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涮、烤、醬、燒,北京人貼秋膘不能少了這塊羊肉!

涮、烤、醬、燒,北京人貼秋膘不能少了這塊羊肉!

自古「魚羊」組成鮮字,可見羊肉之鮮美。北京人好吃,講究吃,在吃羊這件事上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雖說咱北京城,不是羊肉的盛產地,但這並不影響北京人對它的喜愛。涮、烤、爆、燒、醬、燜,各種吃法應有應有。

要說在舊時的北京城裡,不乏羊肉館子,其中有四家最為有名。它們分別是:東來順的涮羊肉,烤肉季的烤羊肉,月盛齋的醬羊肉,白魁老號的燒羊肉。這也就是老北京嘴裡常常提到的「四大羊」。

但如今,有的店已經越做越不行了!

東來順的涮羊肉

我想東來順應該是這「四大羊」里知名度最高的吧,這裡的銅鍋涮肉更是人盡皆知。在老北京還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東來順的涮—真叫嫩」,以及「涮肉何處嫩,要數東來順」這樣的俗諺。

東來順,始建於1903年,創始人是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早些年,他在東安市場里擺攤出售羊肉雜麵和蕎麥麵切糕,再後來又增添了餡餅和羊雜等等。由於生意日漸興隆,便取「來自京東,一切順利」的意思,正式掛起東來順粥攤的招牌。

1914年,經歷了變故的東來順重新開張,同時新增了爆、烤、涮羊肉和炒菜,也正式更名為東來順羊肉館。而此時的東來順已憑藉著涮羊肉,在京城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等到三四十年代,東來順的涮羊肉己馳名京城。

「選料精、糖蒜脆、調料香、火鍋旺」是東來順涮羊肉的四大特點。早些年,東來順的刀工更是人人稱讚,薄厚均勻、排列整齊,切出的羊肉片舒展開來,放在青花瓷盤上,透過肉片能看見青花花紋。

烤肉季的烤羊肉

北京吃烤肉講究「南宛北季」,今兒咱來說說這位於什剎海的烤肉季。

相傳,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北京東通州的回民季德彩,在什剎海邊的"荷花市場",擺攤賣烤羊肉。等有了一定積蓄後,就在這裡買下了一座小樓,正式開辦了"烤肉季"烤肉館。

烤肉季之所以舊負盛名,是因為它選料十分嚴格,用的是黑頭、團尾的「西口」綿羊,全羊僅選用上腿和後腿兩個部位。切肉也有獨到之處,片薄如紙,且很均勻。其烤肉製作方法也相當考究,為的是烤出的肉片香嫩可口。在炙烤時還要時不時的灑上雞蛋液,等烤熟後再撒上香菜段。

小編覺得烤肉季好就好在於經過處理後的羊肉,沒什麼膻味,平時不愛吃羊肉的人也能接受。

月盛齋的醬羊肉

到醬羊肉,老北京人首選月盛齋。

清乾隆年間,在禮部當臨時工的馬慶瑞意外得到了一隻全羊的賞賜,他自己吃不完,就把剩下的全用擔子挑到街上賣了,誰成想,呼啦一下全都賣光了。見此狀,馬慶瑞便開始在前門外的荷包巷子擺攤賣起了醬羊肉。

等到了乾隆四十年(1775年),馬慶瑞在戶部街租到3間房子,從此遠近聞名的月盛齋就此開張了,店名定為"月盛齋",取"月月興盛"之意,兼營生熟羊肉。再之後又經太醫指點,月盛齋對原來製作醬羊肉的調料配方進行了改進,加入了藥材,並總結出了一套經驗。

月盛齋制出的醬羊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而且還有補中益氣、安心止驚、開胃健力、溫脾胃的作用。

白魁老號的燒羊肉

在北京可不只有銅鍋涮肉,燒羊肉也十分出名。

「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你爹你媽給你買燒羊肉喲, 你不吃, 喂狗吃喲……」這是北京小孩人人都會唱的歌謠。

老北京的燒羊肉以「白魁老號飯莊」的最為著名。白魁是最初精製燒羊肉的創始人,為清真回族人。相傳在二百七十多年前的清乾隆時期,白魁曾在舊京的東四牌樓之隆福寺街開設了一個名叫「東長順」的清真飯館,當時以出售燒全羊而名揚四九城。

