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場「無法避免的」紛爭——日韓學者解讀兩國貿易爭端

一場「無法避免的」紛爭——日韓學者解讀兩國貿易爭端

2019年6月末,日本大阪G20峰會。韓國總統文在寅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會晤僅僅止於歡迎儀式上的握手寒暄。日韓記者精確統計,兩國首腦的握手總共持續了八秒。

G20日韓首腦簡短會晤

這尷尬的八秒鐘以一種近乎戲謔的方式呈現出目前日韓關係所面臨的現實。

大阪峰會期間,作為東道國的日本以「行程」為由擱置了日韓首腦會談。6月29日下午,峰會輪值主席安倍晉三在閉幕會議上致辭並讚揚G20國家發出了「維護和發展自由、公正、無歧視的貿易體制」的強有力聲音。

7月1日,峰會結束不到48小時,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將對向韓國出口的三種材料(氟化聚醯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實施管理限制。事出突然,韓國上下一片嘩然。由於三種材料皆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資源,有韓國媒體稱日本政府此舉直接瞄準了韓國經濟的命門。

日韓間以貿易名義的過招正式開始。

繞不過去的「歷史」

日本一橋大學國際公共政策研究學部的權容奭副教授認為,促使日本對韓國實施制裁的「導火索」是韓國大法院(最高院)針對日本企業二戰期間強制徵用勞工賠償一案的判決。

日本一橋大學國際公共政策研究學部權容奭副教授

2018年10月30日,韓國大法院支持了4名二戰時期遭日本企業強征的韓國勞工的賠償請求,判決涉事的日本新日本制鐵(現日本制鐵)向每名原告賠償1億韓元。4人曾在1997年向日本的法院提起損害賠償,2003年日本最高法院判決原告敗訴。2007年4名原告開始了在韓國國內長達十餘年的訴訟長跑。雖然韓國外交部一直堅持「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締結以來,個人索賠權的問題已經被解決」的立場,訴訟最終仍在歷經1審2審和兩次重申之後,於今年以原告終審勝訴的方式畫上句號。

這也是第一起終審由原告勝訴的二戰韓國受害者對日索賠案。判例一出彷彿打開了一扇門。一個月之後,韓國法院再次作出裁決,要求日本企業三菱重工、那智不二越等公司賠償多名韓國勞工。

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部的福永有夏教授也認為,儘管日本政府堅稱出口管制完全出於安全保障的考慮,但韓國法院判決的影響「不可否認」。

早稻田大學社會科學部福永有夏教授

對於韓國的判決,日本政府反應強烈,措辭嚴厲。對於強制勞工的問題,日方一直主張基於《日韓請求權協定》,問題已經得到「完全且最終的解決」。日本外長河野太郎指責韓國的判決「從根本上顛覆1965年日韓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法律基礎」。

所謂《日韓請求權協定》,是1965年日韓兩國在恢復邦交的同時所簽署的一份雙邊關係協定。協定要求日本需向當時的朴正熙軍政府無償提供3億美元援助和2億美元的低息貸款,以換取日韓兩國國家間、民間的賠償問題「完全且最終的解決」。5億美元在當時相當於韓國兩年的國家預算。此後,《日韓請求權協定》一直被日本看做是日韓間清算殖民地歷史和實現邦交正常化的基礎。但「協定中對請求權範圍和對象的表述存在模糊之處」,福永有夏說。

在韓國,圍繞著協定一直爭議不斷。協定在簽訂之時就被韓國民運人士詬病,朴正熙政權被指責壓抑了民間的呼聲。隨著80年代韓國民主化運動,長期被無視的民意越發洶湧,慰安婦問題、原子彈受害者問題、強制勞工問題等一一在韓國民間引起關注。韓國政府雖然一直試圖對日本展現出善意,但到底無法違背不斷壯大的民意,「完全且最終的解決」的基礎開始動搖。2018年強制勞工判決後,韓國外交部發言人面對記者提問時稱「政府將以最高院的判決為契機展開廣泛的討論」,暗示了韓國政府改變立場的可能。

權容奭認為在韓國出現類似強制勞工問題的判決「幾乎是無法避免的」,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橫亘在日韓之間複雜的歷史問題。

與其他在二戰期間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地區不同,韓國是以締結條約的方式被日本吞併的。1910年8月大韓帝國與日本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條約規定「韓國皇帝將朝鮮半島的主權永久讓與日本」。之後雖然韓國民間反抗運動接連不斷,但直到1945年投降前朝鮮半島一直處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下。

