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346.這虛妄的妄想,都是自己生出來的

346.這虛妄的妄想,都是自己生出來的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346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阿難哪!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的陰,你都有領受的這種情形,所以五種的妄想也就發生出來了。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你現在想要知道五陰這種妄想,每一個陰它的界限是淺、是深,是怎麼個樣子,它的邊際在什麼地方。我現在告訴你。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色而對空,就是色的邊際。

唯觸及離,是受邊際:這個觸塵和離,就是受的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這個記和忘,是想的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唯滅和生,是行的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你清凈又合清凈,這就是歸八識的邊際。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這五種陰的根本,它重複而重複地疊生,生了又生,這樣地互相循環,互相幫助。生因識有:那麼這「生」就因為識(識陰)才有的。滅從色除:滅就從色(色陰)除。怎麼會滅呢?因為有色。若滅色,它就歸空,所以滅。因此,「生」,就由識生出來的;「滅」,就由形色而滅。

理則頓悟:在理上來講,這個道理你很明白了,可是乘悟並銷:你悟了,也沒有這個乘,也沒有悟了。「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你若明白這個理了,那麼你就連悟都銷了。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在理上講,你是悟了;在事相上講,你還要「因次第盡」,你要好像脫衣服,脫了第一層,又到第二層,然後脫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所以你在事相上要由次第而盡。現在這個理你是明白了,但是你還沒有修呢,還要修,才能把這五陰都破了。

我已示汝劫波巾結:我以前已經告訴過你,我用那個巾結了六個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你怎麼還不明白呢?還來這麼向我多問,又這麼啰啰嗦嗦的。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在中午有人講,以「穿五層衣服」來比喻「五蘊」,這個比喻不太恰當。因為《心經》上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像穿五層衣服似的,那五層衣服都剝下來,人就裸體了。所以果舟說:「這教人打妄想」,是真的。

那麼不破這五蘊,還有這五層衣服遮著,人沒有打那麼多妄想。要是破了,裸體了,這怎麼辦呢?所以這比喻是有一點問題,難怪你說令你打妄想。那你說這怎麼辦?你對這有什麼解釋法沒有?用五層衣服來比,這是一種有形的,而五蘊是沒有形的,沒有形和有形來比,這是不一樣的。

這五蘊只是一種陰氣,這陰氣也可以變成陽氣,陰魔也可以變成陽魔,就看你會不會用。你若會用,在這修行上不被它所轉,這個境界不是不好。你貪圖神通,貪圖好處、境界,這就被它所轉了。

所謂五陰,又叫五蘊。五陰是五種陰氣,因為有陰氣,所以就著魔了;有陽氣,這就是菩薩了。不過,要緊的就是不執著。不執著了,就是「終日穿衣,未穿一縷紗」,不要執著穿沒穿衣服。

「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真正用功的人,對這些都沒有執著了。不一定就像五層衣服這麼脫光了,沒有衣服穿,那怎麼辦呢?這只是一個很淺顯的比喻,就恐怕你不明白,所以才這麼樣說。

其實五陰根本就是一股氣在那兒作怪,這氣有邪氣、有正氣;邪氣就是陰氣,正氣就是陽氣。你要是不會用它,就變成陰魔了;你要是會用它,就變成陽魔了。

在這個時候,就是要用這個不思善、不思惡,你也不要貪好境界,也不要怕壞境界。就是遇到這種境界,還若無其事似的,不生一種執著心。我知道果舟對這五層衣服是不願意脫,脫了就覺得很怕丑的,所以我今天提出來講一講。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至此

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阿難!你應該將這種妄想生出來的根本來源,令一切的眾生都明白、了悟這個道理。

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你再把這個道理傳給將來末法的時候這一切修道的人,令他們也都知道這虛妄的妄想,是自己生出來的,令他們很明白、很了悟,知道這種妄想的來源和脈絡,而生一種厭惡的心。

知有涅槃,不戀三界:令一切的眾生知道有涅槃可證,不留戀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火宅了。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蓮池大師是中國很有名的一位法師,他出家了,還總想回家看看他太太。左一次、右一次,看了很多次。

他太太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一想自己的丈夫出家也不修行,還有這一種的情愛放不下,老回到家裡來,這不是一個好辦法。於是乎她就在進門的地方挖了一個坑,上邊用席子之類的東西遮上。這個坑裡邊放的什麼呢?就放一些個火。

那麼蓮池大師有一次又回來了,一邁步,就掉進這個火坑裡了,他說:「啊,你這兒怎麼弄個火坑呢?」他太太說:「你知道是火坑,為什麼你還回來?」這一句話,他開悟了,以後再也不回來了。

這也就表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都不是安樂的地方,就好像火宅那麼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十》
傷人惡犬將被殺死,一杯大悲水卻保住了它的性命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