白魁老號的燒羊肉,選料嚴格,製作精細,方法獨特。製作出的燒羊肉,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濃鮮美。

小編聽聞,舊時在白魁老店旁邊有家賣抻面的館子,常去那裡的客人喜歡先到白魁買上點燒羊肉,為的是拌面吃,再澆上點羊肉湯,這曾是京城食客們的一大樂事。

就像前面提的一樣,在北京和羊肉有關的吃食可謂是種類繁多,再選幾個和您聊聊~

爆肚兒

爆肚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時期,而其鼎盛的時候是在清末及民國初期。

最初的時候,在京城爆肚兒真不是什麼講究吃食,只是將肚兒不分任何部位,煮熟,切成條,在開水裡一焯,就叫爆肚兒,聽著跟「窮人樂」似的。但是會吃的北京人,總能在簡單的吃食上弄出好多門道來,讓爆肚兒更加美味。

吃爆肚兒的門道更是多。一個羊肚兒可以被細分為羊散丹、羊肚領、羊肚板、羊肚芯(也叫肚板芯)、羊蘑菇、羊蘑菇頭、羊食信、羊葫蘆、羊肚仁等9個部位來,而每個品種吃起來口感不一樣。所謂「爆肚兒」其實是這十幾個品種的總稱。

白水羊頭

老北京的羊頭肉有三種吃法:一是白水羊頭,加工時不加入任何佐料;二是白湯羊頭,加工時可加些鹽或佐料;三是醬羊頭,加工時既加鹽又加重色。

老北京管它叫白水羊頭,皆因煮羊頭時,鍋中不放鹽和醬油,清湯兒無鹹味。羊頭切片兒時,只聞原香,無其他料味。羊頭可吃之處,有羊臉、羊耳、羊舌、羊眼、羊腦兒、天梯(口腔上膛軟骨)。

這白水羊頭看似簡單,但製作過程非常講究。其中最著名的還要說是老字號清真馬記的白水羊頭。

羊雜

羊雜碎,就是羊的五臟,也就是羊「下水」。

要說這羊雜碎是老北京的吃食,應該沒什麼錯兒吧,但是不少北方省份也有賣羊雜碎的。最初北京售賣羊雜碎的大多為回民,他們在宰殺完牛羊之後,把剩下的內臟留了下來,經過簡單的加工便拿到衚衕或市場中去買。

昔日老北京城賣羊雜碎的有兩種店鋪和流動小販,一種是賣做好的熟羊雜碎,另一種賣「白湯羊雜碎」的小販。

過去,不少人家喜歡在家做羊雜碎湯,早上從早市買回一副新鮮的羊五臟,下鍋一煮,連湯帶肉,清淡鮮美。一般的羊雜湯都少不了「老五樣」:心、肚、肺、肝、頭。心、肝、肺更是絕對不能少的,行家管這老三樣兒叫「三紅」。

在寒冷的冬天,盛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雜碎湯,就著剛出鍋的芝麻燒餅,趁著那湯的熱乎勁兒大口吃羊雜碎、大口喝湯,一碗羊雜碎吃完,滿頭是汗,身子暖乎乎的。在來上二兩「二鍋頭」,那滋味兒……

紅燜羊肉

北京還有一道關於羊肉的特色菜不得不提——紅燜羊肉。據說在80、90年代火過一段時間。

據了解,紅燜羊肉需要炒糖色,而這個糖色和燉肉的還有區別。然後將羊肉洗凈切塊、倒入鍋中翻炒至變色,再轉入砂鍋中加調料、開水慢燉,放入胡蘿蔔等配料,待羊肉燉爛後即可出鍋食用。

在秋天吃上這樣一碗熱騰騰的羊肉,保暖又滋補,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看到這兒,小編還想給您提個醒,羊肉雖好吃,但也不能貪嘴。還有這些不能(不宜)和它同食:竹筍、南瓜、豌豆苗、南瓜子、半夏、海螺、西瓜、茶、豆醬、梅乾菜、鯧魚、板栗、乳酪、百合、赤小豆、何首烏,您記住了嗎?

眼瞅著咱北京的天兒也來越冷了,秋冬季是吃羊肉進補的最佳季節,挑一個您喜歡的館子,咱下館子撮一頓去吧!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及大眾點評

北京四九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深山裡的他們是匈奴後裔,不信你看看他們的長相
消失了九年的北京崇文宣武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