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裁縫苦練書法35年,小楷堪比「鐘王」,專家卻說她沒入門
按語
這兩天,天津市靜海縣一位農村婦女劉智莉,苦練了35年,被當地稱為裁縫書法家。如今她寫的一手小楷,堪比「楷書鼻祖」鍾繇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結果在專家眼裡,卻說沒入門。從而引起網友的爭議。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女裁縫苦練書法35年的基本情況。
三十五年前,劉智莉沒考上大學,到一家鄉辦服裝廠做縫紉工。
在村人眼裡,能去廠里打工比在家務農,不知要好多少了。但是劉智莉生來矮小,體弱多病,一天下來干下來很吃力,而且最要命的是,連續工作14個小時,就是不停地重複著同一道工序,很枯燥乏味。
她不甘心就這樣機械般干一輩子,但是在閉塞的鄉村又能做什麼。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智莉拿起了毛筆,在廢舊的報紙練字。結果,卻找到了一些樂趣。於是,每天下班不管多累,都會練一個小時的字。
後來,越練越入迷了。午休的時間,她也要騎自行車,到離廠里3里外的鄉文化站拜師求教。更不可思議的是,還花了7個月的工資參加書法培訓。每到面授的日子,她都凌晨4點起床,摸黑騎車往返70公里路,到南開大學上課。
她的苦學書法,感動到了輔導老師著名書法家寧書綸,收她為徒。
在老師的經心指導下,她從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開始臨習,再《化度寺》《皇甫君碑》,再到王羲之的小楷《洛神賦十三行》以及趙孟頫、鍾紹京等小楷字帖。幾年後,她進步很明顯,尤其小楷作品先後多次在市級書畫大賽中獲獎。
劉智莉登上各大報紙
由於生活所迫,她曾經在每年臘月廿至廿九到鎮上現場寫春聯賣春聯,引起了大家圍觀叫好。很快得到了媒體的關注,天津電視台、《天津日報》《今晚報》等紛紛進行了專題報道。中央電視台《半邊天》節目組專程來到靜海縣城大集市拍攝了她寫春聯、賣春聯的現場。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半邊天》節目的主持人張越來到她家,為她做了一期特別專訪。節目播出後,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書法作品先後被來自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的國際友人及國內朋友所收藏。
一時名聲鵲起,劉智莉仍然練習不輟,到現在已有35年了。
她每年練字的廢紙就要堆出4米多高。按這個標準計算,35年來練字的廢紙堆要達150米高了。
正是這樣的堅持,她的小楷越寫越好,越寫越精湛。很多書友都稱她的小楷,可以堪比鍾繇和王羲之。
鍾繇可是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因他推動了楷書,特別是小楷的發展,而且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等人也都對其書法潛心鑽研。鍾繇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與王羲之並稱為「鐘王」。
堪比鐘王,肯定是書友的溢美之辭,不過由此可見,劉智莉的小楷不會差到哪裡去。
但是,這兩天,有文章說所謂的專家們看了劉智莉寫的小楷,竟然說沒入門,沒有藝術感。
這讓很多網友很不服氣,認為這是專家們的門第之見,對草根赤裸裸的藐視和不敬。
我不知這些專家們是按什麼標準來評判的,但是這裡有一幅作品,評委們的看法和專家們的卻是截然不同。在去年中國道教協會第九屆玄門講經抄經作品評審會,全國評出7幅獲獎作品,劉智莉寫的1500多字的小楷長卷《唐太古妙應孫真人福壽論》就是其中之一,見下圖和局部圖。
這是否可以說明問題?
所以有的網友認為,
這是專家們對草根高手是羨慕嫉妒恨,
是以貶低別人來維護自己的那點自尊。
你怎麼看呢?
歡迎留言!
TAG:書法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