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得:佛經拍賣知多少?

一得:佛經拍賣知多少?

佛經拍賣雖不像金銅佛像拍賣那樣廣受矚目,但一直以來得到了佛經愛好者的堅定支持。一般來說,出現在拍場上的佛經拍品大致分為三大類,即:寫經系列、大藏經系列、私人刻經系列。如此劃分,是因為佛經的刻、印與我國印刷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因此,唐中期以前佛經多為寫經,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後才有了印刷版佛經出現。

寫經中國書體演變樣本

在印刷術尚未發明的年代,佛教的日益盛行使佛經的手寫本供不應求。到寺院捐獻抄經的善男信女並不是人人都會書寫,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親自抄寫,所以很多人就去買抄好的佛經,由此催生了中國書法史上最大的書法群體——經生,也形成了一個專門的書法流派——寫經體(也稱之為敦煌體)。

敦煌寫經始於西晉、擴於北朝、盛於隋唐、終於五代、宋初。這是中國書法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在敦煌數萬件寫經中,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俱全。敦煌「寫經體」書法,在書法風格上大致分為三個演變階段,即「魏晉寫經書體由隸向楷的初級演變」,「北魏到隋初寫經體從隸書形態中蛻變出來」,「敦煌寫經體向唐楷的成熟演變」,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千年前佛教經書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詳實的記錄了中國書體演變的歷史樣本,是中國書法史上最珍貴的歷史資料。

眾所周知,出自莫高窟藏經洞的敦煌文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寫經,即從西晉到宋代各個時期手工抄寫的漢文佛經。這些寫經主要分宮廷寫經和民間寫經兩大類,其中民間寫經又分為敦煌本地寫經和外地寫經兩個大類。

敦煌寫經中的宮廷寫經,主要集中在唐代。而唐代的宮廷寫經正是敦煌寫經中的精品。關於唐代宮廷寫經流入敦煌的原因,敦煌研究院施萍婷先生有如下論述:宮廷寫經又可分為「正本」、「副本」、「貯本」。《唐六典》卷十「秘書監」條下稱:「四部之書,必立三本,曰正本、副本、貯本,以供進內及賜人。凡敕賜人書,秘書無本,皆別給寫之。」這其中的副本就是「賜人」之本。副本可多可少,沒有了再抄,這就是「皆別給寫之」。敦煌藏經洞的宮廷寫經,就是朝廷賜給的副本。

目前國內收藏的敦煌寫經卷以國家圖書館最為集中,南京博物院藏有敦煌寫經30 余件,由於這些寫經卷均具有久遠的歷史及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所以,這組經卷中的每一件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收藏經歷以及極高的文物和學術價值。

佛經拍賣始於嘉德唐人寫經。內地拍賣市場上,1997 年嘉德公司就開始拍賣《唐人寫經》。敦煌寫經的拍賣始於1999 年,在那一年的嘉德春季拍賣中,曾以8.25 萬元拍賣成交過一件《唐敦煌寫經殘卷》。隨著古代書畫和古籍善本價格逆市持續上漲,《敦煌寫經》的價格也出現明顯升勢。2005 年,中國嘉德秋拍,《敦煌寫經:唐楷書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以17.6 萬元拍出;2010 年保利秋拍以61.6 萬元拍出《敦煌石室唐人寫經》;2012 年中國嘉德秋拍以101.2 萬元拍出的張大千藏《敦煌寫經殘片》;2015 年保利秋拍以322 萬元拍出的《吐蕃敦煌寫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一》;2016 年上海博古齋春拍以195.5萬元拍出的《初唐敦煌寫經:妙法蓮華經》。

敦煌寫經價格飆升

十幾年前的《敦煌寫經》的成交價格多在十萬元以內,而到了2016 年時,內地拍賣場上《敦煌寫經》的價格已經升到了幾百萬元一張。如今,拍賣市場里這種上漲趨勢似乎還沒有停止的跡象。去年北京伍倫公司上拍的濱田德海舊藏敦煌寫經,是迄今拍賣市場上最大的一次迴流敦煌寫經的集中拍賣。這有助於對中國敦煌學研究資料的進一步擴充,進一步豐富書法藝術史材料,更是收藏家入藏早期敦煌寫經的大好機會。

2016 年秋,北京伍倫拍賣公司首拍,舉辦「日本藏書家濱田德海舊藏的三十六件敦煌遺書」專場拍賣會。專場中,上拍了被認為是從南北朝到唐朝時期的敦煌寫經,從而引起藏書家和古代書法收藏者的強烈關注。 本次拍賣會,上拍拍品36 件,成交率69.44%,總成交額3730.49 萬元。北涼楊士驄舊藏南北朝寫經《大般涅盤經卷第廿七》(思溪本)拔得本場頭籌,以621 萬元高價成交。後秦 端方 康有為舊藏敦煌寫經《大智度論卷第十九》(異卷)、後秦 濱田德海舊藏敦煌寫經 細字本《思益梵天所問經卷第一、第二》分別以414萬和287.5 萬分獲本場成交價第二、第三名。2017 北京保利春拍,薛崇徽 《大般涅槃經》卷九以2932.5萬元創造了唐人寫經世界紀錄。其買家是一位資深的古董佛教藝術的買家和藏家。

