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里斯本音樂節:愈夜愈美麗

里斯本音樂節:愈夜愈美麗

里斯本音樂節:愈夜愈美麗

文、圖/ 張璐詩

發於2019.8.26總第913期《中國新聞周刊》

從里斯本城內搭三站火車,在西南部城郊之間阿爾熱什下車,裹挾在千萬人之中,就到了一年一度的NOS Alive音樂節。

NOS Alive音樂節可謂歐洲最具特色的獨立搖滾音樂節。每年音樂節總會請來幾支保證票房的大腕樂隊,而且沿承著南歐的作息習慣,愈夜愈美麗,壓軸樂隊在零點左右才登台,凌晨兩三點狂歡氣息依然不散。

今年的大腕包括了成軍已41年的英國樂隊「The Cure」、美國老牌搖滾樂隊「碎瓜」、蘇格蘭的後搖樂隊「魔怪」,還有獨立民謠界的紅人「美好冬季」,以及新晉90後器樂多面手納什·蘇塔納等。

成員變更多次的「The Cure」,唯一不變的是以哥特式濃妝為標誌的主唱羅伯特·史密斯。雖然年屆花甲的他老了,也發胖了,在台上塗著哥特式濃妝一亮嗓,聲音狀態毫無年齡感。老而彌堅的樂隊一首接一首唱著經典曲目,台下不時大合唱,攝像鏡頭時而橫掃台下表情投入的中老年樂迷。老羅伯特唱起《你的照片》:「記得你靜靜地站在雨里,我向你跑近,天空在我們親吻時陷落。緊抱著你,我總是如此緊抱於你的恐懼中??後來你終於鼓起了所有的勇氣,讓一切隨風去。」大屏幕上是一個聽得眼淚嘩嘩流的姑娘的特寫。

音樂節每年都迎來不少英國樂隊,畢竟英國人在當代搖滾發展史上是一個關鍵角色。三年前,我第一次來看音樂節時,剛好是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後沒幾天,有樂手穿了件「我不想與歐洲分手」的T恤上台。於是里斯本這個在大航海時代不斷突破邊界、探索未知領域的老歐洲城市,與公投幾年來人心惶惶的不列顛,就此發生了某種奇特的化學反應。

今年音樂節請了「電台司令」樂隊主唱湯姆·約克來表演。雖然他在舞台上除了「謝謝」外再沒說別的,但新舊歌詞中一如既往地充滿了反權威與反資本主義的隱喻,比如:「未來在我們心中,並不在別處。我們召喚人民,人民擁有力量,數字沒有決定權,你們的制度是個謊言。」

音樂節共有大小七個舞台,其中的「法朵咖啡館」是一個遠離塵囂、主要呈現葡萄牙傳統音樂法朵的仿咖啡館空間。從下午到深夜,只要響起葡萄牙吉他聲與憂傷的人聲,這裡都會擠得水泄不通,絲毫不受外面露天舞台重型音響的影響。

連續三天,我們白天在里斯本城裡坐有軌老電車、逛大街小巷,到了黃昏日落之後才出發去音樂節。酒酣夜未央,在樂聲中狂歡到凌晨一兩點,再打車回到里斯本西南部的住處,在陡然的靜謐中洗去一身風塵。

早上拉開窗帘,總驚嘆這座建築的壯麗簡直媲美宮殿。好奇之下去翻資料,才知道這兒曾是來自葡萄牙北部的瓦勒弗洛侯爵的私家宅邸。這位侯爵憑可可與咖啡種植業發跡後,20世紀初請來義大利建築師尼可拉·比伽格利亞設計了這幢豪宅。

房子里遍布19世紀最偉大的葡萄牙畫家卡洛斯·萊斯所繪的穹頂壁畫,侯爵三個女兒的畫像、雕塑像謎語一般隨處出現。侯爵當年還在大花園裡建了一個日式風格的小亭子,以示自己交遊廣泛。一樓還有一座私人教堂,這在大富之家中也屬罕見。可惜他在這裡住了不到30年就去世了,後代無法維持其昂貴開支,最終人去樓空。

空巢數十年後,葡萄牙佩斯特納酒店集團將之買下,將壁畫與花窗玻璃悉數按原貌修復。昔日豪宅,今日已被葡萄牙政府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建築之列。

「瓦勒弗洛」,如今成了裡面餐廳的名字。主廚佩德羅帶我認識了葡萄牙人愛不釋手的「地獄海鮮」鵝頸藤壺(在中國又叫狗爪螺)。這種長得不起眼甚至有點醜陋的爪狀海產,卻比大部分海鮮都金貴。

佩德羅給我看了他手機里的一段視頻。幾個男子腰上綁好攀岩用的繩索,在險峻的懸崖邊上等潮漲,算好時間縱身跳下,以最快動作將岩石上的藤壺撈上來,在大浪撞擊上來前由同伴拉回懸崖。藤壺捕撈通常世代相傳,需要經過嚴格訓練,時間要算得剛剛好,否則會有生命危險,聽說每年都有幾個漁民因此喪命。

藤壺是佩德羅最喜歡的前菜食材之一。他直接兜了海水一起煮藤壺,水一開也就好了。海螺、小蝦也一樣,海鮮輕灼就是剛剛好的美味。他一邊將這些海鮮精心擺放在一大塊岩石般的麵包上,一邊講解:「這是Cascais海水退潮時摘的海藻、生蚝和小海螺,這是Espinho淺海的小蝦,這是河岸常受到海水沖刷的海蓬子??」加上鵝頸藤壺,佩德羅給他的這一道前菜命名為「淺海潮落」。

用雙手直接掰開鵝頸藤壺吃,嘴裡含了海水,咸鮮,有嚼勁,立即想再吃一個。

幾次來葡萄牙,印象最深的食物除了鵝頸藤壺,就是葡萄牙蛋撻了。記憶中最早的蛋撻是經澳門傳到廣州的早茶蛋撻,但那早已本地化了。

每天去音樂節的途中,都會經過里斯本市郊的老字號貝倫蛋撻店,店門前總是排著長長的隊。店裡每天做兩萬來只蛋撻,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如果不說,你肯定猜不到葡萄牙蛋撻的出現,與店旁邊著名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有關。

很多個世紀以來,葡萄牙的修士們為了讓修士服漿挺起來,都習慣在布料中摻入大量蛋白。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堆閑置的蛋黃。於是有修士開始試著將蛋黃和白砂糖一起攪拌、烘培,就此創造了聞名世界的蛋撻。要不是1820年葡萄牙發生立憲革命,修道院缺錢花,修士也不會將自造的蛋撻賣給附近的製糖廠維持生計,如此人間美味也不會流傳各國。但修道院還是在1834年關閉了。葡萄牙商人多明戈·阿爾發斯從失業的修士們手中買斷了蛋撻方子,開了這家貝倫蛋撻店。

記著店主人的叮囑,我在剛出爐的蛋撻上灑上了一點肉桂粉和糖才放進嘴裡。趁熱品味時,就經過了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門口。

這時才知道,詩人路易·卡蒙斯正長眠於此。今日,卡蒙斯的名句鐫刻在里斯本40公里外、歐洲大陸最西端的羅卡角上:陸止於此,海始於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獵豹AI僵局:有一定的壁壘有待突破
朝鮮新聞代表團參訪中新社、《中國新聞周刊》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