條約的存在所產生的直接問題便是日韓雙方在合併條約是否合法這點上存在認識分歧。

日本方面認為,《日韓合併條約》簽訂時符合當時的國際法。韓方(及北朝鮮)則認為條約在日本逼迫下締結是「完全無效的」。在這一問題上的巨大分歧和互不讓步,使得兩方在建交文件《日韓基本條約》中採用了「條約現在已經失效」這樣時間點上十分曖昧的表述。

雖然日本領導人曾多次就韓國「被迫接受的殖民統治」表示反省和道歉,但日本政府始終沒有承認《日韓合併條約》的非法性。2010年時任日本外相的岡田克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日本政府認為(條約)在當時是合法締結的」。

日韓建交簽署《日韓基本條約》

看似只是措辭上的細微差別,在國與國的外交層面上卻留下解讀的巨大空隙。

權容奭表示,解讀的差別使得日韓之間,在包括日本對韓國賠償責任等一系列歷史問題的認識上同樣出現了「合法與不合法的」的分歧。這當中尤其以慰安婦、強制勞工等尚有當事者健在的問題最為敏感,雖然日韓間就這些問題不斷對話並簽署了一系列的協議,但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始終沒能達成共識。福永有夏也指出對歷史問題的不同認識是日韓關係中最重要的爭議點。

隨著朴槿惠政權因貪腐倒台,「由於朴槿惠的政治介入」(權容奭語)而被壓抑的強制勞工和慰安婦問題的再度浮出水面。

2017年5月10日文在寅成為韓國總統。在當選第二天,文在寅就在與安倍晉三通電話時表示,「大部分韓國國民在情緒上無法接受朴槿惠政權簽訂的慰安婦協議」。

2018年10月在韓國大法院下達判決的同時,有另外15起訴訟中的超過70家日本企業因強制勞工問題在等待韓國的司法判決。

2018年11月,韓國政府正式宣布將解散「和解與治癒財團」。該財團基於日韓談判在2016年設立,由日本政府出資10億日元承擔向原慰安婦及遺屬支付現金的工作。至此,日韓慰安婦問題協議變得有名無實。

「和解與治癒財團」揭牌儀式

2019年5月1日,強制勞工案的原告向韓國法院遞交申請,要求出售被扣押的日本企業在韓資產。

5月1日也是日本新天皇德仁即位的日子,這天日本改元「令和」,寄寓美好和平之意。

但理想與現實畢竟不同,面對韓國方面一系列的動作,日方大為光火,同樣反應激烈。

日本先是明確表示拒絕了韓國政府提出的由兩國企業共同出資賠償強制勞工的「1 1」方案。繼而在最新的外交藍皮書中刪除了「基於相互信賴發展面向未來新時代的日韓關係」等關於韓國的積極表述,並表示日韓關係「由於韓方不斷做出的否定性行動,正在直面非常嚴峻的困境」。文件還特別拿出一章針對強制勞工問題,指責韓國司法判決「顛覆了日韓關係的基礎,斷然無法接受」。

日本政府的反應不只停留在口頭上,反擊一直在醞釀著。

日本財長麻生太郎在19年3月面對在野黨議員的質詢時明言,日本政府的報復手段將「不只限於關稅,還可能包括停止匯款、停止發放簽證等各種措施」。

在日韓關係劍拔弩張的微妙氣氛下,G20峰會上演「尷尬的八秒鐘」,這一幕剛剛結束,日本政府便率先發難。

「日本政府將毫無關係的『貿易』摻雜進本就複雜的歷史認識問題,使情況進一步惡化」,權容奭說。

並不「單純」的制裁

日本對韓國半導體產業施加制裁無疑經過了精心的計算。

權容奭表示,「日韓半導體產業是分工協作的關係,韓國企業在零部件和材料方面極度依賴日本。」據韓國統計,2019年前兩個季度韓國從海外進口的氟化聚醯亞胺和光刻膠中日本佔比都超過90%,高純度氟化氫的佔比也有將近50%。同時,日本還在全球佔有三種材料極大的市場份額,韓國很難在市場上找到替代的供應渠道。作為韓國的支柱產業,半導體幾乎佔了韓國整體出口的五分之一。一旦受到制裁,不只三星電子、LG和SK海力士等韓國代表性企業,整個韓國經濟都將受到巨大衝擊。

頗為細節的是日本政府並未對韓國實行禁運,而是僅僅修改了出口管理條例,對三類材料施加出口限制。「這種處理方式使得當前制裁更多是在政治意義上施加壓力,但日本政府同時又保留著根據韓方態度靈活應對的餘地」,福永有夏說。

