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為何「絞盡腦汁」要挖皇陵?你看看他祖上是誰就明白了!
中國傳統中一直都有文如其人的說法,就是說看一個人的文章就能判斷出這個人的品行,很多文學大家能寫出名篇,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德行高潔之人。但人性複雜,豈是一兩篇文章就能說清的,雖然有很多人確實能做到文如其人,但也有一些人,論文學水平,無可挑剔,但是論個人私德,卻也非議不少。比如郭沫若,我想每一個讀過書的人都看過他的文章,但魯迅卻罵他是流氓,因為在個人感情生活,以及建國後,他主持文物考古研究工作上,出現了很多錯誤。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一共276年,歷經16位皇帝,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候最長的皇帝,也是最懶的皇帝,在位48有30年不上朝,萬曆死後葬在了定陵。1955年10月,一個題為「關於發掘明定陵的請示報告」送到了國務院。落款人是赫赫有名的「郭沫若」。
雖然申請獲得了通過,但是郭沫若所帶領的考古隊在忙活了一年之後也沒有找到地宮入口,於是他們只得將目光投向了獻陵。不過相關程序還沒有正式啟動就傳來了一個重要的消息,定陵的封土出現了鬆動,於是這支考古隊就轉而去挖掘這座萬曆皇帝的墓地。1958年9月,明定陵被成功挖開。在出土的三千多件珍貴文物當中,除了金銀玉器之外,最多且最珍貴的就是帝後二人身上穿著的絲質衣袍、錦被、以及上百匹布料,可惜的是這些絲織品在暴露後很快就被氧化,最終全部毀掉。不過,在惋惜當時考古技術不成熟的同時,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質疑,為何郭沫若如何執著地要挖掘明皇陵?從長陵到獻陵,再到最後的定陵。
嘉靖年間出書的《定遠縣誌》,給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書中記載這麼一句話:「元之末季.......然有明基業,實肇於滁陽一旅。」大意就是大明江山基業,是郭子興打下的。郭子興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早早戰死,另外兩個郭天敘、郭天爵卻都是因「謀逆之罪」死於朱元璋之手,專家認為朱元璋是顧忌郭氏威望太高,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只不過朱元璋卻漏掉了一人,郭子興有一小妾李氏,生下一子郭老舍,隱居定遠縣。郭老捨得以善終,後人也是越來越多。而郭沫若自稱祖上就是「滁陽王」郭子興的後人郭老舍(不信可查),朱元璋殺了他的祖上長輩,他刨了老朱後人的墳,也算是扯平了!
※「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實還有下半句,但是大家都不願意提起!
※古代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都是騙人的?歷史上的百姓能吃上肉嗎?
TAG:三國情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