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十歲的李世民第一次挂帥出征,10萬士兵回來只剩4萬

二十歲的李世民第一次挂帥出征,10萬士兵回來只剩4萬

唐太宗李世民,在古代皇帝中以善於用兵而聞名,有「自古能軍者,無出李世民之右」之說。按照古人的說法,李世民屬於「天縱英明」,生下來就是無所不能的奇才,這種說法當然是不符合實際的。世間沒有生而知之,只有學而知之。從實踐中獲取真知,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是每一個成功者的必由之路,李世民又豈能例外。

在李世民的軍旅生涯初期,其在戰場上的表現,遠遠不像後來那麼揮灑如意,駕輕就熟,而是和任何一個初學者一樣,磕磕絆絆,跌跌撞撞,不僅影響了個人形象,還給唐朝軍隊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失。在公元618年平定隴西軍閥薛舉的戰爭中,李世民就曾失手,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場罕見敗仗。

唐朝建立之初,選擇了陝西關中作為根據地。然而緊鄰陝西的隴右地區、涼州地區,已經盤踞著一個大軍閥:西秦霸王薛舉。薛舉原來是隋朝地方守將,隋末亂世中他割據一方,招兵買馬,迅速發展為實力強大的軍閥,國號西秦。薛舉勇武善戰,精於用兵,他的部下隴西兵,大都是粗野凶暴的西北胡人,打起仗來悍不畏死,是隋末軍閥武裝中戰鬥力最強的隊伍之一。

薛舉本來一直有吞併關中、長安的野心,結果被李淵和李世民父子搶了先,兩家的梁子至此結下。薛舉耿耿於懷,想把李唐勢力殲滅或趕出陝西,而陝西對於當時的李唐而言,也是唯一的一塊立足之地,雙方的矛盾日趨尖銳,終於引發了淺水原之戰。

公元618年6月,薛舉帶領十餘萬大軍大舉東進,兵鋒直指長安。關中形勢危急,李淵不得不從洛陽前線緊急調回大部隊,回過頭來對付薛舉。逐鹿中原固然重要,但若一不留神被薛舉端了老窩,後果不堪設想。

李淵著意培養秦王李世民,當時李世民才20歲,李淵就把討伐薛舉的重任交給了他,「以秦王世民為元帥,擊薛舉」。李世民雖然很早就投身軍旅,但這次戰事卻是他第一次獨當一面挂帥出征,朝野上下都在關注著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想看看他到底是真金還是「水貨」。

六月癸未,薛舉入寇涇州、寧州,唐朝安定道總管劉世讓,率領二萬士卒在涇州城抗擊薛舉,結果大敗虧輸,劉世讓和弟弟劉寶都當了俘虜。薛舉初戰告捷,士氣高昂,迅速進兵,屯兵在寧州南部高墌城附近的淺水原。

眼看形勢兇險,李世民迅速進軍,「秦王率軍十萬眾,四面俱集」,迎頭堵住薛舉的去路,並搶先佔據戰略要地高墌城。雙方二十餘萬人馬雲集在高墌城和淺水原一帶,大戰一觸即發。然而就在這緊關節要之時,李世民卻意外地病倒了,並且病得還不輕,以至於連日常升帳、召開軍事會議都難以辦到。於是他把軍事大權委託給大將殷開山、劉文靜二人負責。

劉文靜與殷開山二人綜合考量了一下唐軍實力,覺得無論兵力數量和戰鬥力,都可以和薛舉正面交鋒,於是在七月初九帶領大軍出城,與薛舉決戰。誰知薛舉棋高一著,早就布下天羅地網等著唐軍來鑽。

薛舉在淺水原正面布置了一批佯攻部隊,吸引唐軍注意,暗中卻派主力部隊埋伏在淺水原側翼和後方。唐軍剛剛抵達戰場,薛舉一聲令下伏兵四起,唐軍頓時陷入重圍之中,遭受到四面八方的猛烈衝擊。猝不及防的唐軍完全陷入混亂,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最終全面崩潰,四散奔逃。

薛舉乘勝追擊,縱兵肆意屠戮唐軍。由於薛舉部下以騎兵為主,唐軍以步兵為主,在潰逃中很快被追上,遭到分割包圍,傷亡極為慘重。李世民眼看大勢已去,只能保命為先,匆忙撤離高墌,一口氣逃回長安。

此戰唐軍遭受重大傷亡,《資治通鑒》記載,「唐軍死者十之六」,帶出來10萬士兵,回去頂多剩下4萬,堪稱唐朝開國戰爭中一次罕見的敗仗。薛舉發兵直撲長安,眼看唐朝危在旦夕,然而關鍵時刻,薛舉卻得了急病,暴病而亡,唐朝這才躲過一劫。

可見,任何名將的成長過程,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必修課。同時不得不服李淵的用人之道,李世民遭遇如此大敗,李淵卻不為所動,堅持繼續對李世民委以重任,李世民才得以成長為一代用兵奇才。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歷史小火鍋 的精彩文章:

廣東女海盜鄭石氏威震歐洲,為何會嫁給一個比她小8歲的小丈夫
興唐第一功的他可與白起、韓信相比肩,卻被一個太監嚇得六神無主

TAG:新歷史小火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