《唐賢寫經遺墨》三代人書畫創作接力賽。無論是敦煌寫經還是唐人寫經,決定其是否為精品的因素主要有字體是否精美,並與其圖畫內容是否清晰和其所描繪經文內容密切相關。此外,版本、題記、品相也是其價格高低的重要參考因素,比如2016 嘉德拍出的《唐賢寫經遺墨》便是其典型代表。

2016 年,中國嘉德春拍「大觀」夜場中,《唐賢寫經遺墨並近代諸家詩畫》以5750 萬元成交。嘉德拍賣公司古籍善本負責人拓曉堂先生介紹,《唐賢寫經遺墨》共有60頁,其中12 頁是唐宋人寫經。寫經起先是由清朝同治年間酷愛金石的地方官員魏稼孫收藏,當時因敦煌文化尚未被發現,魏稼孫還把風格拙樸的寫經誤認為是為宋人筆墨;民國時期,該冊被時任政府秘書長的陳伏廬所收藏,為證明這是唐人寫經,陳伏廬還特地補入了部分宋人寫經;後來,寫經遺墨被著名篆刻藝術家方節庵所藏。

這三位收藏家都沒有簡單地一藏了之——先是魏稼孫拿出宋代澄心堂紙,及碑帖收藏大家沈樹鏞所贈的宋紙,請當時的金石、書畫大師趙之謙、吳讓之、許乃釗等畫佛題跋;陳伏廬則請吳昌碩、陸恢等為該冊畫佛題詠;到了方節庵手上,他拿出陳伏廬所贈的宋代崇文院箋紙、宋羅紋紙等名貴紙張,請張大千、唐雲、葉恭綽、鄧散木、沈尹默、馬一浮等名家題畫題詠,三代名家接力,終成一代珍玩。所以,當時方節庵就視此冊為鎮宅之寶,將他的畫室也命名為「唐經室」。他又為此再拿出明代金紙一張,請張大千、唐雲、吳征、鄭午昌等,繪就「唐經室圖」八幅,收藏在冊後。跨度近百年的收藏過程中,三代書畫名家為之畫佛題跋,堪稱一場持續三代人的書畫主題創作接力賽,大大提高了該冊的附加值。

大藏經版本眾多

大藏經為佛教經典的總集,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有多個版本,比如乾隆藏、嘉興藏等。現存的大藏經,按文字的不同可分為漢文、藏文、巴利語三大體系。這些大藏經又被翻譯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滿文等。如此分支眾多的大藏經,哪些在拍場上出現過,他們又有哪些特點呢?本文綜合整理一下漢文大藏經有關內容。

北宋開寶大藏經幾乎未現拍場。「開寶藏」被稱為我國第一部刻本大藏經。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命張從信往益州(今四川成都)雕造佛經全藏,至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 告成。因始刻於開寶時,後世遂稱《開寶藏》。國內外現存13卷,分別藏於北京圖書館,北京法源寺,上海圖書館,山西省博物館,山西省高平文博館,廣西省博物館,日本京都大德寺,日本京都南禪寺,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版式特徵為捲軸裝,每版23 行,每行14 字。

趙城金藏國圖四大鎮館之寶。《趙城金藏》是由金代山西潞州民女崔法珍首倡,私人募資雕刻的一部大藏經。因發現於山西趙城 ( 現已併入洪洞) 廣勝寺,故後世稱之為《趙城金藏》。期大部分存在北京圖書館4813 卷。版式特徵為,捲軸裝,每版23 行,每行14 字,覆刻開寶藏。

北宋崇寧臧、毗盧藏。崇寧藏因刊板於福州東禪等覺院,又名《東禪等覺院本》,並在北宋崇寧二年(1103)去安葬即將刊竣時,獲賜《崇寧萬壽大藏》而得名,由於《崇寧藏》與《毗盧藏》同刊板於福州,世人又統稱這兩部大藏經為《福州藏》、《閩本》。目前,崇寧藏國內存本尚不足百卷,日本京都東寺藏有一部近於完整的《崇寧藏》。崇寧藏對後世宋元及明刻大藏經影響巨大,是南系大藏經之祖。

《毗盧藏》因刊板於福州開元寺,故又稱《開元寺本》。國內已無全藏,零散經本合計460 余卷。美國見存本不足十卷。據統計日本保留下的福州藏(即崇寧藏 毗盧藏)混合本達5—6 藏,以宮內廳最為完整。毗盧藏與崇寧藏同刻於福州,版式和風格相似,一般與崇寧藏並稱,日本藏經多為兩種大藏經的混合本。

思溪藏。《思溪藏》是北宋靖康元年(1126)由王永從兄弟一家舍資刊刻的大藏經,又稱湖州本、浙本或南宋本,于思溪圓覺禪院刻板,故名思溪藏或圓覺藏。後圓覺禪院改名為資福禪院,又稱資福藏。南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資福禪院遭到蒙古軍伯顏破壞,寺院、經坊以及大藏經板全部被燒毀。

