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繼續強勁!海洋經濟後還有氫能源,德國漢堡點贊與上海合作
逛步行街、吃上海小吃,德國漢堡市第一市長辰切爾(Peter Tschentscher)的上海之行很是豐富。
談及對上海的印象,首次到訪上海的辰切爾笑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交通非常井然有序。」他還點贊了上海交通的基礎設施,表示讓他印象深刻。
此次,辰切爾率領了一支50多人的高級別代表團在25~27日對上海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代表團中不乏漢堡政治、經濟與科學界的重要人物。
在上海,辰切爾一行不僅參觀了漢堡與中國的代表企業,還出席了「第三屆上海-漢堡商務論壇」以及科學領域的「漢堡-上海校園論壇」。
27日,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和市委、市政府其他領導的見證下,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與辰切爾共同簽署2019~2020年友好城市合作備忘錄。
辰切爾表示,「(漢堡與上海)兩座城市都希望未來在數字化城市發展領域加強合作。」
其實,在辰切爾看來,雖然兩座城市相隔近2萬公里,但漢堡與上海有著太多的共同點。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辰切爾細數了兩座城市的共同之處:比如,都是非常重要的經濟中心、都面臨大城市發展的通病等,因此,在延續友城的情誼外,更重要的是兩座城市在經貿、創新等領域的取長與補短。
「漢堡沒有感到經濟衰退」
今年以來,素有「歐洲經濟火車頭」之稱的德國頻頻拉響經濟失速的警報。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26日公布的8月商業景氣指數顯示,該數值已從上月的95.8跌至94.3。這是該項反映德國經濟景氣狀況的重要指標連續第五個月下跌,為自2012年11月以來最低。
此前,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的數據顯示,受出口下降影響,德國在2019年第二季度未季調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環比降0.1%。經季調後的GDP數據則從第一季度的0.7%放緩至0.4%。德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創下新低,至-0.623%。此外,Destatis報告稱,德國的經濟在過去的12個月當中僅增長了0.4%。從過往幾年的數據來看,2019年的數據是最差的一年。
辰切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也沒有迴避這一話題。他表示,「過去多年來,德國甚至歐洲經濟習慣了增長的態勢。當然我們的經濟增幅不能與中國的速度相比,但也穩定在1%~2%。」他也注意到了近來各項經濟指標反映出德國經濟增長的隱憂,但他表示,「漢堡並沒有感到經濟衰退」。
辰切爾之所以信心滿滿,是因為今年上半年,德國最大通用港口、歐洲第三大港漢堡港的數據在全球貿易陰霾中閃現了一抹亮色。他給出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漢堡港海運貨物吞吐量明顯增長4.1%,至640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增長7.5%,達到470萬標準箱;漢堡港腹地鐵路運輸量上半年增幅達到了12%。
今年上半年,漢堡在海洋經濟方面的增幅為4%。
對於漢堡港的搶眼表現,辰切爾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道,一方面易北河的拓寬疏浚工程給了大型船舶公司信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漢堡港這幾年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改造,使得港口出現了「追趕效應」。
當然,他也提到,中國的貢獻也功不可沒。漢堡港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與漢堡港的貿易延續了2017年的強勁勢頭,仍然是漢堡港最大的貿易夥伴。在海運方面,目前,在漢堡港裝卸的每三隻集裝箱就有一隻來自中國。在陸路運輸方面,每周有235趟班列從漢堡出發開往中國的27個城市。鑒於漢堡港與中國的海上和鐵路集裝箱往來總量約480萬標準箱,遠遠超過歐洲其他目的地,漢堡港已是名副其實的中歐貿易第一大港。
也正是漢堡港的聯動效應,目前已有約550家中資背景企業駐紮漢堡,開拓其德國乃至歐洲市場,其中包括中遠集團、振華重工、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8~2016年漢堡GDP實際增長平均維持在1.9%,海洋、航空、汽車、媒體以及生物科技都是漢堡的經濟支柱產業。當漢堡以全德2%的人口創造了整個德國近3.5%的GDP時,難怪有德媒表示,雖然漢堡也在面對德國整體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但它依舊能抵抗住衰退。
而辰切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也不斷強調,漢堡非常珍視平等自由的貿易,「只有平等自由的貿易才能給各方帶來財富。」
智慧交通先行
此次來訪,辰切爾還有一大重任,便是向中國的同行介紹漢堡在智慧出行方面的經驗。他表示,上海與漢堡有很相似的發展軌跡,「我們在經濟、文化、科學界有更多發展潛力,但我們也需要面對共同的挑戰。」
在辰切爾看來,未來漢堡與上海至少面臨著三大共同挑戰。首先,便是如何有效地組織城市的交通,方便於私人出行與經濟生產;其次,如何通過打造地鐵網路等措施,來挖掘地下空間的潛力,為地上空間減負;第三便是如何確保經濟有效發展、為居民提供有效的生活時,協調好經濟與生態的發展。
為此,「已經有一段位於漢堡市內測試路段用於嘗試未來的出行方式。它正在用於測試自動駕駛、數字化交通控制系統以及智能施工協調。」辰切爾介紹道,「此外,我們還投資擴建與軌道相連的短途公共交通,讓我們的市民們能舒適和準時地抵達目的地。這些投資和創新讓漢堡在經濟上保持強勁的實力並推動著我們的城市可持續地不斷發展。」
辰切爾強調,打造綠色出行,始終是漢堡市政府的一個願景。為確保漢堡市內的車輛通行量能有所下降,他鼓勵開車族們能多使用地鐵、自行車,甚至步行的方式出行。當然,還有其他替代的出行方案,比如共享汽車、自行車的租賃等。
在德國,氫被視為未來的能源,並且在實施能源轉換時越來越成為關注的焦點。
「未來,漢堡的短途交通將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其中,氫能源就是一個選項。我們希望與中國、日本等亞洲夥伴致力於氫能源研究,拓寬氫能源使用領域。」
「我知道,中國的許多城市也是引進創新出行方案的先驅者。我很希望通過此次的訪問更好地認識這些城市。」辰切爾說道。
此外,他還力邀中國的合作夥伴參與漢堡的自動駕駛、智能出行方面的研究。同時,作為2021年世界智能交通大會的東道國,漢堡也歡迎中國的合作夥伴提供更多有關智慧出行的解決方案。
而漢堡港已較早地進行了智慧交通的嘗試。在建設水、鐵聯運時,漢堡港就已經很好地引入了IT系統的建設。比如,通過IT系統,如果貨物提早一個小時或者推後一個小時到港,那麼集卡司機通過手機上的終端獲取信息後,就不會做無謂的等候、致使交通堵塞。此次,德國漢堡港口與物流股份公司(HHLA)董事長提茲拉特(Angela Ursula Titzrath)一行還在26日到訪了振華重工。
提茲拉特表示,HHLA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港口建設,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引領,如無人卡車、無人機搬運技術等,希望能與振華重工繼續加強合作。
德國數據顯示,海洋經濟佔德國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約12%,並提供了約40萬個工作機會。其中漢堡市是德國海洋經濟的關鍵核心之一。
同為重要的海港城市,上海和漢堡的經濟有不少相似之處。據上海市海洋局統計,2018年,上海海洋經濟總量持續保持平穩增長,海洋生產總值達到9183億元,佔全市GDP的28.1%,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規劃》明確,到2020年,海洋生產總值將佔地區生產總值約30%,形成以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海洋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雙方的合作空間充滿了想像。
※互金協會發布框架手冊,推進互聯網金融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工作
※數據智能時代帷幕拉開,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產業鏈個股將粉墨登場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