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交穴:疏肝理氣
陽交為經穴名(Yángjiāo)。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別陽、足髎。屬足少陽膽經。陽交是陽維脈的郄穴。陽為陰之對,外為陽,交即交會,此穴在小腿外側,與足太陽脈交會,故名陽交。
【腧穴釋義】
陽交。陽,陽氣也。交,交會也。該穴名意指膽經吸熱上行的天部陽氣在此交會。本穴物質為外丘穴傳來的濕熱風氣,至本穴後,此氣吸熱脹散上至於天之天部而成為陽氣,與膀胱經飛揚穴揚散於天之天部的陽氣相交會,故名。
別陽。別,離別之意。陽,陽氣。別陽名意指膽經吸熱脹散的陽熱之氣由此別走陽維脈。本穴物質為外丘穴傳來的濕熱風氣,至本穴後吸熱脹散而化為純陽之氣,脹散的純陽之氣別走陽維脈所在的天部層次,故名別陽。
足髎。足,指穴所在的部位為足部。髎,孔隙之意。足髎名意指本穴的純陽之氣為弱小之狀。本穴物質為外丘穴傳來的濕熱風氣,經吸熱後才能上升至本穴純陽之氣所在的天部層次,但因其富含水濕(外丘穴因其含有較多水濕而不能直行於上,只能橫行),只有少部分水濕化為天之天部的純陽之氣,本穴天之天部的純陽之氣如同孔隙中化出一般,故名足髎。
陽維脈郄穴。郄,孔隙也。本穴天之天部的純陽之氣弱小,外傳陽維脈如從孔隙中傳出一般,故為陽維脈郄穴。
【取穴位置】
陽交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
【穴位解剖】
局部解刨有腓動、靜脈分支。分布著腓腸外側皮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理氣降濁,安神定志,陽交穴有溫膽寧神、通經活血的作用。
主治:陽交穴主治胸脅、神志和下肢等疾患:如胸脅脹滿、頸項強痛、驚悸怔忡、癲疾驚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樞痛、膝痛、足脛痿痹、霍亂轉筋等。
【穴位配伍】
陽交穴配支溝穴、相應節段夾脊穴治帶狀皰疹之神經痛;
陽交穴配陽輔穴、絕骨穴、行間穴、崑崙穴、丘墟穴治兩足麻木;
陽交穴配環跳穴、秩邊穴、風市穴、伏兔穴、崑崙穴治風濕性腰腿痛,腰扭傷、坐骨神經痛、中風半身不遂之下肢癱瘓、小兒麻痹症。
【刺灸法】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或向足部放射。
艾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多用陽交穴治療胸膜炎、咽喉炎、腓淺神經麻痹、坐骨神經痛、精神病等。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由國聯商務網分享,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TAG: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