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稻盛和夫:我為什麼皈依佛門

稻盛和夫:我為什麼皈依佛門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KDDI,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1997年,稻盛在京都圓福寺剃度出家,僧名「大和」,尊該寺的西片擔雪法師為師,過了幾個月頭戴竹笠、四處化緣的僧人生活。

稻盛和夫是真正活明白了的人,他敬天愛人、慎言篤行,築起了一座精神山脈,可以給渴求的靈魂以甘露、陽光和力量。

1

我為什麼皈依佛門

宇宙的意志、造物主究竟抱著怎樣的期望讓我們降生於世、授予我們不可重複的人生、並讓我們自然地成長發展呢?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如何生存才能順應這個巨大的期望呢?這雖然是一個超越人類智慧的莫大的疑問,然而我認為,除了「提升心性」之外,再無別的答案。

我多次講述,要帶著一顆比降生時稍稍善良、稍稍美麗的心靈離開人世,從生至死都要儘力去思善行善,陶冶人格,使人生終點時靈魂的品格比起點時有所提升。宇宙和自然之所以授予我們生命,就出於這一目的,如此而已。

在這個巨大的目的面前,我們個人在世時積累的財產、名譽、地位就顯得微不足道。事業成功,飛黃騰達,富可敵國,所有這一切,與「提升心性」相比,猶如塵埃,不足掛齒。

宇宙意志為人類生命所設定的最終目標,就是磨練心志這一條。宇宙賦予我們的這個人生,不過是修鍊我們靈魂的道場。

磨練心志、提升心性,要點在於日常生活中的「精進」。我已屢次三番強調。釋迦歸納的修行法則「六波羅密」,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智慧,這六項,我們只要牢記並每天實踐,我們的心性、我們的靈魂就能夠向上提升。

上述道理,雖然朦朧,我卻有切身的感受。我遵循這道理一路走來。迎來65歲的時候,為了重新理解人生的意義,為了獲得真正的信仰,我決心皈依佛門。

多年前我就打算,60歲時退出經營第一線轉入佛門。但臨近花甲之年,手機事業方興未艾,身不由己,我無法抽身。直到65歲,再也不能拖延了,我決心退居二線,僅擔任京瓷和DDI的名譽會長,剃度進入佛門。

我原本就把自己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如果壽命為80歲,第一個階段20年,是從誕生起,到獨立邁步人生這個時期。第二個階段從20歲到60歲的40年,是悉心鑽研、奮發努力、為世人為社會做貢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從60歲開始的20年,應該是為死亡(靈魂新的旅程)做準備的時期。如同從出生到踏入社會要花20年的準備時期一樣,我認為迎接死亡也需要20年的準備時期。

我有此信仰,在我看來,現世的死亡,歸根到底,無非是意味著生命開始新的征程。所以,對於這新的旅行應該做好周到的準備。我決定出家,就是為了再次學習人生的意義,為死亡做好準備。

2

不完美不要緊,貴在持續精進

出家以及隨後的修行,對我而言果然是一種嚴肅的、新鮮的體驗。從托缽化緣等修行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佛陀的慈悲。出家後,我發現了過去未見過的新的世界,而有的觀念,比如人生必須努力,同過去比沒有變化,但出家後我更確認了這一點。

有禪語說:「悟道前,伐木、擔水;悟道後,伐木、擔水。」進入佛門後,我依然在俗世的風塵中勞作奔波,但我感覺到,在我的內心深處確實發生了某些變化。比如,通過修行,我重新感到自己尚有不成熟的一面。過去,我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指導下屬,訓示部下時似乎自己很了不起。把自以為十分明白的道理,寫進書里或去演講。修行讓我省悟到,在我內心還潛藏著馬虎隨意、令人厭惡的東西。

另外,有一點令我印象深刻,就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往往隱於市井。我說的這種人具備美好心靈,他們或者是街頭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者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著目標奮進的年輕人。我再次感覺到,比起某些有名譽、有財產、所謂功成名遂的人,這些默默無聞的人更為高尚,因為他們富於同情心,能夠無私地關愛他人。

在出家儀式上,導師問我能否遵守十項戒律。我回答我一定好好遵守,這才獲得進入佛門的許可。儘管我慎重地發誓持戒,並已經成為一名僧人,但我想,要完全遵守這些戒律恐怕自己還是做不到。

再怎麼努力持戒,勇於精進,花幾百個小時去坐禪,最後仍不能踏入悟境。像我這樣意志薄弱、無法完全擺脫煩惱的人,為磨鍊心志,無論做多少好事,還是做不到完全消除私慾、時刻以利他之心行事的境界。人往往就是這麼愚蠢、脆弱、不完美。

但是,我認為就是這樣也不要緊。朝著參悟的境界努力,最終達不到那樣的境界,但堅持朝那個方向努力,決不半途而廢,這種精神本身就非常可貴。即使沒能完全守戒,但是要努力去遵守的願望,非遵守不可的想法,沒能遵守時真摯的反省、自責,這些才是非常重要的。抱著這種心態度過每一天,那麼,就算到不了悟境,也能很好地磨鍊心志,得到救贖。通過出家、修行,我對這一點產生了信念。

想要達成卻沒能達到,反省自已的不足,從明天開始依然堅忍不拔,朝要達成的目標繼續努力,這樣的人才能獲得拯救。

就是說,想要提升心志的願望以及付諸實行的過程,這才是真正可貴的,這就能夠磨鍊我們的心志。因為這順應佛陀的慈悲,符合宇宙的意志。

3

因果法則

因果法則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它符合大自然最根本的法則。從長期看,善因招來惡果,惡因導致善果,這種錯亂的事情不會發生。善因善果、惡因惡果,一切都將順理成章,因為這就是天理,就是天意。

這一觀點,思考宇宙形成的過程也能明白。宇宙間存在著促使萬物生生不息、綿綿不斷生長發展的意志和力量,或者可稱之為「氣」、「能量」。而且,它「性本善」,它把人和一切生物、無生物都朝「善的方向」牽引。

森羅萬象所有事情都要生成發展,一切生物都要朝善的法向前進,這就是宇宙的意志。換句話說,宇宙間充滿了這樣的「愛」和「慈悲之心」。

因此,遵循這莫大的意志(愛),採取與之協調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比什麼都重要。思善行善本身,就是順應和滿足宇宙向善的意志,從這裡產生好的結果,孕育出了不起的成果,那是理所當然。

也就是說。前面談到感謝、誠實、勤奮工作、率直之心,天天反省、不憎恨、不妒忌、先人後己的利他精神……這些善念與善行都是順應宇宙意志的行為。所以,必然會引導人走向成功,讓人的命運變得豐富多彩。與宇宙的意志和趨向是否「同調」,這決定了人生和事業的成敗。

圖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學堂 的精彩文章:

怎樣讓心念安頓下來?
失去越多,離道越近!

TAG:如是學堂 |