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只因輸掉了這場對外戰爭,秦國元氣大傷,統一六國推遲了20多年

只因輸掉了這場對外戰爭,秦國元氣大傷,統一六國推遲了20多年

秦國,原本在戰國七雄中毫不起眼,積貧積弱,偏居西邊苦地,備受各國欺凌。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即位後,銳意強國,遷都櫟陽,數次東征,想要收復被魏國奪取的河西失地,然而還沒有達成目標就遺憾去世。

之後,秦獻公之子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他比秦獻公更具有長遠眼光,深知秦國如果要強大起來,就必須變法圖強,於是秦孝公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一代雄才商鞅聞風而至,與秦孝公聯手,在秦國實行了一系列的變法,使得秦國開始由弱轉強。

從這裡開始,秦國彷彿在戰國時期開了掛,明君強臣層出不窮,秦孝公之後,秦惠文王同樣擅長識人用人,他任用張儀連橫六國,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國的霸業奠定了強盛的基礎。

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昭襄王即位,他接手了秦國先祖們的擴張計劃。秦昭襄王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在范雎的建議下,秦昭襄王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決定一步一步吃掉六國,逐步完成秦統一天下的夢想。

而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秦國曾經和趙國發生了兩場大型戰爭,第一次,秦國大獲全勝,坑殺趙國降卒40多萬人,這就是歷史上知名的長平之戰;第二次,秦國卻碰了個大釘子,元氣大傷,統一六國推遲了20多年。

秦國輸掉的這場對外戰爭,就是邯鄲之戰。邯鄲是趙國的都城,既然秦軍都勢如破竹打到趙國都城去了,怎麼還會落敗呢?實際上,這場戰爭不單是秦國命運的轉折點,也是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安君白起命運轉折點。

長平之戰後,趙國本來已經由強轉弱,但秦國同樣因為連年戰爭,耗損嚴重,如果不是白起採取了反間計,長平之戰也沒法取勝。白起原本打算一鼓作氣,吞掉趙國,但秦國內部出了狀況,文相范雎唯恐白起功勞太盛,壓制自己,勸秦昭襄王跟趙國講和,讓趙國割地。

秦昭襄王要求趙國割讓6城,趙國無奈答應,然而,趙國的大臣虞卿極力反對,在他的建議下,趙孝成王打算將這6城轉手送給齊國,聯合齊國抗秦,同時與魏國訂盟,並與燕、楚、韓交好,預備以「合縱」破「連橫」。

秦國勃然大怒。公元前259年,秦國再次派兵,直撲趙國首都邯鄲。原本主將應該是白起,但此時的白起已經年老,又有病在身,秦昭襄王退而求其次,派了王陵做主將,領軍20萬。沒想到,趙國到了生死存亡之際,舉國上下團結一心,秦軍很難取勝。

在廉頗和平原君趙勝的維持下,趙國拚死反抗,王陵打了兩年還是不能攻破邯鄲,只能不斷跟秦昭襄王要兵要糧,秦昭襄王增兵無效,打算再次啟用白起。白起眼見這情況,明白秦國想一舉滅趙純屬空想,而且秦昭襄王派來請他出山的人,就是當初在他背後使絆子的范雎。

白起心裡不舒服,稱病不願意出戰。於是秦昭襄王改派王齕做主將,換掉了王陵,范雎又向秦昭襄王推薦了鄭安平助戰,強攻邯鄲。邯鄲城經不住久耗,只能向別國求救。這時,歷史上與趙國有關的兩個著名典故上演了。

第一個典故是「毛遂自薦」。當時負責去楚國求救的人,是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他帶了一群門客和毛遂來到楚國,跟楚王談了一整天,楚王仍然猶豫不決,毛遂拔劍上前,半威脅半鄙視地向楚王陳說了一番利弊,楚王被激起了心思,答應派春申君黃歇率10萬大軍救趙。

另一個典故是「竊符救趙」。魏王原本派晉鄙率軍支援趙國,但因遭到秦國威脅,魏王懼怕,讓晉鄙停在了半路。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聽了門客侯贏獻計,討好魏王寵妃如姬,如姬將兵符偷了出來,交給魏無忌,魏無忌於是掌握了兵權,殺死晉鄙,奪了8萬大軍,發兵救趙。

在楚國和魏國的支援下,趙國重燃鬥志,與秦軍決戰。秦軍連年作戰,早已經疲憊不堪,不斷敗退。秦昭襄王又想派白起出征,白起仍然託病不出。秦昭襄王惱羞成怒,強迫白起上陣,不許推辭,白起只能起身,到了杜郵。

范雎卻趁機向秦昭襄王進讒言,稱白起對王上十分不服——「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秦昭襄王賜白起一柄劍,令他自刎謝罪。白起想到當初被自己坑殺的趙國40萬降卒,嘆息流淚,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在此之後,秦國終於再也抵抗不住趙、楚、魏的聯軍,大敗潰散,王齕逃走,鄭安平投降,秦國連連丟了河東郡、太原郡、皮牢、安陽、武安、上黨、汝南,秦軍死傷近20萬,秦國只能退守。邯鄲之戰,扭轉了秦國獨強的局面,也讓秦國統一六國的夢想延後了數十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老公專註事業,她捨棄孩子與人私奔,晚年生活潦倒悔之晚矣
本是青樓女子,為愛情給丈夫買下商業帝國,卻被原配奪走千億財產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