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盤著佛珠想靜靜,能修身養性?

盤著佛珠想靜靜,能修身養性?

我們說盤玩小葉紫檀佛珠,盤玩盤玩,盤的是佛珠,修的是心性。目的是愉悅身心、修身養性!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說盤玩小葉紫檀佛珠,能修身養性呢?今天專門從通過盤玩佛珠入「靜」的角度談一談如何修身養性。

修身養性,從「靜」開始

古人的所謂「修身養性」,實際上就是通過自我修鍊來達到自我完善的一種途徑,就是要把先賢之美德才學化為自身之習性功力.而要「修」要「養」,就首先要能「靜」,否則心浮氣燥,如何修得下去,養得起來?所以古人說:「躁心浮氣,淺衷狹量,此八字是進德者之大忌也.去此八字,只用得一字,曰主靜.」足見「靜」的重要.而通過盤玩紫檀佛珠,通過心與物之間的忘我交流,是達到靜的一種有效方式。

盤珠忘我,「靜」從中來

所謂人心如野馬,四方奔跑、雜念紛飛、剎那不停,念珠就如正法之引導束縛,修行者手掐念珠以遏制妄念。手持念珠,念誦佛號,修鍊定力、生長智慧。一串珠子也算是個提醒,心與物的忘我交流,一切放下,修得身心輕安。

憂思驚恐,心神惱亂,致病的根源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免不了有種種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為身和心兩方面,除身上所發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貪慾、憤怒、憂怖、驕慢等等不正常的思想現象,都叫做心病。我們平時往往只注意身病,對於心病,一般都不予重視。實際上,身病的發生,大部份是由於心虛氣弱;而心虛氣弱,主要是由於憂思驚怒,心神惱亂所造成。凡貪食、貪得,貪勝等等都足以招致疾病;且貪之不得,勢必生瞋,貪瞋發展的結果,可以使心蕩氣促,膽驚肝火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因而氣血耗損,風寒暑濕,也都乘虛而入。各種藥石,只能救身病於一時,假使不從根本治療,那麼雖一時痊癒,而致病的根源未去,仍隨時有遭其侵襲的危險。

「靜」可凝定心神,和順氣血,祛病強身

人們在忙於生活,人事之餘,不知設法安定思想,降伏煩惱,甚至有貪得無厭,縱慾忘身的,這樣處處與自己過不去,神志既然渙散,氣血便失調和,因此往往遭受疾病羸弱的痛苦,這是非常可惜的。據研究,人在精神好的時候,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醯膽鹼,這些物質有利於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相反終日鬱悶憂傷,貪嗔痴慢,就會使這種有益激素分泌紊亂,內臟器官功能失調,發生胃痙攣,引起血壓升高,造成冠狀動脈閉塞,還特別容易引起心臟病。所以我們要求身體的健康,自應去除疾病,要除病就須先補氣,要補氣就須先養性,要養性就須先調伏煩惱妄心,使心不動搖,自然精氣內充,抵抗力強,疾病便無從發生了。

「靜」可使精神集中,小可康強身體,大可明心見性

人身有生理的和心理的兩方面,我們從事修養,除了身體方面要強健外,心理方面更是不可偏廢,因為心理每每更能影響生理。而「靜」的養成,在心理方面也能使全身精神歸於統一集中,從而促使心理現象的健康發展。心理學家捷普洛夫也說過,抱著一種平靜的態度,是與注意的分散作鬥爭的唯—方法。同時心理既安寧而正常,思想也清明而愉快。

蘇東坡有詩說:「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惟不見人,嗒然忘其身。」只有這樣集中心力,全神貫注在一個對象上,作畫便能神化,治學便能深造。所以古人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又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持珠盤玩,心與物的忘我交流,是達到「靜」的一種有效方法,是精神力集中的鍛煉術,默坐澄心,忘我盤珠,將妄念逐步淘汰,妄念愈淘汰,正念愈得提煉,中國古書堯典說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所謂人心正是習氣之私,道心則是一念之覺,惟精惟一,正是做精神力的集中功夫。精神力越集中,頭腦越清明。比如學禪的人,一心照顧參究,念茲在茲,舉整個心力集中在一個疑情上,愈集中力量愈充,力量愈充,集中的程度,也愈加深,等到集中到頂點,忽然一念頓歇,便能湛然洞澈。從這裡可見精神的集中力量,小之可以康強身體,大之可以明心見性。

「靜」可培養人的定力,在人生驚濤駭浪中,淡定從容,不被苦惱所迫,得安樂行!

我們在人生的歷程中常不免發生種種苦惱,而許多苦惱,大都由思想紛擾,痴迷不覺而來。譬如迷於財物,往往有因盜竊而犯法的苦,迷於愛情,往往有因失戀而自殺的苦。事已過去,還是攀緣計較,自找麻煩;事尚未來,卻先比量分別,不肯放鬆。這一切,主要是由於缺乏定力的緣故。可見自心放蕩失主,實是世間第一等苦人。只有努力修定,才能由弱轉強,由愚轉智,明辨邪正,有力把持,在驚濤駭浪中,如如不動,不被苦惱所迫。我們研究學問,完成事業,處理問題,應付變患,也都非定力不辦。

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定力呢?從佛法上看,與定有密切關係的,有戒和慧兩方面,所謂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無上智慧,必由定發,無漏大定,必從戒生。然佛法無量,修行亦無量,

定的境界,大有深淺,有世間禪定、出世間禪定和出世間的上上禪定等。因此修持的方法,也就無量,而且本來在行、住、坐、卧的一切時中,都可修定,但由於我們散亂的力量很強,在靜中修持必較動中容易得力,因此修定的人,除必須受持凈戒和親近良師益友外,在初下手時,一般都要以能入「靜」為基礎。一切放下,身心收斂,外境不擾,內心無喘,身、口、意清凈無擾,自可徐徐入定,高覺悟者,更是能迷妄若去,心體現前,自能逐步證入寂照不二的境地,所以古德說:「若人靜坐一須爽,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比畢競碎為塵,一念凈心成正覺。」可見靜坐又是轉迷成覺、得定開慧的一門不可缺少的功夫。

所以說,通過盤玩紫檀佛珠入「靜」,是澄清思慮,增進健康,是修身養性的一種重要方法。

註:本文來自網路,感謝作者悉心編寫。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文玩網 的精彩文章:

3萬買了根海黃料子,一刀切開後心都碎了
蟠桃核手串怎麼盤紅?

TAG:中華文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