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谷之戰:趙雲軍事生涯最後一戰,遺憾地以失敗告終
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蜀漢國主劉備調集重兵,浩浩蕩蕩殺向東吳,試圖重新奪回戰略要地荊州,為死去的愛將關羽復仇。劉備雖然打了一輩子仗,這次卻犯了兵家大忌,《孫子兵法》說的明明白白:「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
在喪失理智的狂怒情緒主導下,劉備在東吳名將陸遜面前露出了破綻。最終在陸遜水陸並進的猛攻下,蜀漢軍隊全軍崩潰,大敗虧輸。蜀漢的軍事實力自關羽荊州之戰後,再一次遭到毀滅性重創,到了元氣大傷的地步。
悔恨交加的劉備,在此重擊之下一病不起,於公元223年在白帝城與世長辭,劉備時代至此終結,諸葛亮時代拉開帷幕。諸葛亮再次受任於危難之際,他審時度勢,主動派遣使者與東吳交好,迅速修復吳蜀聯盟,使得蜀漢擺脫了兩面受敵的危險處境,度過危機。
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蜀漢國力有所恢復。諸葛亮及時地把北伐曹魏、恢復漢室的大業提上議事日程。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厲兵秣馬,點將出兵,掀開了聲勢浩大的六出祁山序幕,蜀漢第一次北伐開始。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的是,諸葛亮精心籌備的這次北伐,最終卻以失敗告終。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用人不當。他在這次北伐中,任用老將趙雲和新秀馬謖,分別擔任兩路人馬主將,結果這兩路人馬全都鎩羽而歸。馬謖是戰場新人,之前從無領兵打仗經驗,打敗仗情有可原。而趙雲是征戰一生的三國名將,為什麼也會折戟沉沙大敗而歸?
按照諸葛亮實現部署,蜀漢此次出徵兵分三路。第一路由諸葛亮率領,直撲魏國重鎮祁山堡。第二路由趙雲鄧芝率領,兵出斜穀道,擔任疑兵,威脅長安,吸引曹魏主力部隊。第二路則由馬謖率領,鎮守街亭重鎮,護衛諸葛亮主力側翼,阻擊曹魏援軍。三路出兵環環相扣,看似天衣無縫,誰知最不該出問題的趙雲那一路卻出了大問題,導致此次北伐全面崩盤。
趙雲所帶的這一路人馬,走斜穀道北上,旌旗招展直撲關中。曹魏鎮守長安的大將曹真,得到斥候的情報以後,聽說蜀漢三路進兵,最初也是非常緊張。一時間他搞不清哪一路敵軍是主攻,只能急忙調兵遣將布置長安防禦,並親自帶領重兵前往迎戰距離長安最近的趙雲。眼看趙雲的疑兵計就要大功告成,誰知此時趙雲卻犯了個致命錯誤。
趙雲一路人馬到達斜穀道的北出口,眼前就是關中平原。但此時趙雲考慮到自己兵力單薄,沒有敢再繼續進兵,而是停留在斜谷出口處箕谷觀望形勢。誰知他的這一反常的停頓,被精於用兵的曹真識破機關。曹真馬上意識到趙雲這一路行動遲緩,當進不進,極有可能是疑兵,想拖住曹魏主力。
曹真立即判斷出諸葛亮的真實意圖,當即派遣大將張郃星夜兼程,取道街亭增援祁山堡。同時他試探性地向趙雲一路發起猛攻。箕谷之戰爆發。趙雲沒料到曹魏的反應如此之快,措手不及,加之兵力不足,被曹真擊敗,被迫匆忙退兵。曹真得以騰出手來調集人馬趕往街亭和祁山堡前線,結果馬謖在街亭全軍覆沒,其他兩路都已失敗,諸葛亮眼看自己孤軍深入,只得鎩羽而歸。
當年冬天,諸葛亮發起第二次北伐,襲取陳倉,此戰趙雲不知何故沒有參加,第二年趙雲就因病去世,箕谷之戰也因此他軍事生涯最後一戰,可惜他卻折戟沉沙,以失敗告終,以這種令人遺憾的方式告別了軍旅生涯。不過這也無可厚非,世上本沒有常勝將軍,趙雲的偶爾一次失手也可以理解。
參考資料:《三國志》
※八國聯軍侵略清朝,為什麼不敢踏進山西一步
※明朝皇帝奇葩多,清朝皇帝為何個個都那麼一本正經?
TAG:新歷史小火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