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痰黃、痰黏、痰中帶血絲!一方補三臟,除掉病根

痰黃、痰黏、痰中帶血絲!一方補三臟,除掉病根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引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醫方臨證指南》、《中醫治療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我這篇文說,給你聊聊痰。

咱們吐出來的痰啊,是一種常見的人體分泌物。我們對它的外形、顏色、質地、氣味等,都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因此,如果這個痰有什麼異常,我們往往會有所警覺。

在所有值得警覺的癥狀里,痰黃、痰黏、痰中有血絲,是比較讓人擔憂的事情。這在很多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患者身上多見。

這個事兒,我們怎麼理解?

有的人可能會說了——既然是痰黏黃,那肯定是有熱了,這是上火的表現啊!身體里的火,得立刻清一清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未必。如果這樣做,事情很可能越來越麻煩。

第一,我們知道,我們的肺里有痰。這個痰,為什麼會黃,會黏?因為痰里有鬱熱。痰里的鬱熱哪裡來?原因之一,就是痰久郁而化熱。就是說,很多痰彙集在一塊,久久得不到化散,就會化生鬱熱。這就好比一灘死水,日久發臭一樣。

接下來有個問題,痰為什麼越來越多,彙集在一起啊?原因有三個。

第一,在肺。肺主輸布津液啊。肺氣不足了,津液輸布失常,彙集在肺裡面,就形成了痰。

第二,在脾。脾是主運化的。脾的運化吸收功能降低,則津液得不到代謝,於是匯聚在一起,形成痰,上泛於肺。

第三,在腎。腎,主水液的代謝。腎氣虛弱,水液代謝失常,也會化生痰濁。

所以你看,表面上,痰黃、痰黏稠、痰里有血絲,這似乎是熱象無疑。其實,這背後是肺、腎、脾三臟不足的因素。其中,尤其是肺腎兩臟最為要緊。因為肺主呼吸,腎主納氣,兩者對人的呼吸系統的影響,尤為直接。

接下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肺腎兩臟不足啊?除了個人天資不同以外,更重要的,是患者久咳。你記住,無論是誰,只要久咳,必然傷腎。因為肺和腎,對於呼吸來說,都起重要作用。肺屬金,腎屬水。金生水。肺氣失常,必然金不生水,會影響到腎。

那這個時候怎麼辦啊?我們偉大的祖國傳統醫學,是有專門的方案來應對。這就是我想給你科普的人蔘蛤蚧散。方見蛤蚧30克,人蔘、茯苓、知母、貝母、桑白皮各6克,甘草15克,大杏仁18克。現代用法一般是做成散劑,每次服用6克,每日2次。這古方,源於《博濟方》。這裡面,蛤蚧和人蔘是補益肺腎兩臟,改變氣虛的狀態。杏仁、桑白皮、貝母和知母清肺潤燥,化痰止咳,降氣平喘。因為有太多痰濕,所以用茯苓來利水祛痰。茯苓配大劑量甘草,可以健脾,增進運化之功,防治痰濕的產生。全方以滋補脾、肺、腎三臟為本,以除濕和平喘清肺熱為標,這就是基本的方義。

這個古方,現代中醫臨床在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的時候常常用到。患者的主要表現是什麼呢?我具體說一下,你仔細看看——

1,長時間的咳喘,咳痰,痰黃、痰黏稠、痰理有血絲,甚至有的人直接咳出血絲來。

2,胸中煩熱。

3,身體乏力,呼吸不均勻,呼多吸少,說話聲音低微,腰酸腿軟,全身疲憊,精神不振。

4,舌淡而苔黃。

5,身體比較瘦弱,或者身體微微有些浮腫。

6,脈象虛浮。

當然了。方子,我給你講出來,是為了科普。普通人要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普通人,不妨好好利用穴位。這就是每天用手指來按壓肺俞穴、中脘穴和豐隆穴。這三個穴位,是化痰濁的常用穴位。肺俞穴可以調理肺氣、止咳平喘。中脘穴能祛濕化痰。豐隆穴可以清降痰濁。這三個穴位,雖然沒有對肺腎兩臟明顯的補益之效,但是化痰濁的效果是明確的。所以,他們至少可以幫助我們治標,緩解癥狀。

好了。文說到這裡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文君然個人微信公眾號sywmz2014開放,歡迎您參與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吃了豬腦,睡得像豬!豬腦原來也是葯
你的腎「累」不?掐一下小腳趾,一目了然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