時候,我的老師面色十分凝重,回頭告訴我:「你寫上,回陽救急湯」。
再後來,這名患者不分晝夜,頻頻服用回陽救急湯。大概是喝了3劑吧,有一天早晨,突然驚叫連連,像瘋了一樣,然後就吐出暗綠色的黏痰大概300毫升左右。然後,這人的冷汗就漸漸少了,可以平卧入睡了。再以後,用回陽救急湯做底子,做了一些加減,這個患者最後竟然安安穩穩地出院了。
這個病案,我到今天都印象深刻。後來我查了一些相關資料,發現類似的病案有很多。
這裡面,用了一個回陽救急湯。這個回陽救急湯,是怎麼起作用的呢?
回陽救急湯,是《傷寒六書》裡面的一張方子,現代的一般用法用量是,熟附子9克,乾薑6克,肉桂3克,人蔘6克,白朮9克,茯苓9克,陳皮6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3克,制半夏9克。水煎服,加入麝香0.1克沖服。
這方子,是一張溫里劑。能夠回陽固脫,益氣生脈。它治療的病症,是中醫裡面的寒邪直中三陰,即所謂真陽衰微之證。這個證,可謂是非常可怕的。此時人的陽氣馬上就要脫散了,體內布滿了陰寒之氣,距離離世不遠了。主要表現,就是四肢發涼、精神疲憊、神情淡漠、想睡覺沒精神、惡寒、腹痛吐泄、口不渴、渾身戰慄、口唇青紫、或者吐涎沫等等。總之,是陰寒布滿了太陰、厥陰、少陰三經的表現。
這個時候怎麼辦?得把陽氣拽回來!怎麼拽?就是用大辛大熱之劑,直補患者的元陽。這個時候,回陽救急湯就派上用場了。這裡面,熟附子、乾薑、人蔘、肉桂,用於滋補腎中之陽,即先天之本。人蔘、甘草、白朮、陳皮、茯苓、半夏,滋補脾陽,即後天之本。為了讓補進去的陽氣以最快的速度通行十二經脈,故而用麝香來辛散走竄、奪關斬將。但是,麝香畢竟太猛了,容易管不住。怎麼辦?加入五味子,主收斂,可以在一邊管著麝香。這就是最基本的方義解讀了。
回到前面我說的病例中。雖然這個患者,西醫診斷為肺心病心力衰竭,而且癥候複雜了。但是他的根本,還是在於陽氣極衰,真陽欲脫。這個時候,就得果斷用回陽救逆這樣的溫里劑,這樣的大熱之劑,來挽回局面,把陽氣拽回來。所以,就用了,而且,用了就有效。
這個,應該是我第一次經歷的,利用中醫中藥的辦法來挽救垂危患者的例子。在以後的歲月中,此類例子有很多。
所以,我想說,中醫只能養生,不能治病,是一個偽命題,是不對的。中醫不但可以致病,而且可以治大病,治疑難病,治一些西醫束手無策的病。中醫的價值,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區區四味葯,古人巧妙安排,成了化解脾氣虛弱的妙方!
※凡生癌症者,三焦皆不通!養生就是養三焦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