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馬雲和馬斯克同台激辯:AI會否威脅人類,移民火星還是留在地球?

馬雲和馬斯克同台激辯:AI會否威脅人類,移民火星還是留在地球?

鈦媒體快訊|8月29日消息:在今日召開的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馬雲和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開幕式上進行「雙馬對話」,這次馬雲並非代表阿里而來,他的身份是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30分鐘的對話,圍繞兩個關鍵詞展開「人工智慧」與「火星」。

不要和人工智慧比聰明

馬雲稱,事實上,他討厭把AI叫做人工智慧,他把它叫做阿里巴巴智能。馬斯克回應稱,AI不是還很了解人類,他們只是很奇怪的機器人。AI研究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想像力,如果有的話,人工智慧的進展會更快。

馬斯克表示,「我覺得未來的科技發展變化,將超越我們的能力」。馬斯克認為,人們低估了AI的能力,可能覺得AI就像是聰明的人而已。實際上,真的遠不止這些,比最聰明的人類要聰明得多。

馬雲表示,他不是技術咖,更多的是講人工智慧在生活中的價值,「AI的未來很難預測,歷史上,人們對未來的99.99%的預測後來都被證明是錯的」。他認為,人們應該有更多的自信,AI不是一個威脅,人類也可以學會。「那些擔心AI的人,我把他們稱為是大學培養出來的人,而我們社會大學出來的人,會覺得AI很好。」

馬斯克指出,與人的思維速度相比,現在的人工智慧太慢了,「計算機可以超過你幾十萬倍數字通量的方式進行對話,計算機看人一定會覺得特別無聊,這是我想說的人和計算機的差別」。

談到人工智慧阿爾法狗(AlphaGo),馬雲說道,電腦是聰明的,我們人類發明了電腦,去和電腦比很蠢,100年前,當人類發明汽車的時候,讓人類和汽車去比誰跑的快是很愚蠢的,就像人類不該和計算機比誰更聰明。有人認為,計算機比人類厲害因為計算進比人類下棋下得更好,不要這樣說。他的觀點是,人類可以做更多比計算機有創造性的工作,在這方面人類是更智慧的。

馬斯克認為,AI研究人員習慣犯的最大錯誤是「自作聰明」,實際上,機器很有可能比人聰明得多,「如果打不過他們,就和他們組成團隊吧。我所開發的公司就是這樣,目的就是讓我們加入到AI戰隊裡面。現在我們已經和手機、電腦連在一塊了,我們已經成為帶有機器特徵的人了,機器在你生命相當於你生命的延伸,你離開了手機像少了一個手臂」。

在「人工智慧是否會造成失業」這一問題上,馬雲的答案是不會:「AI的出現不會減少工作崗位,相反每次技術革命會創造更多崗位。」他也認為,人們不需要這麼多的工作崗位。人們應該每周工作3天,每天4小時。AI的產生能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娛樂,去享受生活。

馬斯克的想法更為大膽,「有了人工智慧之後,可能我們都不需要工作了,工作就是寫人工智慧代碼,然後人工智慧就會自己寫代碼了。」所以他建議稱,大家可以去學工程學物理,要麼去做和人互動的工作,或者藝術相關。

移民火星,還是留在地球,這是個問題

8月28日,馬斯克投資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星際飛船原型「星蟲」(Starhopper)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進行了自由懸浮測試,創造了150米的飛行高度新紀錄,上一次飛行高度僅為20米,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相當大的突破。

作為「火星移民」忠實粉絲,馬斯克非常激動地在Twitter上表示:「終有一天,Starhopper會降落在火星上。」

今天的「雙馬對談」當然也沒有忘記聊聊「火星」。

馬雲在現場打趣說:「我對火星沒興趣,我剛回來!」

馬斯克堅持自己的觀點:「生命就是能夠跨越不同的行星。地球有一定概率我們控制不了,比如非受迫性的,以至於我們只能搬到另一個世界去生活。」

馬雲回應,他並不想搬去火星,他只對地球感興趣:「你們想搬去火星,我並不,我對地球感興趣。我們必須要對未來負責。毫無疑問我是支持地球的,我們要在地球上好好地發展她。」

「我想這是針對未來比較明智的投資。」馬斯克提出了相反的觀點,地球45億的歷史,第一次有可能讓人類離開地球去生活,假定現在機會窗口不長,我們要抓住這個窗口,可以投入地球0.5%-0.1%的GDP來研究多星球生活,

馬雲總結道,我們需要像你這樣的英雄,但也需要像我們這樣在地球上努力的人。

馬斯克對地球環境可持續發展持一種悲觀態度,他說:「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一個未來完全可以實現的預言,要讓地球可持續發展,人類必須採取大量的可持續的措施。」他提及,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中國是世界的領導者,「世界上一半的電動車都是中國製造」。

馬雲表示,AI完全可以幫助人類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他認為當給人類會使用人工智慧時,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也會有更多方法來解決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人們可以住在一個健康的地球上,並且保護一個健康的地球」。

他坦言,外太空聽上去很不錯,但如果我們能夠把資源都花在地球上,比如從海洋當中取出垃圾,這對人類來說比去外星更難,但未來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樣的問題。引申到人類在地球上如何生活得更好、更長,他表示,他百分百確定人們會活得更長,活得更加健康,但如果要活得快樂,就要關注價值觀、願景、任務。

他認為人們應該對技術抱有幻想,技術應該和夢想共生,並不是技術改變我們對世界,而是背後的夢想真正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鈦媒體編輯秦聰慧整理自澎湃、每日經濟新聞、新浪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三起兩落: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未來能成功逆襲嗎?
2019上半年營收同比增59%,海底撈繼續穩坐「火鍋一哥」?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