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看上海製造品牌的文化演繹

看上海製造品牌的文化演繹

在中國的文化觀念中,不缺乏對「匠心」的追捧,有「技近乎道」的文化源流,也有「匠心獨運」來形容做事的高妙境界,當前,我國正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離不開大國工匠的堅實支撐,更少不了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深化。

8月24日,位於嘉定安亭的上汽設計中心迎來2019藝樹計劃?古琴首場公益普及活動,儘管天降大雨,但近60位汽車製造行業的設計師、工程師仍在古琴演奏家、製作家楊致儉的講座中,聆聽了一場古老藝術技法與現代製造工業的對話。

兩千年文化對話百年造車工業

《禮記》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在兩千多年的古琴文化發展史中,流傳至今的琴譜有百餘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及琴學美學的文獻遺存,歷代湧現出諸多著名古琴演奏家,代代傳頌至今。古琴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當之無愧的代表。古琴超越了音樂和藝術,成為中國傳統文人的必備修養,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的精神內涵與傳統文化精神。2003年,古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世界人們共同關注、共同享有的文化精髓。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古琴的普及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事實上,從我小時候古琴幾乎沒人認識,到現在古琴被戲稱為『京城四大俗之一』,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楊致儉特別提到,1977年,美國NASA向外太空發射了兩枚「旅行者」飛船,其中搭載了一枚包含世界人類音樂精華的金唱片,其中收錄了一曲中國樂曲,便是由古琴大師管平湖演奏的古琴名曲《流水》。「這是很讓中國人、琴人自豪的一件事。我們總是說中國人要有文化自信,那麼首先,我們就必須了解自己的文化。我並不認為人人都應該學習古琴,但是古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我認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聽一聽、看一看古琴。」

讓楊致儉小有驚訝的是,來到活動現場的汽車工程師中,竟也有五六位觀眾學習過古琴彈奏,並問出相當專業的問題。講座後,楊致儉現場表演了《仙翁操》、《陽關三疊》、《流水》三首琴曲,並邀請汽車設計師上台,親手學習彈奏《滄海一聲笑》,並抄寫了減字譜。一位以前從未接觸過古琴的設計師表示:「以前我對古琴的印象,就是電影里『六指狂魔』的片段,感覺離自己很遙遠。今天近距離學習了古琴的文化知識,試著撥動了一下琴弦,讓我覺得其實古琴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清高。這次活動結束後,我想我會非常有興趣,去學習更多的古琴知識,聽聽更多古琴曲。」

精神跨越時代連接不同產業

古琴文化的傳承不僅表現在琴派、琴史、琴人、琴譜、琴曲等演奏藝術上,古琴製作亦為其中的重要一環。作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斫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致儉在活動現場以再現斫琴工作坊的形式為觀眾詳細講解並演示了複雜而精巧的古琴傳統製作技藝。

製作一張古琴,需經選材、乾燥、木胎粗加工打形,再根據每塊料不同情況調整、製作。活動現場,楊致儉向觀眾展示了從古琴板材到成品之間的十幾個不同階段的古琴半成品,詳細講解了古琴的斫制流程。選胚、制胚、掏槽腹、做底板、合琴、鑲岳山、披布、刮膩子、上面漆、上徽位、上雁足、栓弦……上百個步驟,做出一把琴,需要歷時長達2-5年。「宋人講,琴有四美,一曰良質,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備,則為天下之善琴。」

楊致儉的一番講解激發了在場汽車工程師的興緻。一位來自設計部的工程師激動地說:「我這才發現做一把古琴和製造一輛汽車,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就拿上漆來說,汽車和古琴一樣,也有底漆、中漆、面漆,也有刮膩子、拋光……也許工業製造和樂器製造一樣,都是在表達我們人類對世界的認識與再造。」另一位專事設計汽車電機的工程師則感慨說,在很多方面,古琴與汽車都有很大差異,譬如汽車製造講究效率,而古琴還沿用著數年成一琴的古法斫制。但在這古今交匯、動靜張弛的相異之間,都飽含著匠人的專註、技藝,還有對更加完美和極致的追求。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古琴與汽車都是藝術,我們都在做著藝術家的工作。

對汽車工程師的見解,楊致儉深以為然。「我雖然不懂得汽車製造,但我想我們的精神是相同的。製造與藝術的結合,實際上是中國人浪漫主義與嚴謹法度兩種精神的結合。簡單的才是美好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汽車和古琴,其實都不僅是技術,還是藝術,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的表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金山這個動遷小區的居民自編自演,用一整台戲演繹垃圾分類「新時尚」
國台辦聯絡局局長劉軍川任國台辦副主任,國台辦領導班子形成「一正四副」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