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莊子:真正逍遙的人,都達到了人生的這三重境界莊子智慧

莊子:真正逍遙的人,都達到了人生的這三重境界莊子智慧

莊子認為,真正逍遙的人,得天地之正道,順從六氣的變化,悠遊於無窮之中,達到了「無功,無己,無名」的理想境界。【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無功者,不把自己的功績作為炫耀吹噓的資本,踏實穩健,淡泊名利;

無名者,不把個人的得失榮辱時時掛記在心上,超然洒脫,忘懷得失;

無己者,不把自己與所做的事情區分開來考慮,順應自然,無所拘束。

作為凡人的我們,怎樣做才能接近莊子所言的理想人格呢?

放低自己,勿自以為是

莊子舉了個例子。商湯與棘談論:「寸草不生的北極,有很深的大海,名叫天池,裡面生活的鯤魚有幾千里寬,它變成的鵬鳥,脊背像泰山,翅膀像垂掛在天上的雲彩。憑藉旋風飛向九萬里高空,穿過雲層飛向大海,將要飛向南極。

小樹林里的飛雀譏笑大鵬說:「『你將要飛到哪裡去啊?我跳躍起來向上飛,不過幾丈就落下來了,在野草之間飛來飛去不是也很好嘛。』」

莊子在這個可笑的故事裡要說明的是「小」與「大」的分別。那些有了小小的成績就自以為是的人,正和這些這飛雀一樣,不知天高地厚。

真正的高手,從來不會在人前賣弄炫耀,而他的實力卻從行動中為人所知曉。

《道德經》中說:善於帶兵的將帥,不逞其勇武;善於打仗的人,不輕易激怒。善於勝敵的人,不與敵人正面衝突;善於用人的人,對人表示謙下。

正是如此,《莊子》中談到「辯也者,有不辯也。聖人懷之,眾人辯之以相示也」。也是同樣的道理,爭論炫耀的,往往都是眼界有限,才學不足的人。

把自己看的很低,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過人之處,謙卑地對待他人的人,不但不會受到輕視,反而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愛戴。

寵辱不驚,少患得患失

莊子認為, 別把利益看得太重,別趨炎附勢丟了尊嚴,保持本心清凈最為重要。

《莊子·田子方》中有一個小故事。肩吾問孫叔敖:「你三次出任令尹卻不顯露出榮耀,三次被罷官也沒有流露出憂愁的神色起初我不相信,如今看到你如此歡樂自適,你心裡究竟是怎樣想的呢?」

孫叔敖說:「我哪裡有什麼過人之處啊,我認為官職爵祿的到來不必推卻,他們的離去也不可以阻止我認為我的得失都不出自我自身,所以就不會有所表現。

況且,我不知道這爵祿是落在我身上還是落在別人身上,落在他人身上,那就與我無關,落在我身上就與他人無。我心安理得悠閑自在,正在躊躇滿志的四處張望,哪有閑暇去顧及人的尊卑貴賤呢?」

尊貴的地位,人們為得到趨之若鶩;卑賤的身份,人們避之而唯恐不及。

所謂寵辱,就是人們對外物的態度,看清外物,就有利於擺脫患得患失。【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順隨自然,莫違背規律

還有一個故事。孔子告誡顏回,要做到「齋戒清心」。

顏回問:「我家境貧寒,不飲酒,不吃葷已經好幾個月了,像這樣可以算是齋戒吧?」

孔子回答:「這是祭祀前的齋戒,不是心齋。」

顏回又問:「什麼是心齋呢?」

孔子說:所謂心齋,就是摒除一切雜念,專一心思。不用耳聽而是用心領悟,不用心領悟而是用凝寂虛無的意境去感應。

只有把內心空虛起來,才會產生純潔的狀態。順應萬物的變化,正是禹和舜所把握的關鍵,伏羲和幾蓬也作為終生奉行的準則,何況是普通人呢?」

由此可見,虛無空明的清凈心如果能夠達到,人就大多能不為名利所動,不為世俗的流言蜚語所誤傷,達到最高境界,無己。如此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到物我合一,也就是得道之人了。

對於道家來說,提倡無為,因為順隨自然是天道,也就是自然本身的規律道理。

平常人,往往是做盡無用功,積勞累苦。莊子看來,這些都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無為」是件好事,它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在為與不為之間找到平衡。

多一點無為,多一點遵循天道,遠離盲目的人,我們就離幸福生活越來越近了。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生命沒有道理,它不合邏輯,本來如此老子微言第62集
孔子:信譽,是你最寶貴的資產論語心得第64集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