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性格決定命運——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塑造,遠比你想像中重要

性格決定命運——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塑造,遠比你想像中重要

孩子的成長很容易被他的性格所影響,大多數孩子小的時候就是特別的調皮、大膽、活波等等。孩子的性格都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有的小孩長大後,與小時候相比差別會那麼的大。這寫都是什麼原因呢?

古羅馬哲學家緒儒斯說過"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命運。"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是有影響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形式也是作為孩子成長中性格的培養。孩子從懵懂無知慢慢的到性格成熟,都是家長的培養出來的。家長可以對孩子作出許多利於孩子未來的事情。但父母的性格又會對孩子有著多大的影響呢?

父母對孩子弄造成影響的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他性格的塑造。而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就是從他平時的習慣來陪養的。上個世紀西方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從習慣上來培養孩子的性格應該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也說過"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就像看到自己,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培養孩子就是在將家長的每一個自己的品格、性格、習慣對孩子的展現,而孩子就是會去跟著家長慢慢的學習將自己的性格與父母更相像。父母的性格、語言還有行為都是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要做一個好家長

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保持對孩子的冷靜。讓孩子接受這些就得讓孩子認同,我們也要幫著孩子去認同這些。孩子的成功是離不開家長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努力是有用的,是要這些基礎的東西成為孩子有用的東西。那麼家長一般都要幹些啥?

01樹立榜樣

所有人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為孩子的成長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成為孩子的一支標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會去照著家長的樣子成長,家長犯的錯孩子再看到的時候是不是會學著家長,也去犯錯,也去將家長不好的東西學會。

事實上孩子在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只有在慢慢的成長才會明白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的。我們可以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知道這樣做就沒錯,孩子也會慢慢地知道這樣做就會讓父母喜歡。

家長怎麼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回應家長。孩子就是家長教育的映射,家長肯定不會希望孩子身上映射出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請每位家長以身作則起來,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一個家長的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很重要,家長都喜歡給孩子說,不好好上學以後只能掃大街,不聽話就送去警察管,不吃飯就把孩子丟出去。這些錯誤的引導會給小孩子心裡留下印象。認為掃大街就是低等人,給人分了三六九等。對警察產生畏懼心理,讓孩子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放棄對警察的求助。

家長樹立榜樣,其實就是對孩子一個正確加直觀的引導。這些思想上的教育在對任何孩子都是極其重要的。

02言出必行

孩子是需要一個言出必行的家長的。很多的家長都覺得孩子還小,只要哄騙一下就可以的,但是長久之後,孩子就會對家長產生不信任,不願意再去相信家長。所以言出必行是一個家長做應該做到的事情。

很多的小朋友再多次與說話不算數的大人玩後,就不願意繼續和她交流,一個孩子的行為會說明很多問題的,在這些問題中,最不好的就是說話不算術數。在和孩子交流多次後,你會覺得孩子所答應的事,就會去完成,即便沒有完成孩子,在提醒孩子後,孩子就會完成的,既然孩子都可以做的言出必行,大人就做不到嗎?

言出必行也是一種誠信道德的建設,誠信是面的社會最重要的基礎,從小讓孩子理解,孩子小的時候做出的誠信行為只有和父母之間。所以父母是給予孩子誠信教育的第一人。

03環境熏陶

記得我在上高三的時候,我的生物老師對我們班上的孩子說,他家的孩子從來不吵鬧,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家長回家後不是去玩手機,而是在看書。還說他家的孩子就只愛看書,有時候讓他去玩,他都不去,就愛在家看書。

孩子生活的環境太重要了,孩子還在小的時候,大部分都會在家裡度過,家庭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就會在這樣的環境融合進去。想像一下,一家三口人,坐在沙發,上一句話都不說。同時抱著手機,在他們三個人的群里討論晚上吃什麼。這樣的畫面感太強了,這樣的家庭就是因為孩子從小的環境影響的。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也是說明環境對孩子行為,成長的影響是多麼的重要。如果長期生活在一個家暴的環境中,孩子可能都不會很開朗。生活在富足家庭的孩子,可有可能會有"公主病"。留守兒童也是社會話題,這也是環境造就了孩子的成長環境。所以無論家裡什麼樣的經濟條件,都應該儘可能的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個環境包括經濟環境和精神環境,無論缺失哪一個塊兒,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04尊重孩子

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我父親從來不誇我的好,但是父親他特別尊重我,在我基本懂事後,我自己做的決定,父親都會給我分析決定的利弊點,然後讓我自己決定要怎麼做。他從來不在別人面錢罵我,一直都會維護我的"面子"。就這樣,現在我覺得尊重孩子是一件重要的事。

家長不要去強迫孩子去做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或物。即便是家長也不能強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去最事情,要爭取到孩子的同意才可以。

只有尊重了孩子,反過來孩子也會理解尊重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做決定的時候,父母不應該直接給孩子一個結果,時間長了,孩子就沒有自己的主見。父母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分析要決定事物的利弊,給孩子建議,讓孩子自己選擇。無論這個選擇是否符合父母的真實想法,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種方法。

05建設性的批評孩子

在孩子犯了錯誤後,我們可以先肯定孩子做事的初衷,再去以提建議的形式去告訴孩子,這樣可以有效地教導孩子讓孩子,讓孩子對事物的認識也更加的全面具體。

當孩子因為踢球等玩耍行為不小心破壞了他人的財物,孩子理所應當的應該受到家長的指責批評。正確的批評不是對孩子破口大罵或者嚴令禁止孩子再次玩耍。家長應該首先分析這件事情的發生,孩子玩耍是天性,還有益於孩子身心發展,所以孩子玩耍是好事情,家長的批評點不應該在玩耍這件事上,而是更關心孩子玩耍時侯的注意力,玩耍時所挑選的地方。

孩子踢球踢碎玻璃,家長批評孩子,讓孩子懂得的結果不是踢球錯誤,而是踢碎玻璃是錯誤的,應該去足球場踢球。孩子在打籃球將籃球丟到馬路中央,我們批評孩子不應該批評孩子打籃球的行為,而是要注意到不能再馬路上打籃球。

對於孩子的所犯下的錯誤,家長應該更加的注意到這個錯誤中的正確的部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著力去解決主要矛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說事 的精彩文章:

父母給娃最好的禮物,不是「金山銀山」,而是讓他懂得責任重如山
新生兒出生時要哭才好,安安靜靜反而有危險,原因其實是這幾點

TAG:母嬰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