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奧巴馬跨界影視圈的第一部片子《美國工廠》,拍的是什麼?

奧巴馬跨界影視圈的第一部片子《美國工廠》,拍的是什麼?

8月21日,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投資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上映,迅速引起廣泛關注和極大反響。

這是奧巴馬擔任製片人後的首部紀錄片,講述了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創建工廠、為當地帶來就業的故事。該片由史蒂文·博格納爾(Steven Bognar)和朱莉婭·賴克特(Julia Reichert)執導。從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他們在福耀玻璃美國工廠蹲點3年,拍攝了長達1200個小時的鏡頭。

「鐵鏽地帶」的殘酷現實

故事發生在美國中西部「鐵鏽地帶」的俄亥俄州代頓市。那裡曾經是通用汽車的廠區,汽車製造業興旺發達。

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通用汽車申請破產保護,通用在代頓的工廠關閉。這對重度依賴這座工廠的當地就業造成巨大打擊,1萬個崗位消失,2000多個家庭失業。

轉機出現在2014年年底,中國企業福耀玻璃投資6億美元,在通用舊址開辦了福耀玻璃美國工廠,並承諾給當地美國人帶來5000個就業機會。

這原本是件皆大歡喜的事,新工廠將給代頓的失業家庭帶去希望,而在美國辦廠也將大大降低福耀的運輸成本。

但這家由中國人開辦的美國工廠卻遭遇了巨大困難。在中方工作人員看來,美國同事的工作速度慢,溝通成本太大。而美國員工則抱怨中國公司紀律嚴苛,重複性的工作太枯燥、不夠人性化。

隨著雙方矛盾激化,美國工人們開始尋求組建工會,而福耀中國高層則通過疏堵結合,力圖終結這場「運動」。

影片最後,當老闆曹德旺再次前往代頓工廠視察時,一位負責自動化的高管正在向他介紹,一些區域的工人正逐步被全自動化的機器取代。

一些媒體指出,代頓藍領中產階級困境的背後,是中美製造業格局的改變、競爭力的轉換。福耀進軍美國,是中國製造業走向全球化的一個縮影。

美國《福布斯》雜誌評論稱,《美國工廠》反映了全球化時代下的殘酷現實——美國工人的未來並不光明。在代頓,如果沒有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能,美國工人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更糟糕的是,隨著企業自動化的升級,即便是低薪低要求的崗位也在減少,許多美國工人的薪水還沒有10年前高。而在美國,還有不少像代頓這樣的城市。

中美文化鴻溝

看過紀錄片的人都對影片中所展現的中美文化差異記憶猶新,那些溫馨、搞笑、甚至令人無奈的片段無不引人思考。

「我們將融合兩種不同文化,中國的文化,和美國的文化,」一位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美籍宣講人員穿行在求職者中,展望著新工廠的未來。

然而誰都不曾預料,要在一座美國的工廠里,真正融合這兩種文化,遠比將純鹼、石灰石和石英砂熔化在一起要困難得多。

例如,中美兩國工人的工作節奏完全不同:美國員工一個月休息8天,加班免談,還要求更好的工作環境、更高的薪水;中國員工可以如機器人般地長時間工作,可以要求其加班,很少休假,從不抱怨。

兩地工友們的訴求也存在差異:在美國工廠當叉車操作員的吉爾不願再寄宿在朋友的地下室,重新上崗後,她又能支付每月480美元租金的公寓了,可以重新過上「獨立而自由」的中產生活;而在福建省福清市,福耀總部的一位女工每年只能回家一次,為的是給兒女帶來更好的生活。

中美企業在管理方式上也截然不同。為提升生產效率,福耀集團邀請幾位美國高管到中國總部參觀,軍事化般的管理讓美國人瞠目結舌:工廠內循環播放著原創的「司歌」,每天開工前員工們都要列隊報數,公司年會上還為員工舉辦集體婚禮……回到代頓後,幾乎沒有任何企業文化建設,美國高官們嘗試在開工前列隊集合,但「團建」收效甚微。

法新社稱,《美國工廠》聚焦的不只有美國「鐵鏽地帶」的經濟困境,還有中美兩國之間的文化鴻溝。新工廠利潤不達預期的背後,展現出中美兩國工人在工作訴求上大相徑庭,也體現雙方在企業管理模式上的磨合與困惑。

兩位導演在接受《紐約客》採訪時說,兩國工人在態度和做法等許多方面的不同源於各自的不同文化。美國和中國的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歷了快速發展,使數百萬人從貧困轉向中產階級。「而我們的中產階級卻變得更糟,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正在走下坡路,在中國則恰恰相反。」

一個好故事

《美國工廠》是奧巴馬與夫人米歇爾轉行影視圈後,與Netflix合作發行的影片處女作。

因此,該片在正式上線後受到極大關注。英國《衛報》刊文稱:「奧巴馬的第一部電影會成為今年最具影響力的紀錄片嗎?」

美國《華盛頓郵報》則稱:「當一位中國企業家在俄亥俄州開設工廠後會發生什麼?這部紀錄片給出的答案可能會讓你驚訝。」

權威影評人網站Metacrtic給《美國工廠》打出了76分的不錯成績。美國《銀幕日報》則評論道,這部影片「是對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文化和經濟衝突的輕鬆審視」。

一些外媒還注意到: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特朗普不斷推崇「美國優先」的背景下,這個講述中美企業者攜手並進的故事更顯得意味深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報道中寫道:「這可能是奧巴馬對其繼任者所推行的政策表達不盡認同的方式。」

這部紀錄片在此時開播也別有意味——俄亥俄州正是特朗普的票倉,他曾承諾給當地工人帶來再就業機會,然而中美貿易摩擦卻導致中國對美國投資驟減,像福耀這樣的「美國工廠」反而成為當地僅存不多的「重要生命線」。

還有媒體依據奧巴馬一貫的政治立場分析稱,奧巴馬主張經濟全球化,而紀錄片中中美經濟交往的實例也說明,全球化不是美國經濟的毒藥。

但奧巴馬只是在推特上表示,他和米歇爾選擇《美國工廠》,是因為這是一個好故事,「一個好故事可以讓你有機會了解別人的生活,它可以幫助你找到共鳴」。

的確,在影片所表達的經濟、文化等主題之外,觀眾還可以找到關於家庭、友情等情感共鳴。美國員工們努力地學習基本的中文和生產術語,邀請中國員工到家裡聚會、燒烤、釣魚、打槍,就像家人一樣。

而在福耀總部年會舉行集體婚禮時,一位美國高管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我感到,我們是一個巨大的星球,一個有些分裂的世界……但我們仍然是一體的。」

據悉,奧巴馬夫婦於去年成立了影視製片公司「高地製片」(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將與Netflix合作推出7部系列電影電視。《美國工廠》是其推出的第一部紀錄片。

奧巴馬夫婦此前在聲明中表示,成立高地是「為了加強講述的力量」,「我們相信每一個作品不只是娛樂,更起到教育、連接和啟發我們的作用」。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一個村一部史!上海金山區124部村志集中首發,歷時8年編纂,總計2000餘萬字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天安金谷園區今年十月開園,650畝土地將孕育科創新動能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