權容奭也認為,日本此舉並非「單純」針對強制勞工問題,還有其他目的。

他認為,日本首先想藉此次制裁在日韓歷史認識問題上施加壓力。面對最不光彩的歷史問題,日本政府不願也很難率先提出訴求,但藉由經濟制裁,可以「名正言順」地逼迫韓國拿出態度重回談判桌。

其次,日方有意敲打在文在寅政權在處理與北朝鮮問題上的態度。文在寅上台後主張加強與朝鮮溝通並致力尋求朝鮮半島的統一。但由於核試驗、試射導彈等問題,日本對朝鮮一直十分警惕。

最後,他認為日方的經濟制裁也不乏「競爭」的意味。日本此舉不僅可以重創韓國經濟,還能為本國的企業爭取市場份額。上世紀日本半導體產業曾佔據全世界一半的市場份額,全球前十的半導體企業中有6家出自日本。但80年代的日美貿易戰中日本半導體產業遭受重創,並在隨後與坐收漁翁之利的韓國的競爭中敗北。日本此次大有報一箭之仇之意。

韓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半導體

事實上,日本確實也只用一招就讓韓國叫苦連連。

韓國經濟研究院試算,出口規模達45萬億韓元的半導體產業若無法得到有效供給,GDP將減少2.2%而日本將減少0.04%,日韓損失的差距近270倍。韓國中小企業中央會7月9日公布的調查結果指出,有59%的企業表示如果日本持續實施禁令,公司很難撐過半年,甚至可能會有運營中斷的風險。韓國股市也應聲大跌,8月首爾綜合指數跌至2016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

日本政府在態度上也擺出不屑對話的姿態,試圖讓韓國難堪。

7月12日,韓國派去日本的產業部代表被日方安排到一間類似倉庫的會議室中進行「談判」。作為東道主的日方代表既沒按慣例身著西服領帶,也沒有跟韓方握手交換名片。會議上日方只就出口管制進行了簡要的說明,根本無意討論任何議題。

「倉庫會談」

7月19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就強制勞工訴訟問題召見韓國駐日大使,會談時他打斷韓國大使講話並斥責韓方「極端無禮」。

佔得先機後,日本乘勝追擊開啟第二輪制裁。8月2日,日本將韓國從享受出口管理優惠待遇的「白名單國家」中剔除。韓國成為名單中27國里第一個被剔除的國家。

從發動制裁伊始日本便處於攻勢,但韓國也並非一味防守。

面對新一輪的制裁,韓方表達了強烈的不滿,指責日本此舉是基於政治意圖的「不當經濟報復」。總統文在寅在8月2日的緊急國務會議上,批評日方行為「魯莽」要為今後發生的一切後果負責。

權容奭指出,韓國社會將此次制裁看做是實現半導體產業改革和國家戰略轉變的重要契機。文在寅在國內呼籲韓國企業的大膽創新,突破日本技術壟斷,韓國政府將動用一切可用資源提供不遺餘力的支持,並直言「不會第二次輸給日本」。他還稱將加強與朝鮮的關係,「通過南北的經濟合作一舉趕超日本」。

8月12日,韓國政府宣布實行對等措施,將日本清出自己的貿易優惠「白名單」。

韓國民間反日情緒同樣高漲,民眾大規模抵制日貨,並多次在日本大使館門前集會抗議。民調結構顯示,超過八成的韓國人拒絕去日本旅遊。2018年赴日韓國遊客達到753萬人,占訪日遊客整體的五分之一。

在首爾日本大使館門前抗議的韓國民眾

在日本海的另一邊,日本民眾對韓國也充滿情緒。日韓共同民調結果中,對韓國持正面印象的日本人僅佔兩成,有七成的受訪者表示支持日本政府的制裁措施。

被高漲的民族主義裹挾著,日韓關係的前景彷彿更加暗淡。權容奭教授對日韓未來關係表示出擔憂,「在當前政治化的氛圍下,想要打開日韓間緊張的局面十分困難」。

對此,福永有夏教授則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她認為雖然WTO等國際爭端仲裁機制在日韓問題上的作用趨於疲軟,但基於日美韓軍事同盟和現實的經濟利害考量,雙方回到談判桌上並非毫無可能。

8月21日,日韓外長共同移步北京,出席時隔三年的中日韓外長會談。當天下午日韓外長進行了雙邊會談,日本共同社稱「會談上並未出現對立緩和的跡象」,到底如何解決爭端雙方仍處在平行線上。

8月22日傍晚,韓國青瓦台突然宣布廢止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兩國矛盾向著更廣更深刻的層面蔓延開來。

長按以上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每日精彩早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感日本 的精彩文章:

這些「秘訣」讓日本人平均壽命再創新高
延期2個多月後,華為P30系列終於在日本發售

TAG:動感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