目前,國家圖書館存此藏本四千餘卷,總計428 函,4647 冊。思溪藏版式特徵為每版36 行或30 行,每行17 字,每冊末尾附有音釋。思溪藏經板於南宋末年毀於戰火,故所存思溪版大藏經均為南宋印本,是研究宋刻大藏經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磧砂臧,南宋最後一部私刻大藏經。《磧砂版大藏經》刻版地點在平江府陳湖中磧砂洲延聖院,後來改名磧砂禪寺,因而通稱這部藏經為《磧砂版》或《磧砂藏》。目前,國內磧砂大藏經存量校對的地方為山西太原崇善寺現存經本551 函1249 部5418 卷,始地字函《大般若經》終弊字函《中峰廣錄》;國家圖書館藏本兩千餘冊,始自《大般若經》終於《中峰廣錄》。

《磧砂版大藏經》是南宋時代私刻大藏最後的一種,版式全是思溪藏的系統,宋刻則是依據思溪版,元代的追雕是仿效普寧寺版。磧砂大藏經宋版每冊經本首末經題下僅注千字文函號,元刻版則在千字文函號下增加冊次。版間的小字注文,宋刻一般記有千字文函號,經名,卷次、版次、刻工姓名。而元版則記千字文函號及冊次,版次,刻工名。

元代普寧藏。因刻於杭州大普寧寺,故名普寧藏。沿襲了宋版大藏經的刻法。後期版式每版30 行,每行17 字,在首尾經題的下方不僅標註千字文號,而且標註冊次。版間小注也較宋版簡化,僅註明千字文並冊次,版次,間或有刻工姓名。普寧藏與磧砂藏元刻本幾乎難以分別,刻工不同是鑒別的關鍵依據。

明代永樂南臧、永樂北臧。《永樂南藏》,又名《再刻南藏》、《南藏》。官版。明成祖敕令雕印。永樂十一年—永樂十八年雕印於南京大報恩寺。目前國內收藏大約十部左右,此藏到明末清初仍在印刷,明初刻本存留很少。《永樂南藏》是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初刻南藏》的覆刻本,是佛教大藏經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僅保存了《初刻南藏》的優勢,而且是刻《北藏》、《嘉興藏》、《龍藏》所遵循的範本。目前國內收藏大約十部左右,其珍稀程度僅次於宋元藏經。從版本學的角度看,明初刻本留存很少,是十分珍貴的古籍版本,在版本學和印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永樂北藏》又名《北藏》。始刻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完成於英宗正統五年(1440)。因刻印於北京,故稱北藏。《永樂北藏》是現存完整大藏經中最為精美的一部。

嘉興藏,收經數量最多的一部大藏經。又名《徑山藏》、《方冊藏》,是中華大藏經諸種版本中規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一部。後期由嘉興楞嚴寺集中經版刷印流通,故稱嘉興藏。嘉興藏是迄今為止收佛教典籍數量最多的我國出版的漢文大藏經。該藏大部分書的卷末尾都有刻書的牌記,為研究佛教的流傳和當時的社會狀況提供了寶貴資料。

清代龍臧。《乾隆版大藏經》為清代官刻漢文大藏經,亦稱《清藏》,又因經頁邊欄飾以龍紋名《龍藏》。它始刻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完成於乾隆三年(1738 年),是我國歷代官刻大藏經極為重要的一部。

全藏共計5600 多萬字,共收錄經、律、論、雜著等1669 部,7168 卷,共用經版79036 塊。清雍正十一年(1733),於北京賢良寺設立藏經館,由和碩庄親王允祿、和碩和親王弘晝及賢良寺住持超聖等主持;雍正十三年開雕,乾隆三年(1738)竣工,雕成經版79036 塊。全藏724 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機字,1669 部,7168 卷。版式和《永樂北藏》一致。全藏也分正續兩部分,正藏485 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漆字,內容完全和《永樂北藏》相同;續藏239 函,千字文編次由書字至機字,內容較《永樂北藏》有所增減。刷印100 部,頒賜京內外各寺入藏。1935 年又印過22 部。經版原存宮內武殿,後移藏於柏林寺,至今尚存。

私人刻經市場重獨特性

在拍場上,私人刻經比較小眾。拍賣主要看其書法、哪個人收藏過,主要看其的獨特性。通常,字體精美,有一定意義的較受市場歡迎,如王府刻的經,名人刻經等。2015年春,蘇富比紐約「古代中國繪畫和書法」拍賣會上,一件來自一位日本藏家的明代永樂年間(1414)年的抄本,藏品的款識為「大明國太監鄭和,法名福吉祥」的明代佛經以1402.6 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8690 萬元)被上海藏家劉益謙競得。這件作品原本估價僅有10 萬美元至15 萬美元,成交價卻達到估價的百倍。這件標號為427 的拍品,蘇富比的網站上對其介紹為「無款(明代)楷書佛經 金粉瓷青雅色書皮 三十九開冊」。這件佛經抄本因落款處有「鄭和」字樣,因此在拍前便受到了不少藏家的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獨家!一段珍藏了70年的珍貴彩色錄像
張煜:《長阿含經》中的譬喻、故事及其他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