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的三個與眾不同的外交觀念:洋人也是人啊

曾國藩的三個與眾不同的外交觀念:洋人也是人啊

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是迎接著新時代、新文明和新世界的舊時代大帝國。作為中國大陸的正統政權,晚清毫無疑問地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地「中國」,讓中華民族陷入近百年的屈辱和災難,根源就在於晚清的上層統治者們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學習西方工業文明壯大自身。雖有林則徐、魏源、張之洞、李鴻章等人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但這遠遠不夠,整個大清依然以一種非常傲慢的態度應對西方各國,自居天朝上國。以鴉片戰爭未開始的近代戰爭沒有打醒他們,直至大清滅亡,滿清統治者們仍然沒有徹底清醒過來。其實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就已經有一位舉足輕重的封疆大吏,改變了對洋人的態度和對西方國家的外交觀念。他就是有近代「聖人」之稱的曾國藩。

1860年,在曾國藩率領著湘軍與太平軍戰事膠著,爭奪安徽重鎮安慶時,英法聯軍攻破攻陷京師,咸豐皇帝倉皇出逃。曾國藩發自內心的悲愴,嗚咽失聲,老淚縱橫,但最終是決定不北上勤王。此時戰事正處於白熱化階段,一旦分兵北上,原本的好局勢註定糜爛,湘軍必然大敗。

當得知英法聯軍佔領中國首都並未進行改朝換代時,曾國藩對洋人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第一次鴉片戰爭,曾國藩和很多大清豪紳官僚一樣,認為我朝沒有動用視為根本的騎兵力量,沒有傾盡舉國之力。但二十年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將這一想法啪啪打臉。八里橋之戰,朝中最能戰最能打最得聖眷的親貴僧格林沁,帶領大清最精銳最驕傲的滿蒙騎兵,在洋人的槍炮里損失數千人,而洋人那邊才死掉五人。

這一對比,讓曾國藩不得不深思起來,這幫西裝筆挺的洋人和過去封建王朝遇到的披著獸皮的蠻子不一樣,洋人比蠻子更文明更厲害,我們的祖先告訴了我們很多對付蠻子的辦法,可是沒留下對付這般實力絕對碾壓我們的文明「洋鬼子」的方法。洋人攻佔北京有兩個目的,一是通商,二是希望與清朝平等交往,他們願意幫助中國平定內亂。北方戰爭一結束,沙俄就贈予清方「一萬支來複槍及附件和五十門大口徑大炮及炮彈,幫助其解決內亂。

太平軍看似氣勢如虹,但在曾國藩眼裡,這就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洋人才是大清朝的心腹之患,才是中國的心腹之患,若不能妥善解決,亡國滅種之威不是不可能。因此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太平軍還聲勢浩大的時候,曾國藩開始著手洋人一事,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外交觀念,改變自己和身邊的人對洋人和對洋人科技工業的看法。

曾國藩提出三個與眾不同的外交觀念,並付諸實踐,潛移默化地改變一些和自己關係要好的朝廷大員和豪紳地主。第一個觀念是平等相待外國人,第二個觀念是誠信交往,第三個觀念是不要爭面子,而要爭里子。早年的曾國藩和很多中國人一樣,認為洋人是「性同犬羊」,不算「人」的範疇,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曾國藩觀念徹底改變過來:洋人也是人啊。

李鴻章曾向曾國藩請教如何對待洋人?曾國藩送出一個「誠」字,附帶一句話解釋清楚:「夷務本難處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篤敬四字。篤者,厚也。信,只不說假話耳,然卻難。吾輩當從此一字下手,今日說定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在當年的中國,提出這樣的觀念是很容易被人罵成漢奸的,所以提出這樣的觀念、實踐這樣的觀念,都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

參考文獻:《曾國藩傳》《曾國藩全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如果長平之戰中廉頗不被撤下,趙國能取得勝利嗎?答案是不可能!
他是呂雉的長兄,戰功超過韓信,歷史卻遺忘了他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